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一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59456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5.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第一讲.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美学第一讲.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美学第一讲.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美学第一讲.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美学第一讲.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第一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第一讲.(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学 河南大学文学院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授课教师: 付国锋(E-mail:gfjq2003),课程导论,参考教材:张法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课程内容: 本学期共21周,实际上课时间18周,课程计划18讲: 第一讲:美学的研究对象(一):人类审美实践活动 本讲是对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的历史-逻辑发生发展的现象描述。 前分化期:史前审美活动(把教材第六章“美的人类学起源”在这里予以简化的描述) 分而未分期:古典时代审美活动 分化纯化自主自律期:现代审美活动 泛化或后分化期:现代之后审美活动,第二讲:美学的研究对象(二):美学学科历程(上),本讲是对美学学科发展的描述,

2、是对教材第一、二章内容的另一种叙述。 审美意识在混沌中孕育生成(史前文化的巫术思维机制) 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前学科时期的美学 美学学科的独立,第三讲:美学的研究对象(二):美学的学科历程(下),后学科时代的美学:言说“美”的新方式 中西美学的分与合、通与异:理性本位与存在本位。,第四讲:现代美学的研究范式(一):西方现代主体论美学,第四、五、六讲是对近现代以来主导的美学研究范式的分疏。 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美的判断 美在愉快的经验;美在客观化的快感 美在直觉 美是生命意志的表象 美在潜意识的升华 美在原型-意象,第五讲:现代美学的研究范式(二):西方现代形式论美学,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有意

3、味的形式 陌生化;诗性功能 情感与形式 英美新批评”肌质-构架”论张力论反讽论有机统一体论悖论语言 结构系统 文本论,第六讲:当代美学的研究范式:西方当代文化论美学,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审美与权力: 阶级、种族、性别、年龄等,审美的规训与反审美的策略. 从文本到话语实践,从结构到解构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传统, 巴特的日常生活中的神话分析, 福柯的知识话语权力,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盟主权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论 拉康的镜像象征阶段论 新后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文化研究,第七讲:审美活动的感性维度:美在形象,第七、八、九、十、十一讲是对审美实践活动共通的各个维度的分疏辨析。对应教材第

4、三章内容。 形象的超语言、超概念、超知性逻辑的示现功能:象喻、象征;形、象、像辨; 非语言的意义呈现与意义生成方式 文学语言的感性维度 形式美论(教材第七章“美的宇宙学根据”在这里予以简化描述),第八讲:审美活动的非功利(实用)内涵:美在距离,审美态度 心理距离说 距离的三种审美意蕴 物理时空距离 心理时空距离 哲理逻辑距离 审美距离与审美静观 审美活动中的出与入:体验与间离 现代性审美与距离,第九讲:审美活动的非概念(理性)内涵:美在直觉,维柯的诗性智慧 康德的先验感性论 黑格尔的感性论 克罗齐的直觉论 柏格森的直觉说 精神分析的无意识理论 格式塔的知觉完形 现象学的意向性构成学说 波兰尼的

5、默会知识论 庄禅的言不尽意论、言语道断 中国古典诗论的含蓄、比兴、言外意、象外象、景外景、直寻、滋味、兴趣、性灵、境界、意境等,第十讲:审美活动的存在论(非形而上学)内涵:美在体验,内模仿 移情:同情:恕道:仁: 游戏与游于艺 异质同构 美在体验(狄尔泰) 在-世界-之中:审美与时间性 身心一体:体知、亲知、实践之知 审美活动作为存在意义的生成实践,第十一讲:春暖花开,面朝大海审美活动的超越内涵:美在否定中获得自由,自由的否定与否定的自由:主体对万物敞开 老庄虚静与逍遥无待 孔门四毋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佛(觉)之去执无我与般若(不二绝对)涅槃(彻悟慈悲) 现象学还原(悬隔成见意义生成

6、) 真理是一种去蔽实践 否定辩证法(概念与剩余物),美的逻辑-历史类型,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讲是对审美活动的逻辑-历史类型的分疏。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第十二讲:审美活动的逻辑-历史类型(一):优美与壮美 第十三讲:审美活动的逻辑-历史类型(二):悲(悲态、悲剧、崇高与荒诞) 第十四讲:审美活动的逻辑-历史类型(三):喜(怪、丑、滑稽) 第十五讲: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范畴 :沉郁;飘逸;空灵,美的文化形态,第十六、十七讲是对审美实践活动的文化形态的分疏。对应教材第五章的第二、三两节内容。 第十六讲:审美活动的文化形态(一):美在西方文化中 理性本位的西方艺术与美学:史诗、悲剧、小说、诗歌;

7、雕刻、绘画、建筑;音乐、舞蹈; 美在理式,美在太一,美在形式,美在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 西方传统文化的叙事性与理性本位的美学趋向 第十七讲:审美活动的文化形态(二):美在中国古典文化中 存在本位的中国古代美学:诗骚、乐府、律绝,志怪、传奇、史传、演义,建筑,舞蹈,绘画; 礼乐人生,逍遥无待,般若慈悲; 中国传统文化的抒情性与存在本位的美学趋向,课程目的与方法,课程目的: 了解人类审美活动的历史状况 掌握美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美学家、美学著作、美学史) 理解、辨析美学基本原理及其逻辑-历史类型的内涵 运用美学原理赏鉴、分析、阐释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 学习方法: 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态度 理论辨析与

8、审美鉴赏相结合的讲解方法 课堂授课与课下阅读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阅读书目,美术史类: 蒋勋中国美术史,三联书店2008年版。 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艺术的故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意艾柯美的历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丑的历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 美学史类: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张法中国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华夏美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

