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县广播电视台经营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358130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我县广播电视台经营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论我县广播电视台经营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论我县广播电视台经营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论我县广播电视台经营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论我县广播电视台经营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我县广播电视台经营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我县广播电视台经营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我县广播电视台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光泽县广播电视局 房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县级台作为基层宣传文化的实施主体,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直接关系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成败,正成为广电改革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如何加快我县 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已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笔者通过深入调查,现就我县广播电视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及应对之策,浅析己见。一、当前我县广播电视台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存在的问题 :我县处在福建省最偏远的山区,人口总量小,广播电视台在目前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处于特别的劣势地位。一是受地域条件限制和财力投入

2、不足、外地人才不愿来、导致人员素质过低。我局机关共有编制数 60 人,共缺编 26 人。其中 2013 年广播电视制作中心自收自支编制 12 人,还另临时聘用人员 10人,这些都靠广播电视台自身造血供养,给广播电视台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现有的采、编、播工作人员大多不是新闻专业院校毕业,业务水平相对不高。广播电视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由于无法招收到高素质人才,又加之近年来我局干部职工退休人员递增,事业人员又考取公务员,造成新闻记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编,采编播人员不足和专业素质不强,造成广播电视制作水平有限,严重影响我县新闻制作水平。二是设备老化、技术水平落后,节目质量上不去,不能发挥县级台的

3、主流媒体的作用。我局近年来虽投入 200 多万元,建成了新的演播厅,购置了数字摄录像机 7 台,非线性编辑机 5 台,硬盘播出系统 2 套,媒体资料管理系统 1 套。但广播电视的技术日新月异,很多电视台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制作播出,我县广播电视台也正在尝试准备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制作播出,这就给我们应用高科技提出了巨大挑战。三是节目质量不高、传播范围受限、受众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足、赢利渠道不多等内在原因,其自身发展难以突破瓶颈制约。当前最直接的表现是,随着我县城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完成,观众能够收看到的国内外频道数量大大增加,能够点播的影视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面对这些传媒市场和

4、传播格局的新变化,我县电视台已经不具备内容优势。与此同时,随着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一省一网 ”、“一国一网”的深化推进,传输网络将逐步从县级广电台剥离,让大部分原本依赖收视费生存的我县广播电视台更加举步维艰。(二)机遇与挑战从面临的机遇来看,主要有:随着我县城市社会的发展、城市框架的拉大和本地化生活需求为基层广电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三网整合、数字化发展为基层广电创造了与中央、省台比拼的新的公平起点与机会,国家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城镇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为我县广播电视台的发展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挑战中往往蕴含着机遇,机遇中也常常充满挑战,如何把握机

5、遇、直面挑战,在当今激烈的传媒竞争中闯出一条新路,这直接关系着我县广播电视台的生死存亡与发展前途。当前,我国广播电视仍然是四级办台的总体格局,相关数据显示,央视、省级台市场份额占 80%以上,地市级以下广电媒体市场份额不到 20%,而县级台数量最多,市场份额却最少;直接为基层服务,利益却往往被忽视;努力做大做强,发展却受到种种制约。二、面对机遇挑战县级台的应对之策(一)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宣传质量,实现特色化与品牌化。近年来,党和政府、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产品及其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县广播电视台新闻工作者素质日渐提高,设备性能逐步改善,搭建起专业化、数字化媒体平台,陆续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采、编

6、、制、播流程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尝试,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岗位目标责任量化考核考评管理体系。除光泽新闻节目外,还在电视节目中先后开办了文明之窗、 美丽光泽、 美丽乡村、 平安光泽等栏目,每天播出时长达 13 小时。上送省、市台播出节目数量、质量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形式、内容上仍然存在着呆板、单一、缺乏特色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县级台与政府和群众都特别接近的优势,发动全体新闻工作者,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创作出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和拳头产品,吸引更多听众的耳朵,更多观众的眼球,获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一是要多种节目类型共生共存,争奇斗艳。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最基层,

