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考最新物理考点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59344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中考最新物理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青岛中考最新物理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青岛中考最新物理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青岛中考最新物理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青岛中考最新物理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中考最新物理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中考最新物理考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市初中物理对科学方法的要求科学方法是探究的工具,是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方法的运用是能力的外在表现。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根据学生的特点,在长期的教学实验中挑选了如下的一些科学方法应用到物理探究和学习活动中,作为学生探究与学习的有力工具,也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这些科学方法包含“物理研究方法”和“创造技法”两类,共有17种,如下所述:一、科学方法(17种)在教学与检测中,要求学生记住下面17种科学方法的名称、常见实例,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这些科学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内容。1控制变量法:(1)定义:在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因素关系时,将一些因素固定不变,分别只研究该量与一个因素的关系,从而使

2、问题简化。(2)举例: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将电阻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将电压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2转换法:(1)定义: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2)举例:磁场看不见,我们撒上铁粉,通过铁粉的有序排列“看见”磁场并进行研究。3放大法:(1)定义:放大、扩大、变大或增加某些因素使问题更容易解决。许多情况下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转换法。(2)举例:将带有细玻璃管的塞子插到装满水的瓶口,显示玻璃瓶的微小形变。4换元法(替代法): (1)定义:换元法就是运用替换或代换的方法去进行创造的方法。(2)举例:研

3、究平面镜成像时,用平面玻璃代替平面镜进行研究。研究透镜时,用冰块去代替玻璃制作简易的透镜。5等效法:(1)定义:两种现象在效果上一样,因此可以进行相互替代。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替代法。(2)举例: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6分类法:(1)定义:将许多东西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2)举例:将汽化现象分为蒸发、沸腾两类。7比较法:(1)定义:找到两种东西(现象、物理量等)的相同点、不同点。(2)举例: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8类比法:(1)定义:由两种东西的一部分相似之处,推测其他部分也可能相似。(2)举例:研究功率时,想到功率表示做功快慢、速度表示运动快慢这一相似性,推测功率在定义、

4、定义式、单位等方面也可能与速度相似。9拟人类比法: (1)定义:拟人类比又称“亲身类比”或“角色扮演”。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设想自己变成了问题中的某些事物,从而去设身处地、亲临其境地感受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是一种特殊的类比法。(2)举例:在研究分子热运动时,可以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一个个的分子。10模型法:(1)定义:将研究的问题在抓住要点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抽象,建立模型,运用模型去更方便地研究问题。(2)举例: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这一模型。11等价变换法: (1)定义:让学生把有关知识的数据、形象、动作、符号、公式、实例、文字叙述等各种信息自由地变换表示,培养学生联想能力。 (2)例如

5、,在研究压强时,将压强定义式变换为定义的文字叙述,或相反。 12逆向思考法:(1)定义:对研究的问题从相反方向思考,从而受到启发或得出结论。 (2)举例:由“电能生磁”,引导学生反过来想一想,“磁能否生电?” 13缺点列举法: (1)定义:以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被研究的问题,找到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然后针对这些缺点找到解决的方法。 (2)举例:在研究了“弹簧测力计”之后,就可以对弹簧测力计进行改进: 首先,让学生找出普通弹簧测力计的缺点:不能记忆数据(一旦指针回零,就不能再显示刚才的数据);不能在暗处读数;不能测压力。然后,让学生协作学习、分组讨论,就可能解决上述问题:在针轨上加一塑料泡沫片;加

6、一个小灯泡电路;将弹簧测力计顶部打开,接入一受力装置与指针和弹簧连接。 14缺点利用法: (1)定义:针对所研究内容中的缺点和不足,将错就错、变害为利、变废为宝,找到知识的应用途径。 (2)举例: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易使物体下落破碎是缺点,但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制成打桩机、重锤,悬挂物体等等。再如,导体中电流过大,产生大量热量而引起火灾是缺点,但正是据此制成了电热器来为我们服务。 15组合法: (1)定义:通过不同原理、不同技术、不同方法、不同现象、不同器材等组合,去设计创造、解决问题。(2)举例:将电流表、电压表组合使用,去测量电阻。16逐渐逼近法: (1)定义:是指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让学生设

7、计逐渐逼近的实验及其过程,然后根据实验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走向,进行理想化推理,从而推出结论或规律。(2)举例: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让学生设计阻力逐渐减小的三个斜面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阻力越小,速度变化越慢”,最终进行理想化推理,得到“当阻力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17反证法: (1)定义:是指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若直接证明该问题的存在有困难,可以让学生设计该问题不存在的情景,通过该情景不成立,从而推出原来问题的存在。(2)举例:在研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直接证明二力平衡必须在同一物体上很困难,可以设计一个可以分为两半的物体,当将该物体分为两个物体后,发现二力不平衡了,从而说

