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582549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坚持把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之一,充分利用该县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初步成效。据某县招商局统计,xx年以来,全县共引进和洽谈内外资项目221个,协议合同金额26.6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93亿元。目前已建成项目114个,在建项目83个,待建项目24个。为进一步把准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发展脉搏,发现金融信贷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推动政府引导、社会联动、金融支持合力的形成,我们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对欠发达地区域经济金融影响1、突破资金

2、短缺瓶颈。近年来,资金短缺成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瓶颈。面对资金短缺矛盾,企业、银行、市场、政府陷入窘境。由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程度低,重点项目或骨干企业较少,大部分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对地方经济拉动力不明显,聚集各类资金能力弱;银行缺少信贷项目载体,大量资金上存或闲置,加上信贷资金商业化运作,银行信贷审批权限上收,贷款投放减缓。;国家财政性资金分配不足,投资拉动政策见效慢;大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低、经营机制未转换、经济环境不佳而造成引资成本高,出现引不进、转不动、留不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欠发达地区把招商引资作为资金短缺瓶颈的突破口,不失为有效举措,初步实现了各类资金主体利益及各项资源的有效

3、整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县域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2、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招商引资,培植了优势市场主体,增加了新一轮投资需求,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特色逐步凸现。如以果、药、茶、花、藻等为主的产业化农业;以安棚碱矿、旭日小苏打、芒硝矿等为代表的碱硝化工业;以金、银矿为主的石灰石、蓝晶石、油页岩等矿产品开发及以水泥、耐火材料为主的建材业等,吸引了一批知名品牌、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强,符合市场需要的成熟企业。这些重大项目的引进,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将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同时为调整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丰富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也起到积极作用。3、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了企业诚信

4、意识,促进了全县信用环境建设。招商企业大多经济发达地区,拥有先进经营管理体制和优秀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社会信用观念与市场竞争力。他们在本地兴建项目,必将影响本地政府、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推动本地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现代信用观念。为搞活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经营理念,确立诚信观念,打造信用欠发达地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直接增加财源和税收。欠发达地区有许多企业因资金不足或经营管理不善面临停产倒闭。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既盘活了企业,调整了工业结构,又增加了税源。招商引资企业大多效益较好,如欠发达地区安棚碱矿每年对县财政贡献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xx年该公司又投资6亿元进行二期扩建。该

5、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招商引资企业不论是投资建厂,还是盘活老企业,都将吸纳大量人员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减轻全县就业压力。5、增加金融机构资金和业务收入,有效激活银行信贷,改善信贷资产结构,利于地方金融业发展。招商引资可以增加欠发达地区域金融机构资金,为其扩大信贷规模,增加信用投放奠定基础;为招商引进企业提供中间业务可以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对效益较好的新兴项目贷款可改善银行资产结构,降低不良贷款率,增加利息收入,促进经营状况改善等。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优良信贷载体、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商业银行经营机制不活,贷款门槛过高、限制基层行的资金运用等因素,近几年欠发达地区贷

6、款投入持续低迷,金融机构资金运用压力巨大。全县金融机构由1998年末贷差4.8亿元变为xx年末存差3.5亿元。一方面企业资金短缺,一方面银行资金闲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扩大了银行信贷投放的空间,使商业银行获得了生机与活力。同时,通过信贷增量投入,将资金投放到有市场、有效益、有前景的项目上,并有计划地退出劣质低效的项目,可以盘活现有信贷存量,增加优质信贷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改善银行信贷资产结构。二、金融机构在支持欠发达地区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国家“抓大放小”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与地方“抓小做大”发展战略的矛盾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准备金、挂账停息、资本结构优化扶持

7、金度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几乎都偏向大型企业,银企合作协议、承诺贷款合同也往往只对大型企业敞开大门,大量社会资源通过政府、银行的“有形之手”流向大型企业,而针对地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中央银行虽然也相继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但远末形成完整的、强有力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在欠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银行信贷投入受限,给项目顺利投产,发挥效益带来不利影响。2、县域银行信贷服务“真空”正在形成,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金融需求受到抑制。目前,欠发达地区农发行业务主要是粮、棉、油收购贷款,虽然农业企业也已进入其信贷投放范围,但在规模、产值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县域符合条件的很少。国

8、有商业银行信用评级门槛高,申报贷款审批程序多,手续繁。处于建设期招商引资项目和部分有市场前景投产初期企业因信用评级不高不能获得贷款。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主,对中小企业虽有所照顾,但风险机制与利益驱动机制非对称的矛盾导致其积极性受到打击,直接弱化对县域项目的信贷扶持力度。邮政储蓄机构除能吸收存款外,不具有发放贷款等其他金融职能,业务上处于“跛足”状态。3、招商项目已释放良好效应,银行信贷管理机制改革却显滞后,项目发展受到影响。随着欠发达地区引进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并逐步走向健康发展轨道,项目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对项目发展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银行信贷管理机制却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

