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57573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正文】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不断的发展中的。这个命题恩格斯早就提出。他在1887年给一位美国女士的信中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注:恩格斯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的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584页。)按照这种观点,恩格斯曾告诫说:“认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注:恩格斯1894年为资本论第2卷作的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因为它的一切理论观点都以事实为最后依据,因为它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马克思

2、主义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可能而且必然要求理论随着实际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当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不稳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及其后期,站在最先进的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所创立的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并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这些基本观点包括:以人类对自然的科学认识和社会历史发展的经验为基础而得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对当时在西方一些国家正在成熟起来的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的本质的全面的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中必然要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理论,关于建立能够担当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工人阶级政党的学说等等。这些基本原理之所以有价值,因

3、为它们可以被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在后人运用这些原理的时候,当然必须从他们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出发。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必须不断地以人类社会的新的经验和新的认识来充实和丰富它的内容,否则它就成为僵死的教条。因此,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局限于马克思(加上恩格斯,或者再加上他们的伟大后继者列宁)说过的东西,不能仅仅以马克思主义创始者说过什么或者没有说过什么,来判断什么是、什么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死于1883年。恩格斯死于1895年。从19世纪末叶到现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人类的社会历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这些变化和发展的具体形态和进程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所不可能预料到的,他们也没有试图去预料。

4、在20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略微回顾一下这些发展和变化,可能就会感到马克思主义已有的发展还不能和现实生活相适应,因而感到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每一个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应该担负起的任务。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是一百年来人类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所以重视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必须以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为其坚实的基础。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社会历史上,越到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所占位置越加重要。马克思精通数学,并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深入钻研与此有关的化学、农业化学、生物学、地质学

5、等学科。他晚年对用化学合成法制造细胞的试验很感兴趣,并对电在各方面的应用表示重视,认为他在1882年看到的远距离输电线路的发明很有前途。恩格斯对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学科有渊博而精到的了解。他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中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5页。)可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的年代,电的应用还只是初见端倪。恩格斯虽然逝世得晚一点,但汽车在他逝世那年刚

6、冒头,那时作为新的交通工具正在国际范围内普遍应用起来的还是铁路机车和航海轮船。从科学技术的进步来说,20世纪的面貌是大大变化了。继19世纪末期发电机、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发明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后,20世纪的科学技术大步地跨上了新的台阶。本世纪初的物理学的革命,标志着科学新时代的到来。40年代以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宇宙航行、卫星通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许多新的生产领域,为生产力的飞跃创造了以往不能想象的宽广的可能性,使人类社会生活多方面发生变革,把20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描写为突飞猛进是完全适当的。这时期每十年新增的发明和创造比以往两千年

7、的总和还多。在发达国家中一项新的技术从创造出来到它被投入实际应用之间的时间日益缩短。依靠科学技术,20世纪新发展起来的国家往往能达到上个世纪所无法企及的经济增长率,因而赶上本来居于前列的国家。科学技术是最活跃的一种生产力,这一点在近几十年中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明显。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无论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无论无机世界还是生命现象,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新的水平。新的认识并不是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世界观,而恰好是为这种世界观提供了更有力的论据。利用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新成果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应该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任何宗派主义,因

8、为这种理论在产生过程中吸收了人类社会以往历史中所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成果,特别是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这样的吸取工作,并不因为马克思主义已经创立就宣告中止。现代科学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马克思主义为了发展自己所绝不可以忽视的;应该说,脱离这一切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不可想象的。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可能性,同时又为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教育、就业、通讯、产业结构,以至资源、生态和环境保护等等。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也不能不面对这些问题。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可能造福于地球上的居民;另一方面,在现实的世界上,居住在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中的穷人和半饥饿的

9、人数,在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可能越来越大。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而产生的这种矛盾,是科学技术发展本身所不能解决的,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就必须面对这些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如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对于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都不能不发生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考虑这两个问题不能不顾到科学技术正在迅猛发展的历史条件。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是,如果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垄断,那就谈不到社会主义的胜利。因此,对社会主义建设来说,如何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应有和能有的优越性,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二在马克思、恩格斯

