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与策略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358159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与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与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与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与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与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与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与策略(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文写作中常见的 问题与对策 例谈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小学教学.数学版编辑部 殷现宾 yinxianbin,2,一、从几篇论文说起 二、论文的特点、要求和分类 三、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四、关于写作和投稿的其他问题,3,一、从几篇论文说起,一、在“愤”“悱”状态下追问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提问把握时机最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心理,捕捉时机如,在教学倒数时,我首先 二、在出错处追问 三、在关键处追问 四、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追问 五、在发散处追问,这篇文章怎样?如果有问题,问题出在哪儿?,附文2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追问艺术,4,全文共约2200字,论述了5

2、个方面的问题。,主要问题:基本是只有论点;论据说明简单化,不典型,不具有说服力;可读性也不强。,类似的文章: 把握“四基” 绿色发展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备课“三部曲”(备什么、怎样备、为什么这样备) 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3000字,5个标题 ) 上好一堂数学课 导入是关键(2300字,12种导入法, 初中文章),5,一、问题情境策略的价值性。 【案例】认识面积 (脚印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思维活动策略的实效性 【案例】长正方体表面积练习题 三、互动引导策略的有效性 【反例】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四、练习反馈策略的及时性 【案例】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练习题,附文1: 形成几个共识 提高课堂

3、实效,这篇文章怎么样?理由是什么?,6,讲述很清楚,论点明白无误;生动具体,可读性强(写作方式);逻辑性也可以;例子(论据)也比较典型论据有说服力。,问题:不新颖没有新颖的观点,就连例子也不新(案例1和3);个别例子不典型案例2不太合适(一般课堂不行,适合奥数训练课)。,同样是综述性文章,看附文3:当“意外”发生时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偶发事件处理策略赏析(单群贵,2011.12期,“教育机智”栏目),7,(1)从写作要求来说:要求较高,不容易写好。(2)从读者的感受来说:一般的空洞,说服力不强;而且比较长,考验读者的耐心。 (3)从编辑的角度考虑:长文章(3000字以上)一般不能超过3篇。,我们的

4、杂志为什么发论文比较少?,当然,“比较少”不是不发,其实我们也希望发高质量的论文 ,以后也会适当增加。(如附文3 ),8,二、论文的特点、要求和分类,(一)特点:论述性(“摆事实,讲道理”) 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过程。 常用论证方法:例证法和引证法。,9,(二)基本要求:新、实、深(要求更高)。 1.新颖。新思想、新角度、新故事、新语言。 2.切实。事例要典型,论据要充分,说理要透彻,思路要清晰,表达要准确。最重要的是使人信服。 3.深刻。有理论价值,即较高的概括性和较广泛的适用性。比如辩证性。如,“笨方法”是否一定好或一定不好?,10,(三)分类:,1. 从形式

5、上分: a.实践研究型论文,侧重于应用性研究,经验总结微观。 b.实证研究型论文,从理论到实践(验证、应用),或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提炼)较宏观。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课题研究成果等。常常用数据说话。 c.学术研究型论文,侧重理论探讨宏观。,11,案例与反思、教育随笔、课例评析、说课方案等是不是论文? 我们一般将其分开,狭义地指有几个分论点(小标题)并分别进行论述的文章。,2. 从内容上分:(本刊分类) 教材研究 教学研究 实验研究 课题研究 评价研究 ,12,三、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文章不好:大而空,没有新意,老生常谈。 (一)大选择的论题过大,需要论述的问题很多,从而面面俱到、泛泛而

6、谈,少真知灼见。如素质教育、有效教学,空间观念、数学思维、数学活动经验、综合实践等。 比如附文1形成几个共识 提高课堂实效:“其中的任何一个标题都可以拿出来单独写一篇文章。”,13,建议:宁可小题大做,也不要大题小做 比如“练习”:层次性(巩固、综合、提高)、针对性(题组、变式)、形式多样性(判断、选择)、趣味性(游戏、对抗赛) 当前,大家比较困惑的是什么?例题与习题不一样!比如“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前1416个课时,现在只7-8 个课时,怎么处理?教材为什么这样安排?我们该如何安排练习?课时减少,是否肯定会削弱计算能力?哪些需要加强,而哪些又需要简化?计算教学的功能? (难点、热点问

7、题),14,曹培英老师最近就“练习设计”这一话题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其中仅“提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就提出了十项要求: 1.目的性 2.针对性 3.层次性 4.思考性 5.趣味性 6.多样性 7.科学性 8.量力性 9.操作性 10.选择性(分层设计,可选择) (小题大做),15,再如,张天孝老师对口算教学的研究成果(张丹以运算为例谈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2010.7-8),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共369题,对进位加法本身来说,这些题的口算训练价值是等同的;但对后继学习(多位数乘法计算)的作用来说,口算训练价值就不一样。在多位数乘法计算中,涉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题共60题,占总题

8、量的60,比如7487,要用到285、493两道口算题,这60道口算题的训练就应增加练习量。【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2006.6】 这是真正的小题大做(小题深做)!,16,张天孝老师 的新著:,17,选题与立意,选题切口小立意小 很多文章都有主标题和副标题,为什么?,读懂学生,顺应学生 对学生游离课堂现象的透视(2011.01) 一、探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揠苗助长”不如“瓜熟蒂落”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隔靴搔痒”不如“力透纸背” 三、把握学生的经验基础,“亡羊补牢”不如“曲突徙薪”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置之不理”不如“泰然应对” 五、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负荆请罪”不如“兴师问罪

