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学设计(胡晓丽)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59023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学设计(胡晓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学设计(胡晓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学设计(胡晓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学设计(胡晓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学设计(胡晓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学设计(胡晓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学设计(胡晓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整体设计单元主题特产教材单元分析这是本册的开放单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继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单元内设计的各项语文活动,了解家乡和祖国的物产,丰富相关知识,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语文活动主要包括:积累祖国资源、特产的知识,学习相关的生字新词;初步理解并背诵古诗江南江上渔者,调查了解本地特产并交流;自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学习看字号、广告;口头和书面练习介绍特产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应用学过的应用文。学情分析这是一组开放性大单元,要以学生大量的生活积累为基础。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要有这么丰富的生活积累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调动学生充分地利用书籍、网络

2、、采访、调查等渠道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利用资源互动的方法,帮助学生出色的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单元教学目标1、调查了解家乡的特产;2、认字6个,写字5个;3、自读我爱故乡的杨梅;4、学习阅读字号、广告,学写产品介绍或广告;5、练习在活动中写学过的应用文。教学整体设计方案14题先做,同时布置“初显身手”,然后按照教材编写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共4课时特产 第一课时课题(第几课时)特产 第一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古诗江南江上渔者,了解古诗对地方特产的描写。2、借助插图,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3、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4、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过程和方法:能正确流

3、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利用收集到的有关特产资料、中国地图介绍你知道的特产。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教学难点能准确说出无产的产地并在地图上上找到它的位置。2、结合图片理解诗意。3、能说出其描写特产的诗句。教具、多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第一环节阅读达成目标:1、明确本课学习内容。2、交流自己喜欢的水果及产地。教师活动:1、问题激趣,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 指名回答,师评价。通过图片了解什么是特产:指某地或某国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第二环节

4、 尝试达成目标: 1、学生自主完成70页训练A。2、全班订正交流。教师活动:1、学生自主完成70页训练A,师巡查。2、指名交流,老师订正补充。3、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第三环节讨论达成目标:1、分小组讨论70页训练B。2、综合组内每个人的意见,拟出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活动:1、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70页训练B。2、综合组内每个人的意见,拟出无法解决的问题,师巡视指导。第四环节 交流达成目标:1、交流汇报讨论情况。2、各组代表提出小组的问题由全班同学来解决。第五环节 展示1、组织学生抄写词语,师巡视。2、要求学生自主完成71页训练C,并组织交流。3、看PPT:认识景泰蓝、玉雕等不熟悉的物品。板书设

5、计特产:水果、经济作物 分类教学反思特产 第二课时课题(第几课时)特产 第二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古诗江南和江上渔者。2、懂得无论哪种特产都要靠劳动获得,而劳动既是快乐的,也是艰辛的过程和方法: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无论哪种特产都要靠劳动获得,而劳动既是快乐的,也是艰辛的。教学重点背诵,体会劳动的快乐与艰辛。教学难点体会劳动的快乐与艰辛。教具、多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第一环节 阅读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家乡吗?知道家乡有什么特产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都和江南水乡的特点有关系?想读读吗?(齐读课题) 2、指名回答

6、,师评价。3、组织学生自读古诗,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师巡视。第二环节 尝试1、组织同桌合作读诗,并简单说说诗意,师巡查。2、指名交流,老师订正补充。第三环节 讨论1、组织小组讨论从诗中感受到什么,师巡查。2、组织全班交流,师订正补充,进一步加深对学生古诗内涵的体会。第四环节 展示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2、参与配乐朗读,升华情感。第五环节 检测1、组织学生完成古诗内容填空。2、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指名展示。板书设计江南:莲、藕、鱼 江上渔者:鲈鱼无论哪种特产,都要靠劳动获得,而劳动技师快乐的,也是艰辛的。教学反思 特产 第三课时课题(第几课时)特产 第三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7、1、学习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2、问一问,查一查,了解本地的特产。过程和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实践交流:问、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教学重点自读课文,独立识字,体会作者如何介绍故乡的特产-杨梅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介绍故乡的特产-杨梅教具、多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第一环节 阅读1、直接导入,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字。2、组织全班交流汇报,解决难字。第二环节 尝试1、提出合作要求,师巡查。2、指名交流,老师指导评价。3、同桌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4、参与朗读汇报交流。第三环节 讨论1、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说明为什么。