9、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叶维廉:中国诗学,三联书店1992年版,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哲学美学类: 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张世英美在自由,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天人之际,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进入澄明之境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张祥龙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现象学导论七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礼乐人生与哲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一讲:美学的研究对象(

10、一):人类审美实践活动,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人类审美实践活动是人类文化实践活动的历史共生物 前分化期(史前审美活动) 分而未分期(古典时代审美活动) 分化纯化自主自律期(现代审美活动) 泛化或后分化期(现代之后审美活动),前分化期(史前审美活动),审美与实用未分化;审美与原始宗教未分化;审美活动自身未分化:审美主客体未分化(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感应通灵),审美主体的感性理性未分化(通感) 时间:前文字文明时期:口传文化时代 空间:古埃及、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以及全球各处现存的部族文化。 文化类型:巫术文化,史前审美形态,日常实用活动中的各类日常实用器具(磨制石器、骨器、陶器等) 巫术仪式:诗、乐

11、、舞三位一体 日常生活中的身体美化饰品(纹身、纹面、发饰、衣饰等) 原始祭祀仪式活动中的祭祀器物(岩画、玉器、图腾、面具等)。 口头语言文学:歌谣、咒语、神话、传说等,史前审美形态,日常实用活动中的各类日常实用器具(磨制石器、骨器、陶器等),巫术仪式:诗、乐、舞三位一体,日常生活中的身体美化饰品(纹身、纹面、发饰、服饰等),原始祭祀仪式活动中的祭祀器物(岩画、玉器、图腾、面具等)。,巫术文化特征,原生的天人合一万物有灵 原始文明时期,巫术活动主导了先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维度,包括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精神生产实践活动、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图腾崇拜仪式是巫术文化的典型体现 原生的天人合一

12、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感应通灵/万物互渗,人-神-怪-万物呈现为连续体;史前艺术的变形。 人神杂糅 天人之间,幽明之域,尚无时空界限。天人之际、幽明之界、生死之间,没有必然的界限。 感性能力强旺;感性优位于理性 自觉的自我意识尚未成熟 自我与自然,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自我,心灵魂与身肉体混沌未分,原始思维巫术思维神话思维审美心理,原始思维(巫术思维):万物有灵交感,接触律和互渗律。 前逻辑、前概念、前语言的视觉思维、听觉思维、触觉思维、嗅觉思维、味觉思维,感觉思维。 类比思维,类推思维。 感性与理性尚未分化。 神话思维: 集体表象,集体无意识,感觉概念,普遍性和个别性融合为一。看到概念的形色,听到概

13、念的高低缓急抑扬顿挫喜怒哀乐。尝到概念的味道,触到概念的粗糙、细腻、光滑,温润、冰凉,刚柔软硬。尝到概念的酸甜苦辣。总之,拟人化,人化,有情化,有灵化。 审美思维(艺术思维): 比喻、象征、感兴、意象、通感、拟人等。 变相怪杰蝙蝠侠蜘蛛侠聊斋志异中的花妖狐鬼等 进一步阅读书目: 蒋勋:美的沉思,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美的曙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俄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三联书店1973年版。 意维柯:新科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德卡西尔:神话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

14、版社1992年版,语言与神话,三联书店1988年版。 :己卯五说之“说巫史传统”,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 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苏海通:图腾崇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史前文化中的变形(万物一体相互转化互渗):接触律与相似律,汉字“美”的字源学解释,史前审美观念:汉字“美”的字源义与语用义 汉字“美”的字源学解释:会意说;象形会意说。 会意说: 汉许慎说文解字羊部:“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宋徐铉校注:“羊大则美,故从大。”“甘”从味觉感受的角度。“大”从视觉感受的角度。从“甘”到“羊大”,从味觉感受到视觉感受,字义发生了什么变化?清段玉裁注

15、疏:“甘”原指称可人之口的所有滋味,而并非五味之一,也就是说,“甘”原是一个属概念,而不仅是一个种概念,用“甘”指称“美”的本义是取类。 段认为:“美”的本义主要是源于人们的味觉美的经验,而并非源于人们对姿态美的感受。 象形兼会意说:、刘纲纪中国美学史:中国的“美”字,最初是象征头戴羊形装饰的“大人”,同巫术图腾有直接关系,虽然其含义同后世所说的“美”有关,但所指的是在图腾巫术或图腾月舞中头戴羊形装饰的祭祀或酋长。 在比较纯粹意义上的美的含义,已脱离了图腾巫术,而同味觉的快感相连了。说文“甘,美也,从口含一。”关于其间的转变:“美”像一个“大人”头上戴着羊头或羊角,这个“大”在原始社会里往往是

16、有权利有地位的巫师或酋长,他执掌种种巫术仪式,把羊头或羊角戴在头上以显示其神秘和权威,这就是原始的“狩猎舞”“狩猎巫术”。“美”字就是这种动物扮演或图腾巫术在文字上的表现。当然牧羊民族、牧羊人所扮演的图腾羊,跳的图腾舞,就是最美的事物了。可见“美”字最初的含义是“羊人为美”,它不但是个会意字,还是个象形字。 总之,“美”由“羊人”到“羊大”,由巫术歌舞到感官满足,这个词为后世美学范畴(诉诸感性又不至于感性)奠定了字源学的基础。 “美”字的字源分析表明:感性活动的精神意蕴。生理活动的心理蕴含。其中图腾崇拜心理史前审美意识的核心心理机制。,汉字“美”的语用学解释,臧克和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 “美”字最初取象于“大人”,“大人”是取类,即以一种具有“大”这个特征的具体事物来表示一般的“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