音韵学概述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626226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韵学概述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音韵学概述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音韵学概述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音韵学概述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音韵学概述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韵学概述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韵学概述剖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音韵学概述,1、什么音韵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门类,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沿革的一门学科,它对各时期汉语音系进行音类的分析和音值的构拟。,一、音韵学内容,2、音韵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今天研究古代语音,只能根据单个汉字在历史时期的不同读音,进而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3、音韵学的历史分期:,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称古音学。 中古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以陆发言切韵为代表,宋陈彭年广韵保存了原貌,称今音学。 近古时期 元明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为代表。 另外,宋元时期,有些音韵学者以图表形式分析韵书反切,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形成一门学科,称为等韵学。如韵镜、七

2、音略等。,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唐末和尚守温30字母与宋人36字母比较,唇音不芳并明【非敷奉微】; 舌音端透定泥【娘】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 是舌上音; 牙音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 齿音精清从是齿头音;审穿禅照【床】是正齿音; 喉音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梁顾野王玉篇里有“五音声论”。附会 五方,各举八个例字。如:东方喉声 何我刚谔可康各。,3、清与浊,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双 唇 音 唇 齿 音 舌 尖 音 舌 根 音 舌 面 音 舌尖后音 舌尖前音,清 浊,发音部位,清浊,附:现代普通话声母清浊表,中古

3、四声与普通话四声的对应规律:,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一)上古韵部研究的材料和方法,材 料 : 诗经、楚辞以及上古其它韵文的入韵字和汉字的谐声系统。,方法: 考求古韵部的方法,主要是系联法。,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邶风燕燕三章 燕燕于飞,上下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南,协句,宜乃林反。 南,叶尼心反。,“叶音”说和“协句说”都是

4、强改字音以求叶韵,并非真正探明了诗经的本音 。,谐声系统也就是形声字系统也可作重要参考,段玉裁提出 “同声必同部”。,如:“其”在“之”部,从“其”得声 的“淇、棋、期、欺、基、箕、 祺、骐”等字也是“之”部。,注意:形声字历时很长,造字人很多,难免有古今之别、方音之异,不可能有一个很统一的标准。,研究上古汉语韵母的方法: 一般是从中古音出发,把诗经、楚辞、周易以及群经、诸子里的韵语的韵脚确定之后,加以分析、归纳,同时参照谐声、异文等其它材料来确定。,对于没有用于押韵的字,可以根据谐声偏旁归入相应的韵部。,BACK,(二)上古声母研究的材料和方法,材料: 1.谐声字2.通假异文3.音注4.声训

5、5.古反切,方法: 依据材料归纳声类,与已知的中古语音广韵声母系统作对比研究。,1、谐声字,如从“甫”得声的“捕、浦、埔、 搏、薄”等字,在古代声符应该是相同的。 说明古代双唇音与唇齿音不分。 再如从“登”得声的有“橙”、“澄”等字。 说明舌头舌上音不分。,2、通假异文,如诗经谷风四章:“凡民有丧,葡匐救之。” 礼记.檀弓下引作“扶服”、 孔子家语引作“扶伏”。古书里还有作“蒲伏”或“蒲服”。 又“鹦鹉”,说文作“鹦母鸟”。 又尚书.禹贡有古泽“孟猪”, 左传僖28年作“孟诸”, 周礼职方氏作“望诸”, 史记夏本纪作“明都”, 汉书地理志作“盟诸”。 以上说明唇音分合以及舌音与齿音的关系。,3

6、、音注,即东汉魏晋时给先秦西汉古书所作的注音。 其术语为“读若”、“读如”、“读为”、“读曰”便是。 尚书大传:“播国卒相行事”,郑玄注:“播,读为藩”。 说文:“娓,顺也,读若媚。”,4、声训,声训 用声同声近的字解释词义。如: 诗.采薇 “靡室靡家。”郑玄笺 “靡,无也。” 诗.皇矣:“陟我高冈。”笺:“陟,登也。” 礼记.檀弓下:“ 洿其宫而猪焉。”注:“猪,都也。” 5、古反切 反切:六朝以后的类隔切多属此类。经典释文、广韵中都有。如: “庑”,莫杜反。“悲”,府眉反。“长”,丁丈反。,(BACK),二、上古韵部研究,明末古音学家陈第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格,音有转移”的观点

7、,彻底推翻延续已久的“叶音说”,使古韵研究走上正确的道路。 (1)顾炎武利用韵文研究古韵:著有音学五书,分古韵为十部。,(2)、段玉裁利用谐声偏旁研究古韵:著有六书音韵表,分古韵十七部 段玉裁首创古韵谐声表(提出“同谐声必同部”的理论):诸、著、煮、渚、箸、褚、堵、睹、赌、都、者,(3)其他学者的古韵研究: 江 永:古韵标准,十三部。 戴 震:声类表,二十五部。 孔广森:诗声类,分十八部。 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 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 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 黄 侃:音略,二十八部。,三、上古声母系统 上古声母,指两汉以前的声母系统。其代表是诗经音。清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古

8、无舌上”,揭开了古声母研究的序幕。,1.上古时期无轻唇(指两汉前没有唇擦音)。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古无舌上音:“凡轻唇者,古皆读为重唇。”钱氏认为,轻唇音非、敷、奉、微,在上古分别读帮、滂、並、明 。“旁”从“方”声,“匍”从“甫”声,“枹”又作“桴”,“父”古读如“爸”。,2.上古时期无舌上音(两汉以前没有舌面前塞音。)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钱氏认为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3母,中古读知彻澄3母的字,在上古分别读作舌头音端透定3母。,3.上古时期无“娘、日”二纽(两汉以前没有舌尖后鼻音和擦音。) 章太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