10、逝世以后一百年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想,在世界上很广大的地域内成为现实。但是有两个必须引起注意的历史现象。其一是社会主义并不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那样,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中诞生,它诞生的地方倒是在资本主义欠发达的国家,或者甚至是很不发达的国家。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中建立起来以后没有能长期保持,在苏联这样的重要国家中既唱了社会主义的凯歌,又为它奏了挽歌。这里先讨论前一个现象。社会主义社会是否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产生的问题,当然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否首先在那里崩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恩格斯在1891年即他逝世前4年在给德国的倍倍尔的信中曾这样说:“你说我似乎曾经预言资产阶

11、级社会将于1898年崩溃。这是一个误会。我只是说:到1898年,我们可能取得政权。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发生,旧的资产阶级社会还可以继续存在一段时间,直到外来的冲击使这座腐朽的大厦倒塌为止。这样一个腐朽陈旧的建筑物,当它实际上已经过期之后,如果风平气稳,也还可以支撑数十年。因此,我当然要避免事先作这类预言。”(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第186页。)恩格斯逝世后20年发生世界大战;后30余年,发生震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后50年爆发又一场规模更大的世界战争。所有的历史事实一方面表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自己所不能解决的根本矛盾的学说是站得住的。另一方面又表明,这座资产阶

12、级社会的大厦并不是到处都很容易被冲塌,就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它在恩格斯以后又存在了一百年,而且还将继续支撑多少年。对前一方面,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当然应当根据新的事实给以论证,后一方面尤其需要人们从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社会生产力的猛烈发展并没有加速资产阶级社会大厦的倒塌,倒是似乎为资产阶级统治者提供了修补这座大厦的材料。但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使大国的兴衰过程加速,使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各种矛盾加剧。研究这些事实,并据以展望资本主义社会的前途,人们将能够给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库增添新的观点。本世纪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队伍中曾有过肯定和平过渡的可能性和否定这种可能性的争论,争论的双方其实都

13、没有充分的根据。按照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作出的“或者战争引起革命,或者革命制止战争”的预言,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并没有现实性。也许由此可见,或者和平过渡,或者武装斗争,这种两分法是过于简单,历史也不会机械地重复已有的经验。这些都有待于人们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进行新的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设想,社会主义在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而且走一条特殊的路。马克思1881年在考虑回答关于俄国农村公社的问题时提出,俄国的农村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也就是,“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注:马克思给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马克思

14、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8、431页。)。但他们仍是以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作为前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署名的一篇文章这样认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末现今的俄国土地公社所有制就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注:马克思、恩格斯1882年为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作的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26页。)东西方革命互为信号、互相补充的情形从来没有实现过。历史经验倒是证明,任何国家是否能革命胜利,取得怎样的胜利,怎样走向社会主义,主要取决于本国的条件。国外条件只能起部分的、副次的作用。不顾其本国条件,揠苗助长,总是不成功的。一切过分重视国际影响的观

15、点都为实际生活所否定。不是每个国家都必须经过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过程,在这意义上,“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已有事实可证明。但事实也证明,不通过这个峡谷,代替资本主义的一切可怕的波折,新社会必须经历一些过渡阶段,不可能径直走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和成熟。这当然不是前一世纪的人能够预先设计的。按照马克思当时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如果不能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的发展,不能享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果,其中显然首先包括现代生产力,那么就谈不到越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这个基本观点,我们应该加意维护。版权所有这些是上述两个历史现象中前一个现象引起的一些问题。三现在说上述两个历史现象中的第二个

16、现象。从本世纪20年代起,人们开始面对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武库中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恩格斯在为资本论第一卷写的书评中说:马克思“关于社会变革后将怎样,他只是最一般地谈到”(注:恩格斯为资本论第1卷写的书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43页。)。当然也只能是这样。因为当时现实生活还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还没有提供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际材料。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从革命的科学,发展为不但是革命的科学而且是建设的科学。革命的任务在全世界远没有结束,革命的科学也需要创造性地发展。建设的科学更非从头建立不可。社会主义要建设区别于以往一切社会的崭新的社会,就这意义可以说,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也是革命的科学。但是它所要研究的是如何建立新社会的问题,而不是如何推翻旧社会的问题,因此它的内容绝不能只限于原有的革命的科学。治理一个国家和发动一场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事。在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中处于被压迫地位的政党,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执政的政党,对于社会所负责任极为不同,也是很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