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真抓实做确保“四百”活动取得实效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575940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度重视真抓实做确保“四百”活动取得实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度重视真抓实做确保“四百”活动取得实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度重视真抓实做确保“四百”活动取得实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度重视真抓实做确保“四百”活动取得实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度重视真抓实做确保“四百”活动取得实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度重视真抓实做确保“四百”活动取得实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度重视真抓实做确保“四百”活动取得实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度重视真抓实做确保“四百”活动取得实效 去年以来,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我县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忧,连百家心”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以“四百”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转变党员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真抓,有序开展 市委组织部下发“四百”活动实施方案以后,县委从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四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实质和核心,要想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三个代表”的践行者,很重要的

2、一点就是要让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他们能够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而“四百”活动是一个有效载体,可以从量的积累,达到领导干部宗旨意识质的飞跃。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长白县委始终把“四百”活动作为巩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成果,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全面改进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摆在位上,抓在手上,力求抓出实效。首先县委召开会议对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统一了县委一班人的思想,并通过会议和下发文件的形式,强调了活动的重要性,使基层党组织

3、和广大党员干部对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努力做到“五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县委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为组长、常委组织部长为副组长、组织部两位副部长为成员的“四百”活动领导小组,并从组织部相关科室抽调四名同志组成了“四百”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对活动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县委还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四百”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做出了具体安排。按照县委的要求,各基层党委都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四百”活动方案,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责任落实到位。针对我县实际,我们制定了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关于开展四百活动的几项具体要求下发给各党委。对党员按照岗位划分为领导

4、干部、中层干部、普通党员三类,针对不同类型,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细化。同时我们还要求每名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有具体走访对象名单、走访慰问群众档案和专门的记录本,确保活动的规范开展。宣传发动到位。活动伊始,县委和基层党委就通过召开会议、在电视台开办专栏、编发简报等形式,对“四百”活动进行广泛宣传,为“四百”活动的有效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奖惩措施到位。县委明确提出,要把“四百”活动开展情况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评比及干部岗位责任制评比等挂起钩来,以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四百”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督促检查到位。我们坚持定期对活动进行适

5、时调度。通过召开汇报会、调度会等形式,及时掌握活动进展情况,适时对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活动督查制度,由部领导带队,定期对基层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督查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向基层通报,确保活动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已进行了4次“四百”活动专项督查。 二、真访,广泛开展 走访群众是“四百”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我县实际,我们要求各基层党委针对不同情况确立走访形式,真正掌握实情。一是了解问题遍访。我们要求县直部门党员干部在走访本单位、本系统在职及离退休干部职工的基础上,要对所包的村屯进行走访;乡镇党员干部要对本乡镇的农户进行广泛走访。走访中要不留死角、死面,能走到的

6、要尽量走到,特别是对农户和下岗职工户必须都走到。一年多来,全县党员干部不辞辛苦,深入到干部职工和农户家中,面对面了解群众的实情,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截至目前,全县已走访的户数达到了总户数的75%以上,其中对农户和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走访率达到了100%。全县共召开各类座谈会620多次,发放征求意见卡25850份,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9580多条。二是解决问题重访。县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对生活困难户、经济重点户、突出贡献户要重点走访,重点解决实际问题,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示范,表率带动。县委书记周波先后走访了9个乡镇中的50个村屯和40多户企业的重点户,今年上半年走访了重点农户20多户和下岗职工5

7、户。在一次走访中,他了解到县城北侧一条通往农户居住区的土路由于长年被雨水冲刷,路况很差,几年来居民多次找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他当即召集有关部门领导现场办公,并亲自到上级部门争取资金,目前这条路已铺上了沥青路面,困扰居民多年的行路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县产业办公室是机构改革时由原工业局、商业局、物资局等五个单位合并后建立的,他们下属的单位基本都是停产半停产企业和转制企业,下岗职工多,困难职工也多。针对这一情况,产业办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对下属的27户企业和1138个职工家庭进行了走访。根据走访情况,他们为特困职工家庭建立了家庭生活档案,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94户特

8、困职工办理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为134人办理了遗属保障,月发放低保金11000多元,保障金8100多元。三是送上温暖细访。为使走访不流于形式,我们要求各基层党委细致入微地进行走访,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党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县交通局党委要求党员干部走访时要做到“四步进家门”,即:走访进家门,看群众的吃、穿、住、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需要什么;谈心进家门,和群众进行思想沟通;办实事进家门,帮助群众寻找致富门路,送信息、送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攀亲交友进家门,和群众经常联系,加深与群众的感情,和群众真正成为朋友。十四道沟镇党委要求党员干部努力做到“三入、三同”,即“深入、身入、心入,

9、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县公安局党委把“四百”活动作为实施民心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调查走访居民5200多户,发放征求意见表7000多份。通过走访,他们解决了久拖不决的治安案件16件,解决服务方面的问题31件,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5件,纠正执法错误8件,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三、真办,深入开展 我们始终把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四百”活动的落脚点,在广泛走访、真心诚意听取群众意见的同时,切实为基层和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共为群众办实事1790件,好事2984件。一是办群众最盼的。尽快致富是群众最盼的。县委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尽快致富

10、。县交通局党委建立了扶贫帮困专项基金,规定每年局领导按一个月工资总额的10%、机关工作人员和基层领导按5%、一般职工按2%的标准收取扶贫帮困专项基金,目前已筹集了3万多元,为15个贫困户提供了生产资金,对60多个贫困户给予了临时补助。宝泉山镇党委投入17万余元,培植了30万株五味子种苗,无偿或以成本价提供给全镇农户,为农民发家致富开辟了新的门路。二是办群众最难的。对群众最难的事,我们要求各级党组织不仅要及时办,而且要办好。县粮食局党委在走访中得知本系统已故职工李吉成16岁的女儿李英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无钱医治,面临辍学。他们就想方设法先后筹措了10000元钱,同时又积极地与有关单位联系,向社

11、会筹措资金3000多元,并派专车送她到延边做了手术,使李英梅重返校园读书。吃水难和水田灌溉用水不足是十四道沟镇农民反响最大的问题。活动中,镇村两级干部积极争取资金21万余元,动员村民出义务工3000多个,镇干部出义务工700多个,铺设自来水管道7000多米,维修水田供水管道700多米,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难和水田供水不足问题。县财政局包保的八道沟镇南川村现有的生产、生活用水管道年久失修,供水量严重不足。局党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供水管道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帮助解决了3800米生活用水水泥管道和5000米生产用水塑料管,解决了南川村村民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三是办群众最需的。当前偏远农村看病难的问题是群

12、众最需要办的。县卫生局在活动中组织医务人员组成六个医疗小分队,收集价值6000多元的药品,深入到农村、企业为贫困户、复员军人和困难职工义诊达196人次。并多次组织“三下乡”义诊活动,发放了36个品种、价值1.2万多元的药品,义诊患者近千人次。 全县“四百”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干部住一家,访多家;访一家,帮一家,真正走出了感情,走出了成果,使过去工作中一些令人头疼的难题迎刃而解。许多干部说我们用深入基层、进百家门而带来的“腿疼”,治好了过去许多工作中的“头疼”病。群众则说“四百”活动累了党员干部,却暖了百姓的心窝。 高度重视真抓实做确保“四百”活动取得实效,欢迎阅读高度重视真抓实做确保“四百”活动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