9、说:“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别之,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4.上古时期无“喻”母(中古喻母在两汉前分别属于舌尖中塞音和舌面后擦音。) 曾运乾喻母古读考认为:喻三归匣母,喻四归定母。曾氏说:“于母古隶牙声匣母,喻母古隶舌声定线,部仵秩然,不相陵犯。”,5.上古时期无正齿音(两汉以前舌叶塞擦音与舌尖前塞擦音同类,舌面前塞擦音与舌尖中塞音同类。) 黄侃:正齿音“照穿床审禅”,一部分归齿头音“精清从心邪”,一部分归舌头音“端透定”。,(BACK),只有重唇音(双唇音),没有轻唇音(唇齿音) 这种状况在切韵音系中依然如此。 谐声字例如:“甫捕补铺浦”,“奉捧棒”。 古书异文如:

10、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礼记檀弓下引作:“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匍,中古并母字,扶,奉母。 左传襄公十二年:“晋士鲂来聘”, 公羊传作“晋侯使士彭来聘”。鲂,中古奉母字,彭,并母。 论语季氏:“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经典释文:“郑本作封内”。 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史记夏本纪作:“汶山导江,东别为沱”。 岷,中古明母字,汶,微母。,(BACK),没有舌上音“知彻澄娘” 这套声母的字原归舌头音“端透定泥”,到切韵时期才分化出来。但仍有痕迹,反切例如广韵:“侄,徒结切,又直一切”。 “贮,丁吕切”,“着”丁吕、张虑、直略三切。 谐声字例如“重董懂动”“竹笃” 。 说文:“

11、冲读若动”。冲,中古澄母字,动,定母。 诗经大雅云汉:“蕴隆虫虫”, 经典释文:“虫,徐徒冬反”(徐邈为晋人)。 古书异文如书禹贡:“大野既猪”,史记作“既都”。,(BACK),日母的读音接近泥母(娘母) 谐声字例: “日涅捏”、 “若诺匿”、 “而耐”、 “仁佞”、 “女如汝” 、 “乃仍” 声训例如 释名和白虎通义云: “男,任也”,“男之为言任也”。,(BACK),没有独立的于母(喻三) 切韵的于母跟匣母在上古是同一个声母,有“喻三归匣”之说。 谐声字例:“韦围讳”、 “有贿”、 “或惑域蜮”等。 声训例如释名:“淮,围也,围绕扬州北界,东至海也。” 读若的例子如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

12、齐皇皇”,郑玄注:“皇读如归往之往。” 直到切韵时代,于母和匣母的音值依然相近,它们的出现环境是互补的,于母出现于三等,匣母出现在一、二、四等。现代不少南方方言中,于母也并没有演变为零声母,而是与匣母字同读h。,以母(喻四)的读音与定母相近,有“喻四归定”之说 异文例: 尚书舜典:“命汝典乐,教胄子”,周礼春官大司乐郑玄引作“教育子”,说文“育”下云:“虞书曰:教育子。” 胄,澄母,上古归定母,幽部字;育,以母,觉部字,幽觉有对转关系。 左传僖公元年:“邢迁于夷仪”,公羊传作“陈仪”。夷,以母,上古脂部字;陈,澄母,上古归定母,真部字。上古脂部真部具有阴阳对转关系,二字可通。 声训例: 释名:

13、“妻之姐妹曰姨,姨,弟也,言与己妻相长弟也。” “台”字广韵有土来切、与之切两读,“土”是透母字,与定母相近,“与”是以母字(喻四)。,(BACK),章组声母的读音也接近舌头音端组 谐声字里有两组声母字使用同一声符的: “者堵赌” “詹胆担” “周雕雕凋琱鲷鵰”。 异文例: 周礼考工记:“玉栉雕矢磬”,郑玄注“故书雕或为舟”。 章组字读同端组,读t-类声母,这种现象在南方的方言中存在,如江西南部的一些客家方言。,切韵庄组声母接近精组 谐声字例如 “足捉”、 “仓创疮”、 “宗崇”、 “相霜”、 “生性姓星”等。,(BACK),四、古音通假问题,(一)何为古音通假 (GO),(二)古音通假是重要

14、的用字手段 (GO),(三)如何辨认通假字(判定通假字的条件) (GO),(四)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 (GO),(BACK),(一)何为古音通假,“通假”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用字现象,在这个概念中,“假”是借的意思,“通”指的是两个字在意义和用法上可以相沟通,即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字当另一个字来用,“通假”二字结合后的含义,就是通过借用的方式使二字相通,把借来的字当本字用。,说得科学一点,“通假”是古人写作时,没有按照汉字记词的规则来用字,临时用与该用的字音同或音近的另一个字,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意义。,(BACK),(二)古音通假是重要的用字手段 不明古音不可与读古书。,(2)左传成公七年“余必

15、使尔罢于奔命以死。”句中“罢”通“疲”。同在并母歌部。 (3)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句中“信”通“伸”。信,心母真部;伸,书母真部。真部叠韵,心书邻纽。,例如: (1)蚤通早,同在精母幽部。,清人王引之在其经义述闻中说:“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鞫为病矣。”,毛亨注“方,有之也。”郑玄、孔颖达都没有提出异议,直到清代许多学者都认为应该像毛传那样解释为“占有它”。 戴震觉得不妥,把“方”解释为“房”,他看出了“方”是个通假字,但没有讲对。 王引之解释为“旁”的通假字,“旁”是“傍”的古字,有“依”的意思。他说:“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者,维鹊有巢,维鸠依之也。古字多通假,后人多失其读也耳。” 这就纠正了两千多年的误读,正确的疏通了原文的语义。,(BACK),例如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三)如何辨认通假字(判定通假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