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辅导提纲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561910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辅导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辅导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辅导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辅导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辅导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辅导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辅导提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辅导提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辅导提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辅导提纲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一)建国初期。1956年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xx年在全国全部免除农业税。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目标,其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等“五个统筹”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

2、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xx年2月21日,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一)切实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3、现实选择。(二)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涵义: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二十个字”的目标要求。“生产发展”是前提基础;“乡风文明”是精神动力;“村容整洁”是环境活力;“管理民主”是政治保障。2、“五个五”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五个坚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

4、中心;坚持家庭承包的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农村生活中最困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做表面文章;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推进新农村建设。五要五不要:要注重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要和农民民主协商,决不能搞强迫命令;要有特色,不要强求千篇一律;要引导,不要搞包干代替。五个目标: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切实得到加强;农村的教育卫生和社会事业切实得到发展;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向前推进。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特点:第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反映经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具有全面性。新

5、农村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新理念。第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具有动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其衡量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第三,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层次性。不同地区由于历史、环境、基础不同,建设的速度和目标也不尽相同,所以反映在建设新农村的内容、程度、要求上也有所不同,模式不可能千篇一律。4.建设新农村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要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点与面、有形与无形、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关系。5、新农村建设要把握好几个工作原则:一

6、是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二是坚持分类指导,量力而行。三是坚持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创新机制,务求实效。五是坚持政府引导,尊重农民。三、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举措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改善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综合文明程度为重点,以新农村示范镇村建设为先导,整合社会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全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7、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之路,确保xx年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建设新城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为基本目标,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建设,把我县农村产业改造成为新型高效规模产业,把传统村落建设成为现代文明新型村居,把传统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大力推进生产力体系建设,发展新产业。要调整优化

8、一产。要强化提升二产。要拓展突破三产。(二)大力推进公共设施建设,做美新镇村。高起点搞好村镇规划修编。打破现有的地域限制,着力优化农村空间发展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农民聚居化,城乡一体化。有序引导农民集中建房。规划好农民集中居住点,逐步建设完善农民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吸引农民到集中居住点集中建房、集中居住。加大集中居住点建设扶持力度。扶持、推进新农村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增加集中居住点建设的投入,对集中居住点建设中涉及的收费给予减免收取。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以大力实施省“道路通达、教育培训、农民健康、环境整治、文化建设”新五件实事工程和农业农村12件实事工程为抓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

9、)大力推进综合素质建设,培育新农民。要大力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要大力实施农村经济大户培植工程。要大力实施农民投资创业工程。(四)大力推进农村管理体系建设,塑造新风尚。完善农村民主管理机制。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四民主两公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文明创建载体。开展文明农户创评活动,将科普教育、道德建设、文明风尚、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等纳入创评内容,进一步增强农村星级文明户创评的示范性、指导性,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良好的道德文明风尚。进一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经济、法律、政策“六下乡”活动。构建法制农村秩序。xx年5月14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辅导提纲 ine-height: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