9、”,18,特别地,就一节课甚至是一道题,也可以写一篇论文。如下文(虞文辉,2011.09)。,从“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 看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一、学具的创新凸现本质,扫清障碍 二、研讨的开放思维发展,思辨前行 三、拓展的创新紧抓本质,展现魅力,典型的“以小见大”!(一叶知秋),19,大处着眼用先进的理念作指导。 方向、观点不能错; 听课与听报告; 啃理论书籍(张兴华书); 杂志上的理论文章。 (最新;不长;易坚持) ,20,小处着手选好切入点,结合一节课、一个环节甚至一道题深入研究和写作。 例:张兴华老师借助“循环小数的教学”这一案例来论述“强化感知”的问题。,一、提供充分准确的材料,促进理性

10、概括; 二、扩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三、调度多种感官协同感知,形成深刻表象; 四、发挥语言的调控作用,使感知带有明确的目的; 五、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21,选题过小,也不好,克服“木桶”效应, 让数学成为高年级女生的“长板” 一、重视心理疏导,克服怕学心态 二、重视兴趣培养,营造乐学氛围 三、重视学法指导,引导高效方法,注意论题的时效性:比如有效教学:2004年前后与现在,22,选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思考,也可以“反弹琵琶”。比如,针对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就有人提出: 享受教育“慢生活”(2011.01) 数学教学,需不需要“笨办法” (2011.06) 争鸣

11、(“讨论吧”栏目),23,小结:选题的策略,热点、难点、困惑点、易错点 (我刊每年第3期,“回顾与展望”) 宁可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 论题要小,但立意要大(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以小见大”(适当概括、提升) 论题的时效性 “反弹琵琶” ,24,(二)空,没有独到的、有价值的、新颖的观点; 只有观点(论点),没有论据或论证过程; 论据叙述过于简单或者缺乏说服力,无法让人信服。比如所举事例不典型。 论证过程不切实; ,25,对于“采用合理方式呈现学习材料,为落实目标服务”,某篇已发表的文章这样论述: 有效的学习材料还需要合理的呈现。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在提供教学情境、提示教学方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

12、的作用。教学中对相同材料的不同组织,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截然不同,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大相径庭。抽象的材料要直观呈现,静态的材料要动态呈现。 只有这么长,不知是作者本来就没有论据,还是被删去了?,26,论据不典型,没有说服力。 如,附文2 “三、在关键处追问”中: (1)与“二、在出错处追问”均是“变错为宝”。 (2)862=482=24; 8(62)=83=24 。 怎么“让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计算结果 ”? (3)这样就算“完成教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教学目标 ”了?,27,论证过程不切实: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应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13、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显得尤为重要。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也就是培养学生对数与运算的理解和感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28,对策: 1. 积极观察、思考和实践,提出独到的、新颖的、有价值的论点。不能人云亦云,或是“教育理念流行词汇的堆砌”。 2.小课题,深研究。 3.积累典型案例。 4. 写作时,论证过程要具有说服力。 ,29,(三)没有新意,老生常谈 “正确的废话” 以前文章发表过的观点或案例(只对本人“新”)概率例子 为新而新(观点虽新,但明显是错误的;形式新颖,但无实质内容)珠子和小棒,30,“有

14、新意”是文章能发表的第一要素。 新思想 新视角(没有普通的材料,只有普通的写法) 新事例(如爱情故事几千年长盛不衰) 新语言(基础教育不是变现阶段,而是储值阶段) (让犯过错误的人在校园里走,天塌不下来),31,对策: 1. 积累新案例。(最易做到) 2. 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空白点、薄弱环节,以及难点、重点、关节点往往是写作点。(课标、“回顾与展望”“讨论吧”) 3. 学习理论,以便文章有深度;同时见得多、想得多了,往往也会有新的角度。 4. 学会反思:我的文章是否有新意?是否有人发表过类似的观点?( 查阅经常翻阅报刊),32,(四)其他方面的问题,1. 观点或论据有

15、错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例如: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生活化) 再如:除法没有分配律?(附文2) (24+18)6 = 24 6+18 6 15 9: 10颗珠子和5根小棒,33,2. 逻辑不严密甚至混乱。 (1)分论点交叉甚至互相包含 (2)逻辑推理不正确或存在漏洞 (3)以偏概全 (4)夸大数据的价值,所选样本不具代表性 ,34,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在学生发现“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之后,教师 引导学生展开验证。 师:咱们画的这55个三角形都有一样的性质,是不是就说明所有的三角形都有这样的性质呢?问号能擦掉吗? 生:还是不能,因为画到100个、1000个有可能就会出现反例。

16、师:咱们可以通过分类讨论的方法来验证。大家知道,三角形画得再多也就三类,即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在同学们的验证中这三类三角形都有这样的性质,这样三角形的所有类型都有这样的性质,我们就可以相信这条结论是成立的。这个问号现在就可以擦掉,换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问:每一类就能画完吗?这怎么能验证结论?,35,数据的价值,“用数据说话”,是论证的一种常用形式。使用得当,能够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使用不当,反而显得武断。 在使用数据时,不要夸大数据的价值,从不具代表性的样本数据中来推断一个整体状况。如:从一个实验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学能力的变化来推断整个县(市、省)的小学生数学能力。,36,样本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 数据的处理:原则上需要经过科学的处理(统计软件,z检验等)。我们一般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