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辩证和气血津液辩证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3580942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24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纲辩证和气血津液辩证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八纲辩证和气血津液辩证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八纲辩证和气血津液辩证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八纲辩证和气血津液辩证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八纲辩证和气血津液辩证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纲辩证和气血津液辩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纲辩证和气血津液辩证(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纲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五官科 俞园,第一节 八纲辨证,概 论 1、八纲的概念: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的概念:是医生对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疾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 3、八纲基本证候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为八个方面的基本证候。,一、表里辩证,表里是辩证病位外内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一般划分: 皮毛、肌腠、经络表,轻浅 脏腑、气血、骨髓里,深重 病势: 由表入里势进 由里出表势退,(一)表证,概念 是六淫、疫气、虫害等邪气经皮毛、口

2、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 特点 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病机 外邪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气的宣发。 证候类型 可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发展趋势 一般可较快治愈;也可成为里证或半表半里证。,(二)里证,概念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 所反映的证候。 常见于外感病中、后期或内伤病。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 病因病机 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即“直中”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或气 机失调,气血津精等受病。 特点 起病可急可缓,病情重,病程长,无

3、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气血、阴阳等失调的症状为主。 证候类型 里寒证,里热证,里实证,里虚证。,(三)半表半里证,概念 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之间、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 特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四)表里证鉴别要点,二、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寒证是一组以寒象为主的症状; 热证是一组以热象为主的症状。寒证与热证与临床表现中的恶寒、发热有区别。 寒证与热证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而恶寒、发热是具体的症状。,(一)寒证,概念: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脏腑阳气虚弱所表现的证候。 分类:表寒证、里寒证、虚寒

4、证、实寒证。 (1)表寒证:风寒外袭肌表、符合表证的特点,以新起恶寒为主。 (2)里寒证:寒中脏腑、或阳气亏虚、以内脏证候为主。 (3)虚寒证:阳气亏虚、符合寒证、虚证的特点 (4)实寒证:寒邪侵袭、符合寒证、实证的特点。 临床表现:恶寒或畏寒喜暖,面色白,咳白色痰,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舌质淡,苔白,脉沉迟。,(二)热证,概念:是感受阳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分类: (1)表热证:风热外袭肌表,符合表证的特点,发热重、恶寒轻。 (2)里热证:火热盛于脏腑,或阴虚火旺,以内脏证候为主。 (3)虚热证:阴虚火旺、符合热证,虚证的特点。 (4)实热证:火热炽盛,符合热

5、证、实证的特点。 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面红目赤,口舌干燥少津,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等。,(三)寒热证鉴别要点,依据寒热,口渴与否、面色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 脉象等辨别。,鉴别表,三、虚实辩证,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一)虚证,概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不足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 常见证型: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 临床表现特点:以不足、松弛,衰退为基本特点,多见于慢性疾病或疾病的后期,病程较长。,(二)实证,概念:指对邪气亢盛为主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 病因: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以及虫毒等

6、邪气侵入人体的初期和中期,邪气壅盛而正气未虚,邪正斗争剧烈,形成实证; 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血瘀、食积、虫积、脓等有形病理产物停于体内而成。 临床表现特点:以邪气充斥、停聚体内,正气不虚产生的症状为特点。,(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四、阴阳辩证,(一)阴阳是辨证的纲领 阳 证: 凡属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 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 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 阴 证: 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 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 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 阴阳是辨别疾病属性的纲领,是八纲的总纲。,

7、(二)阴阳辩证的特定内容 主要的证类有阳虚证、阴虚证、阴盛证、阳盛证、亡阳证、亡阴证。,1、阴盛证 (1)概念:指寒湿等阴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实寒证候. (2)临床表现:恶寒喜暖、四肢不温或冷痛等. 2、阳盛证 (1)概念:指阳热之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实热证 (2)临床表现:壮热恶热、口渴喜冷饮,面红 目赤等。,3、亡阳证 (1)概念:体内阳气极度消耗以致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2)临床表现:以四肢厥逆、肌肤不温等为特点. 4、亡阴证 (1)概念:指阳液严重耗伤而将枯竭的危重证候. (2)临床表现:身体灼热、虚烦躁扰、面色赤、恶热等.,(三)阴盛与阳盛、亡阴与亡阳证的鉴别要点,1、阴盛与阳盛证鉴别要点

8、 阴盛证辨证要点: “寒”“痛”“白”“清”“沉” 阳盛证辨证要点: “热”“昏 ”“黄赤”“燥”“数”,2、亡阴与亡阳证鉴别要点,第二节 气血津液辩证,概述 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所反映的各科病证的一种辨证诊病方法。 由于气血津液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它们的生成及运行又有赖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因此,在病理上,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到气血津液的变化;而气血津液的病变,也必然要影响到脏腑的功能。所以,气血津液的病变,是与脏腑密切相关的。气血津液辨证应与脏腑辨证互相参照。,一、气病辩证,气的病证很多素问举痛论篇说:“百病生于气也”,指出了气病的广泛性。但气病临床常见

9、的征候,可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 虚证:气虚证、气陷证 实证:气滞证、气逆证,(一)气虚证,定义:指元气不足,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出来 的证侯。 病因:久病重病,劳累过度,年老体弱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 自汗,活动时诸证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证候分析】本证以全身机能活动低下的表现为辨证要点。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强弱与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气盛则机能旺盛,气衰则机能活动减退。由于元气亏虚,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以气少懒言,神疲乏力;气虚清阳不升,不能温养头目,则头晕目眩;气虚毛窍疏松,外卫不固则自汗;劳则耗气,故活动时诸症加剧;气虚无力鼓动血脉,血不上营于

