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变电场中电介质的损耗-介质损耗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595496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变电场中电介质的损耗-介质损耗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交变电场中电介质的损耗-介质损耗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交变电场中电介质的损耗-介质损耗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交变电场中电介质的损耗-介质损耗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交变电场中电介质的损耗-介质损耗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变电场中电介质的损耗-介质损耗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变电场中电介质的损耗-介质损耗教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介电常数 介质损耗 弛豫现象 德拜方程 弛豫机制 介质损耗与温度的关系 考虑漏电导时的介质损耗,第四章 交变电场中电介质的损耗,2.1 介质损耗基本问题:能量转换 单位时间内每单位体积中,电介质电能转化为热能而消耗的能量 。 (消耗的功率) 直流电场中电介质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所消耗的能量为: w = V E 静态介电常数为 s 的电介质在静电场中静电能密度为: ws = s E02/2 可见,储存能量密度和消耗能量密度都与电介质特性参数有关。即: 储存能量密度与静态介电常数s 有关; 消耗能量密度与介质的电导率V 有关; 二者都不涉及电场变化频率的关系。,2 电介质损耗,交变电场中: 必需引

2、入与频率有关介质特性参数:复数电导率;复数介电常数。 由于交变电场中,各相关矢量 ( I、j、V、E ) 可能出现相位差, 需要引入复电导率与复介电常数。 因此,讨论交变电场电介质时,应考虑电场随时间变化,且电介质对变化电场的响应会有滞后,有能量损耗。,由于电介质极化滞后性,D 与 E 有相位差。D E 关系式不再适用。 对正弦交变电场: 电容电流超前于电压的相角小于/2,电容量不能再用 C =r C0 公式。 设在平行平板介质电容器上,加上正弦交变电场: E E0 cost 4-28,式中,T 为周期。由 2f 2/T,可得到 1/T /2。于是:,式中 j 为电流密度,其大小与电容器极板上

3、真实电荷密度 有关系:,根据介质损耗定义,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损失的能量:,4-29,4-30,4-31,公式(4-31)是由高斯定理推出的。,设 D 与 E 相差 相位角,那么,电场以式 (4-28) 变化时,电位移 D 为:,式中,D0 cos 与 E 具有相同相位;而 D0 sin 与 E 具有/2 相位差。由式 (4-31) 可得:,4-32,4-33,4-34,由式 (4-34) 可见,电流密度分成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与电场 E 相位差是 /2,这部分不会引起介质中的能量损耗; 第二部分与电场 E 同相位的,引起介质中的能量损耗。,将 上代入式 ( 4-30 ) 中,计算每秒钟介质单

4、位体积内的能量损耗:,4-35,由图 4-2 可见: sin = cos。 常称 sin 或 cos 为功率因数; 为介质损耗角, 为功率因数角。,这一结果说明:介质是理想电介质。此时: 极化强度与交变电场同相位,极化过程不存在滞后现象。 亦就是极化完全来得及跟随电场变化。 此时不存在交流电场下的由极化引起的损耗。,非常特殊的情况(理想电介质的情形) 若 D 与 E 之间没有相位差,即 = 0,于是式 (4-35) :W 0。,2.2 用复介电常数 * 来描述的介质损耗 现在用复介电常数 * 来描述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中的介质损耗。 若 D 与 E 之间的相位相差 角,D 与 E 的关系只能表达为

5、:,或者是:,4-36,4-37,由式(4-9)可见,复介电常数的实部与虚部分别为:,由式 (4-31) 计及式 (4-9),电流密度 j 可以写成:,4-38,4-39,由式 (4-39) 可见: 电流密度的第一个分量与电场相差 90o 相位,为无功分量; 电流密度的第二个分量与电场同相位,为损耗分量,有功分量。,令 = ” ,可视为等效的介质电导率。 将式 (4-38)关于 ” 的表达式代入式 (4-35), 得到交流电场下介质每秒钟单位体积内所耗散的能量:,由此可知,在交流电场振幅一定时,所消耗的能量与 ” 成正比。 这也就是将 ” 称为损耗因子的原因。,4-40,应当指出: 介质损耗通

6、常都是用介质损耗角的正切 tg 值来表示的。 因此,研究介质损耗的重点是表征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中损耗特性的参数 tg上。用 tg 值来研究电介质的损耗,具有如下优点: (1) tg 值可以和介电常数同时直接测量得到。 (2) tg 值与测量试样大小与形状无关,为电介质本征属性。 (3) tg 值比 值对介质特性的变化很敏感。,2.3 介质损耗来源 在 D 与 E 之间的相位差 引起介质损耗,主要有以下三种来源: (1)电介质是非理想绝缘体,存在漏电导,产生漏导损耗 如前所述,由这种损耗决定的 tg 值为 tg G/C ( 见式 4-11 )。 例如:考虑到平板电容器的情形,介质漏电导 G = S

7、/d,电容量 C = 8.8510-12 r S/d,而角频率 2f,于是有:,可以看出,tg 值与电场变化频率、介质电导率、介电常数都有关。,4-41,(2)电介质中发生慢极化与反常分散(反常频散) 例如: 与热运动有关的热离子极化及热转向极化,其建立时间较长 ( 约 10-4 秒 10-9 秒 ),当电场变化频率超过一定限度时,这些慢极化来不及建立而 产生极化滞后现象,即介质的极化强度滞后于电场强度 E。 此时,将消耗一部分能量,形成介质损耗。 一般的电介质漏导不大,慢极化损耗是介质损耗主要部分,有特殊规律。,如式 (4-41),漏导引起的损耗因子 tg与频率 f 成反比关系,即:随电场频

8、率 f 增高,tg 与 f 成倒数关系下降,见图 4-3。,漏导损耗与慢极化损耗,如果按图 4-3,电介质在高频下,不会出现发热的问题。 但这样描述有问题的!,图 4-3 电导在介质中引起的介质损耗 w(即 P)和 tg与电场频率的关系,电场强度不变,图 4-3 电导在介质中引起的介质损耗 w(即 P) 和 tg与电场频率的关系,图 4-4 慢极化引起的介质损耗 w(即 P) 和 tg与电场频率的关系,事实上:电场频率增高时,电介质的 tg 并非满足上述关系。 在一定频率下,tg 非但不减小反而增大,可能出现最大值。 这种反常现象常称为 “反常分散” 现象,见图 4-4。,为比较,图4-4 同

9、时画出了 P = f () 曲线。 出现 “反常分散” 现象,是由于慢极化所致。,电场强度不变,电场强度不变,(3)原子、离子或电子振动产生的共振效应 共振效应:发生在红外到紫外光频范围。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介质中传播的相速度及介质的折射率 n 均依赖 于频率,即色散现象。 根据电磁场理论: 色散同时伴随有能量耗散,色散与吸收共存 。,原子内层电子: 具有 1019 Hz 数量级的临界频率 ( x 射线范围 ) 高于1019 的电磁场,不能在原子内激励起振动,故材料不出现极化效应,此时,r = 0。 频率低于内层电子共振频率: 电子受到电磁场电分量作用,随电磁场振动,使材料极化,r 1。 电磁场频率低于价电子共振频率: 价电子共振频率在 31014 Hz 31015 Hz 范围, 即从紫外 ( 0.1m ) 到近红外 ( 1m ) 光谱范围, 则这些电子参与电介质的极化。,同类型 “共振” 在分子和晶体内的原子振动频率下也会发生。 约 1012 Hz 31013 Hz 如果频率低于原子振动频率,则出现一种新的相互作用,即恢复力不是弹性的,而具有粘滞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与能量损耗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