9、。贷款投向不合理,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以某县为例,从信贷结构上看,工业贷款比例偏低,xx年末某县余额1.98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3.95,与其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符。商业贷款萎缩,xx年末余额2.43亿元,占比17.1,较2000年下降14.2个百分点。三是农业贷款投入不足,xx年末农业贷款余额3.01亿元,占比21.1,农业长期得不到发展。同时,部分金融机构存在“贷小而不为”观念。在效益驱动下,认为对优质企业发放一笔大额贷款比发放多笔小额贷款成本低,易管理,风险小。于是不愿发放小额贷款,争相垒大户。而对于大额资金需求,又需要层层上报审批。这就形成“小企业吃不饱、大企业吃不好”的局面。

10、据对欠发达地区已建成项目信贷资金需求的不完全调查,资金需求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29家,占全部调查企业的70.7,资金需求在100-500万元之间的10家,资金需求1000万元以上的1家,资金需求1亿元以上的1家。这种资金需求和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偏小,大型现代化企业少,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的情况相吻合。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势必导致欠发达地区项目建设中资金支持乏力的局面。4、金融服务有待加强和改善。表现在:(1)人员素质不高。金融经营理念、服务意识不能跟上招商引资、大兴项目的发展要求。金融部门的经营观念和管理方式存在机制不活,管理落后的弊端,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不能落到实处。(2)业务种

11、类无法充分满足投资者需求。本地银行主要是为当地客户服务的,和金融业发达地区相比,业务面狭窄,尤其是中间业务落后较多,对外地投资者要求的一些业务有时无法提供。(3)信贷服务方式亟待改进。具体看,一是信贷审批程序复杂,审批周期长,与许多项目“急、频、少、高”的信贷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二是信贷审批条件苛刻,企业对生产流动资金的旺盛需求受到抑制。三是信贷人员的责权利不对称,极大地束缚了其贷款营销的积极性。四是融资成本较高,企业抵押难,抵押物的折扣率高,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昂贵,中小企业难以承受。5、部分弱质项目效益差,不良贷款占比大,影响新增贷款投放。由于体制和历史原因,以前个别招商引资

12、项目金融资产质量偏差,不仅给金融机构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同时削弱了金融机构进一步的信贷投放力度。四、对金融进一步支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建议(一)进一步加大项目开发力度,提高争取信贷资金的硬件水平,依靠“项目引资”企业“块头”太小、优势项目太少是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现实,也是争取上级行信贷资金倾斜的最大难题。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争取更多的信贷投入,必须强化“项目战略”,决不能停留在现有基础上论投资、讲发展,要把“项目”作为党委、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动员各级经济主管部门真抓实干,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优的新项目和优势项目,实现以项目引资

13、。同时,金融机构要逐步改进和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更新经营理念、丰富业务品种、加强人员培训、改进金融服务,全力服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特别是要增强“抓大抓优扶小”的金融服务意识。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项目发展的阶段性资金需求特点,实施“一地一策”、“一企一策”、“量身订做”等经营策略。主动做好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工作,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争取上级行对县域项目的的贷款规模和权限。(二)人民银行要加大政策引导,强化窗口指导,推动货币政策有效贯彻和实施基层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在执行货币政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大有可为。一是要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解决

14、各行社的资金困难,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作用,积极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二是要强化窗口指导,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各行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及时满足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三是要建立信贷营销督导机制,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信贷投放情况和进度,督促各行社增加贷审委审贷工作次数,提高审贷效率。同时,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增强营销观念、加强信贷管理,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四是要加强银企“联姻”,促进信贷营销。做好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联系纽带,协助理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外部信用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积极组织信贷营销活动,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三)分类推进县域金融发展,强化功能定位,

15、弥补信贷功能发挥的缺陷农业发展银行在改革进程中要明确市场定位,扩大信贷业务范围,在确保政策性农副产品收购的同时,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其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作用。在经济成分、经济结构多元化情况下,农发行支持范围不应仅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加工企业,所有与“农”相关的企业都应纳入其信贷支持范围。可以联合一批产权明晰、符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并有利于发展特色经济的项目作为一个承贷载体,支持他们共同做大、做强、做活,促使工业与农业互动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国有商业银行县支行在县域的长远发展离不了中小企业。他们经过发展已表现出稳定的成长性,是县域经济的新亮点,也应该是国有商业银行业

16、务经营所依附的主要客体。它们具有贷款需求急、额度小、周转快、回报高等特点,这种特性要求银行在信贷管理上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信贷政策。过于商业银行现行的授权授信制度和业务审批制度已暴露出许多弊端。结合现实需要,各支行要积极向上建议适度松动信贷计划管理,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减少对基层行的贷款限制,发挥基层行了解本地人文地理的优势,贴近客户,适应区域经济的特点,扬长避短,加强对县域项目的信贷支持。同时制订简捷高效的贷款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不拘于固定的模式,以务实的态度降低贷款门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效金融服务,并从中获得自身新的效益增长点。农村信用社要抓住的改革契机,在充分发挥支持“三农”职能同时,逐步承担起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一是客户定位。鉴于县域大型客户稀少的实际,在客户的选择上要“不以规模大小作取舍,而以价值高低为标准”,在大力主攻、深度开发大型优质客户,大力支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性、系统性客户的同时,顺应民营经济逐步发展成为县域经济主体的市场趋势,高度关注中新兴项目的发展需求,积极研究信贷营销策略,择优扶持中小企业客户,挖掘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