7、最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有着极为丰富的信息源和节目素材,县级台一定要抓住这一优势,制作播出一大批题材新颖,内容鲜活,类型多样的广播电视节目,通过一定的竞争机制,在时段时长上展开角逐,使其呈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吸引听众的耳朵观众的眼球,提高本台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二是要改变新闻节目呆板、程式化、说教式现象,适当增加事实性节目如信息类、谈话类节目和非新闻事实性节目如科技类、生活类、文艺类节目数量。在中、省台,访谈类节目已占有相当比重,并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就是新闻节目,在播出形式上也在不断创新,深受受众欢迎和喜爱。三是要注重节目的定位和包装,坚定不移地实施“精品” 战略和“ 名牌 ”战略。

8、我 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 蕴和文化内涵,地形、气候、人文、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等等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广播电视台在发挥“喉舌” 功能,服 务党政和地方经济同时,要注意在品牌和质量上下功夫,按照受众和市场需求,精心设计节目结构,充分挖掘我县“生态文化” 和“红色文化”以及由此映射出方方面面独特而精粹的东西,挖掘民间独有的艺术瑰宝,以特色内容为纽带,多设置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栏目板块,力争创出一系列“拳头” 产品, 实现栏目特色化,节目精品化,产生“精品 ”、“名牌”轰动带动效 应,提升广播电视台社会效益。(二) 、 坚持机制创新,以市场为导向,走产业化经营路子。一是加快制播分离改革,建立制播分

9、离新机制。广播电视在原有的体制下,节目的采编制播是一个整体,由一套机制管理,由一个领导负责,节目生产者同时也是播出者,在制播分离机制下,广播电视台不再负责一般节目的制作,而把工作重点放在抓精品节目和编排播出上,节目制作实行栏目承包制和制片人制,把广告、专题、文艺等节目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引入市场。这样,既解放了生产力,又使广播电视节目的竞争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台已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也获益匪浅,为今后广播电视台经营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二是拓展业务空间,实现产业化经营。一方面,要把新闻节目之外的广播电视制作业推向市场,开展有偿服务,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市场化运作,依靠社会力量办台

10、。另一方面,可以考虑把广播电视台现有的可利用部分闲置资产进行整合,起用一些有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通过引资集资,组建产业实体,实行立体开发,最大限度地增加和扩大广播电视台的经济效益。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服务的专业化和对象化。县级广播电视台要立足当地实际,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要同时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获得胜利,就要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市场划分,在新闻综合频道外再增设专业化频道,开设对农、少儿、科技等对象性节目,使我们的服务专业化,对象化,以满足不同品味、不同的需求倾向。(三)、 提升科技含量,改革用人机制,增强媒体竞争实力一是加强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利用。目前,数字电视技

11、术已在全国范围广泛普及,我县数字电视作为朝阳产业日受人们青睐,我县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数字化也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一项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中央和许多省广播节目不但上了星,而且实现了数字化,很多兄弟市县台尝试广播节目数字化,这就给我们应用高科技提出了巨大挑战。建欧、建阳广播电视台等很多县级台都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互联网、手机 PPT 与广播电视的融合和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把自身推向全国全世界,我们需要多长时间,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赶上人家的步子,很值得深思。二是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改革用人机制,把事业单位体制下的“养人 ”变为市 场经济下的“养事” 。广播电视台栏目设置是否合理,节目播出好坏

12、与否,广播电视台声誉能否提高,都取决于职工素质的高低。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台必须引进和造就一支思想先进、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素质较高的专业化队伍,引入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改革人才配置机制,实施公开招聘和全员竞争上岗;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责任制;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实行功效挂钩和末位淘汰制,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使每一名广播电视工作者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文明进步时不我待,新的世纪,广播电视人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广播电视台面临着大好机遇与严峻挑战。只要勇于战胜自我,善于探索发现,敢于开拓创新,我县广播电视台乃至更多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就一定会走出低谷,步入又快又好的新的发展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