10、舌,而见舌淡苔白;运血无力,故脉象按之无力。,(二)气陷证,定义: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而出现的证候。 病因: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劳累用力过度等。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少气倦怠,久痢久泄,腹部有坠胀感, 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 【证候分析】本证以内脏下垂为主要诊断依据。气虚机能衰退,故少气倦怠。清阳之气不能升举,所以头晕目花。脾气不健,清阳下隐,则久痢久泄。气陷于下,以致诸脏器失其升举之力,故见腹部坠胀、脱肛、子宫或胃等内脏下垂等证候。气虚血不足,则舌淡苔白,脉弱。,(三)气滞证,定义:人体某一脏腑或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出来的证侯,又称气郁证、气结证。 病因: 病邪内阻,

11、七情郁结阳气虚弱,温运无力用力闪挫等 临床表现:胀闷,疼痛,嗳气,或矢气之后可减轻, 并常与情志有关,舌淡红,脉弦。 【证候分析】本证以胀闷,疼痛为辩证要点。气机以畅顺为贵,一有郁滞,轻则胀闷,重则疼痛,而常攻窜发作,无论郁于脏腑经络肌肉关节,都能反映这一特点。同时由于引起气滞的原因不同,因而胀、痛出现的部位状态也各有不同。如食积滞阻则脘腹胀闷疼痛;若肝气郁滞则胁肋窜痛;当然气滞于经络、肌肉,又必然与经络、肌肉部位有关。所以,辨气滞证候尚须与辨因辨位相结合。,(四)气逆证,定义: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侯。 病因:情志不遂,感受外邪 临床表现:肺气上逆咳嗽,气喘; 胃气上逆嗳气

12、呃逆,恶心呕吐; 肝气上逆头晕目眩,昏厥,吐血 【证候分析】本证以症状表现是气机逆而向上辨证要点。肺气上逆,多因感受外邪或痰浊壅滞,使肺气不得直发肃降,上逆而发喘咳。胃气上逆,可由寒饮、痰浊、食积等停留于胃,阻滞气机,或外邪犯胃,使胃失和降,上逆而为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多因郁怒伤肝,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而见头痛、眩晕、昏厥;血随气逆而上涌,可致呕血。,二 血病辩证,血的病证表现很多,因病因不同而有寒热虚实之别,其临床表现可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证候。,(一)血虚证,定义: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表现全身虚弱的证侯。 病因:失血过多(急慢性失血);脾胃虚弱,生血乏源;

13、思虑太过,阴血暗耗;瘀血阻络,新血不生。 临床表现: 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经期错后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本证以面色、口唇、爪甲失其血色及全身虚弱为辨证要点。人体脏腑组织,赖血液之濡养,血盛则肌肤红润,体壮身强,血虚则肌肤失养,面唇爪甲舌体皆呈谈白色。 血虚脑髓失养,睛目失滋,所以头晕眼花。心主血脉而藏神,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神失滋养而失眠。经络失滋致手足发麻,脉道失充则脉细无力。女子以血为用,血液充盈,月经按期而至,血液不足,经血乏源,故经量减少,经色变淡,经期迁延,甚则闭经。,(二)血瘀证,定义:指离经之血不

14、能及时排出和消散,瘀血内阻或血行不畅所导致证侯。 病因:气病致瘀, 血病致瘀,外伤络破血溢等 临床表现:疼痛和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常在夜间加剧。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紧硬按之不移,称为症积。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中夹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肤表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筋青胀痛等。妇女常见经闭。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细涩。,【证候分析】本证以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肿块,唇舌爪甲紫暗,脉涩等为辨证要点。由于瘀血阻塞经脉,不通则痛,故疼痛是瘀血证候中最突出的一个症状。瘀血为有形之邪,阻碍气机运行,故疼痛剧烈如针刺,

15、部位固定不移。由于夜间血行较缓,瘀阻加重,故夜间痛甚。积瘀不散而凝结,则可形成肿块,故外见肿块色青紫内部肿块触之坚硬不消。 出血是由于瘀血阻塞络脉,阻碍气血运行,致血涌络破,不循经而外溢,由于所出之血停聚不得,故色呈紫暗,或已凝结而为血块。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利,肌肤失养,则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舌体、指甲青紫色暗等体征。瘀血内阻,冲任不通,则为经闭。丝状红缕、青筋显露、脉细涩等,皆为瘀阻脉络,血行受阻之象。舌体紫暗,脉象细涩,则为瘀血之症。,(三)血热证,定义:脏腑火热内炽,灼伤络脉,迫血妄行所表现的证侯。 病因:烦劳、嗜酒; 情志过激,郁而化火; 房劳所伤;外感温热病。 临床表现:咳

16、血、吐血、尿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先期、量多、血热、心烦、口渴、舌红绛,脉滑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出血和全身热象为辨证要点。血热逼血妄行,血络受伤,故表现为各种出血及妇女月经过多等。火热炽盛,灼伤津液,故身热、口渴。火热扰心神则心烦。热迫血行,壅于脉络则舌红绛,脉滑数。血分火热炽盛,有内伤外感之别。此处所指血热主要为内伤杂病。在外感热病辨证中,有热入血分的“血分证”亦是指血热。但于此处所指的血热在概念上完全不同。外感热病之血热,详见“卫气营血辨证”。,(四)血寒证,定义:局部脉络寒凝气滞,血行不畅所表现的证侯。 病因:外感寒邪; 阳虚失温。 临床表现: 1.疼痛多见于手足,肤色紫暗发凉; 2.少腹冷痛,形寒肢冷; 3.月经延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 4.舌淡暗苔白,脉沉迟涩。 【证候分析】本证以手足局部疼痛,肤色紫暗为辨证要点。寒为阴邪,其性凝敛,寒邪客于血脉,则使气机凝滞。血行不畅,故见手足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