8、2、在组内提出自己难解的问题,尝第四环节 展示1、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讨论情况,老师订正补充。2、组织各组提出未解决的难题,全班共同解决。第五环节 检测1、根据“初显身手”内容,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分小组交流了解本地特产。2、全班汇报交流,师评价。板书设计我爱故乡的杨梅:枝、叶果实:大小、细腻、柔软 颜色:淡红、深红、黑 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教学反思特产 第四课时课题(第几课时)特产 第四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写作要求,调动生活积累,通过介绍特产,拓展思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完成“笔下生花”,把想写的内容写具体,句子写通顺,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过程和方法:提问式介绍特产

9、;仿照我爱故乡的杨梅介绍家乡的一种特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表达我对家乡特产的爱。教学重点向别人介绍特产,写出家乡特产的特点。教学难点突出特产的特点,并写出我对这种特产的观察与体验,表达出“爱”。教具、多媒体多媒体课件 一种特产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第一环节 阅读老师通过情境引入,引导孩子富有兴趣地赏析优秀物产范文。让孩子赏析、聆听、思考、组织语言阐述自己观点及品尝特产金桔。第二环节 尝试1、 展示各地富有特色的特产。2、 分组进行特产手抄报的展示。 3、每组评选出一位最优秀的到全班交流。第三环节 讨论1、对怎样做好小导游、从哪些方面介绍家乡的特产更生动、全面进行讨论。2、尝试以导游的身份向同

10、学介绍家乡的一种特产。3、能够准确表述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并且懂得倾听他人意见。4、老师指导、组织讨论第四环节 展示老师组织:1、以小组代表的方式当小导游向全班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2、选派代表在班级中交流。第五环节 检测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巡视指导学生习作完成情况。板书设计特产:抓住特点产地、出产情况、用途、性能、构造、价格等教学反思第八单元整体设计单元主题尊重与平等教材单元分析本单元编排有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从体裁上看,有诗歌,有故事;从内容上看,三篇课文虽然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但又各有侧重。最美的花束通过比喻侧重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这个规矩不能有”是一故事的形式侧重领导与普通人民之间的

11、平等。而苏珊的帽子则以学校的事迹阐述尊重与爱。语文天地中爱意斯坦与小姑娘体现的便是位达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尊重与平等。学情分析1、学生对民族、种族歧视的了解较少,需搜集全世界人不同肤色人的资料,交流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2、学生年纪小,对革命历史了解甚少,对课文描写的时代背景不清楚,这给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任务的崇高品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不必管输的太多,重点介绍人物的职务,说明他们在革命年代的重要品质。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读苏珊的帽子爱因斯坦与小姑娘,背诵最美花束。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别人,树立平等意识,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追求特权。2、独立识字,掌握

12、本单元生字新词,认字10个,写字15个,学习3个多音字。3、理解并积累词语,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4、练习记叙,先写人物说的话,再写人物的行为。5、把对学生真心实的赞美写下来,办板报。6、培养学生勤练笔的好习惯。教学整体设计方案第一步 学习最美的花束,做“日积月累”第五题。第二步 学习元帅的故事;做“日积月累”第四题。第三步 自读苏珊的帽子爱因斯坦与小姑娘,学习“金钥匙”。第四步 做“畅所欲言”,指导“笔下生花”。第五步 做“日积月累”第一、二、三题,评改习作。 尊重与平等 第一课时课题(第几课时)最美的花束 第一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

1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孩子们像最美的花束,知道在这世界上的孩子们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达到熟练背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向往世界各民族人民平等相处的美好愿望,知道在这世界上的孩子们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学重点理解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孩子们像最美的花束,知道在这世界上的孩子们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学难点理解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孩子们像最美的花束,知道在这世界上的孩子们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具、多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第一环节1、检测课文朗读情况。

14、2、师: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你觉得他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歌最美的花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出示一些不同种族的照片。第二环节1、观看图片,了解种族歧视和种族迫害的事实。2、自读课文,提出目标:边读边勾画,找出文中的“你”“我”“他”,并理解分别指谁。3、朗读文中词语。第三环节1、读课文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2、“你”“我”“他”指的是谁?如果我是黄种人,那么“你”“他”就是指()。 ()和()一样()。3、根据理解说说“花”、“花束”、“花园”分别比喻什么。第四环节1、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老师订正补充。2、组织学生用不同形式朗读课文(指名范读,男、女生朗读,开火车朗读,齐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