8、明了一对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青岛市初中物理对检测题编制的要求科学的教学离不开科学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形式是通过检测题来考查学生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题是习题的有机组成。所谓有机,是指检测题的整体结构和每道试题的结构。下面讨论这几年来在课程标准指导下,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对检测题结构研究的构想。这是日常期中、期末考试的重要参考,进行模拟考试、中考命题的准则。一、基本情况1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2试题难度:(1)试题难度比例目标值:通过性考试:易中难=541,选拔性考试:易中难=442。(难度系数参考标准:0.701.0为容易题,0.30.70为中档题,00.3为

9、难题)(2)试卷整体难度系数(通过率)目标值:通过性考试: 0.750.80,选拔性考试:0.650.70左右。3拓展探究知识所占比例:目标值:通过性考试:拓展探究知识(新知识)学过知识=595,选拔性考试:拓展探究知识(新知识)学过知识=19。4整个试卷的结构分为两个部分:卷()现象实验结构方法(30分)(两道大题);卷()实验应用推理探究(70分)(六个专题)。二、试卷具体结构卷别题型题号试题结构考查内容考查难度卷选择题一(18分)单项选择题19小题四选一(直接考查题型要素)。每道小题主要考查一种题型要素。易二(12分)不定向选择题1013小题四个选项,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直接考查题型要素

10、)。1概念理解;2知识结构;3回顾实验和探究。易中卷非选择题专题一三:板块综合题(44分)16小题专题一:声光热学板块1回顾实验和探究(学过的实验探究报告填空);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简单问答、作图、计算各一道)。1学过的实验、探究点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实验之间可以整合);2问答、作图、计算等重要知识点的单一应用(计算可以是简单综合计算)。易中人文类的知识点(共8人)要记住下面这些科学家的名字和他们做出的与初中物理知识相关的科学贡献:牛顿、托里拆利、阿基米德、安培、欧姆、焦耳、奥斯特、法拉第。作图类的知识点作图知识点,首先要“记忆”作图原理、方法,然后运用这些原理、方法进行作图。1单一作图题:(1

11、)光学:光的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一条光线的光路作图。平面镜成像: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轴对称法)。凸透镜和凹透镜对特殊光线的作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从焦点发出或对准焦点的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光路;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从虚焦点发出或对准虚焦点的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光路。(作图时透镜可以用透镜符号表示。)凸透镜成像作图(中考不作要求,但可以教给学生这种方法):用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主光轴的光线、从焦点发出或对准焦点的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中的两条进行点、箭头的成像作图(只要求给物画像的作图)。(透镜可以用透镜符号表示。)(2)力学:力的示意图(受力分析):用黑点、箭头、线段长短、字

12、母(F、FN、Ff 、G、F浮等)表示力,进行物体受力分析,最终达到:难度为4个力、一个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两个静止物体接触的情况。(注:对于成一定角度的力,不要求写出度数,只按该方向画出带箭头的线段即可;各力的大小用线段的长度大致表示出来;不区分静摩擦和滑动摩擦;要求在重心标注O点。)杠杆的示意图:在已知支点O 、F1、F2的情况下,做出l1、l2。(注:力臂的画法:双箭头实线或虚线加大括号均可,但都必须加垂直符号。“l”可以用“L”表示。)(3)电学: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限于两个用电器(包括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可以外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运用2个接线柱;节点用加粗黑

13、点表示;开关为单刀单掷。安培定则、磁场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并标出磁感线方向(箭头),磁体N、S极,小磁针N、S极,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电源的正、负极。需要记住的常数(共11个)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340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m/s;水的密度:1.0103kg/m3;水的比热容:4.2103J/(kg);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0;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值:36V;一节干电池电压值:1.5V;重力常数:g=10N/kg;1标准大气压值:105Pa。图像类知识点及其要求1需要学生记住和熟练运用的基本图像(共6个知识点、10个图像):

14、(1)匀速直线运动两种图像:v-t图像、s-t图像;(2)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t温-t时图像;(3)水沸腾的过程:t温-t时图像;(4)质量与体积的关系:m-V图像;(5)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图像;(6)电流与电压的关系:U-I图像。第四章 青岛市对初中物理概念的规范要求由于新教材注重探究,致使许多物理概念、规律等在叙述上不够完整和统一,因此造成许多青年教师对物理概念在初中的说法比较混乱,不够科学和标准。通过参考传统教材及有关资料,结合新教材对物理概念的新的表述,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对初中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常数做出统一规范表述和要求如下(注意:用“”表示的是课内阅读内容):机械

15、运动1长度的单位:米(m),其他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 1m=10-6m,1nm=10-9m。2时间的单位:秒(s),其他还有:分(min)、小时(h)。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3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4参照物:(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2)如何研究物体运动情况: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如果物体与参照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