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生水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3561755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一生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太一生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太一生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太一生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太一生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一生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一生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 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道也。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坚,以辅柔弱。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 而谓之天。道也其字也,青昏其名

2、。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伤。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当。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郭店楚简,又称郭店楚墓竹简,是中国湖北省沙洋县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内的竹简,1993年10月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经考证郭店楚简抄写成书的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00年,大约相当于战国中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所发现最早的原装书。全部为先秦时期的儒家和道家典籍,共18篇。儒家典籍有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四篇);道家著作有老子

3、(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郭店楚简所载内容与传世之儒道经典颇有不同,比如传世的道德经第十九章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简文老子甲的开头却是:“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为弃作,民复孝慈。”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中将大量先秦书籍焚毁,而郭店楚简则在地下得以保存,为研究先秦古文和思想提供了很珍贵的历史资料。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出土了一批战国楚竹简,后经荆门市博物馆整理,得804枚,计一万三千余字,1(PP.3548)并于1998年5月由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为郭店楚墓竹简一书。郭店楚墓竹简从内容上来看为先秦学术著作,大

4、体可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道家著作老子甲、乙、丙三组,且丙组包括不见于传世文献的太一生水。除太一生水外,其余部分都可在传世本老子中找到对应章节,只是字句有所变动而已。正因为太一生水不见于传世文献,并且是一篇精致的宇宙生成论著作,从而引起了学界广泛而密切的关注,诸多学者纷纷撰文从各个角度阐释太一生水。本人也不揣浅陋,试就该文有关问题述说一些管见,以求教于方家。一、太一生水的编章次序调整太一生水共存竹简14枚,计300余字。 但笔者认为荆门市博物馆的编连顺序应有所改动:第九枚竹简内容置后,为第三段;第一至第八枚竹简内容仍为第一段;第十至第十四枚竹简内容提前,为第二段。改动后的顺序如下:大一生

5、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是故,大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厘,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道。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也其字也,请问其名?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

6、故功成而身不伤。天地名字并立,故过其方,不思相当。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坚,以辅柔弱。(此处太一生水文本释文据自涂宗流先生所著郭店楚简平议)2(PP.68-76)如此一调整,太一生水便成了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行文紧凑的宇宙生成论著作。第一段阐述自然天象的生成,它以太一生水为开端,谓水反辅太一而成天,天又反辅太一而成地,天地相辅,又生成神明、阴阳、四时、寒冷、湿燥,将古代宇宙生成论脉络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第二段阐述了重名思想和自然地理形势,并以中国的地形地势来为说明“道”高低强弱相补的特

7、征作铺垫。第三段讲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贵弱”。二、太一生水的学派属性、作者及其和简本老子的关系太一生水的学派属性、作者及其和简本老子的关系等问题是当前学界聚讼不已的焦点问题,对郭店楚简道家著作的研究,一般都无法绕过这些问题。目前,大部分学者将它看成是非老聃的作品。关于太一生水的作者,著名学者李学勤认为该篇是关尹子一派的文献。其理由是:庄子天下篇载:“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建之以常无有”尚可与老子对应,“主之以太一”则不见于老子,当为关尹的学说3(P.5)。郭沂也持同样的观点,并且指出从郭店一号楚墓的时代来推断,该文献的作者就是关尹子本人。 4(PP.30-32)

8、著名学者陈鼓应认为,战国道家宇宙生成论着重在气化学说,而太一生水的出现使我们得知在尚气理论外,还有一个尚水的理论体系。5(PP.30-36)其实,太一生水也向我们展示了道、水、气三者的密切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而环环相扣的关系。黄钊认为太一生水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太一”通过“水”而生万物,是以水为载体的,其中就包含“水”生万物之意,这与管子水地篇所讲的“水为万物之本源”的说法相吻合,从而认为太一生水可能是稷下道家遗著。6(PP.67-73)萧汉明撰文认为,太一生水属阴阳家著作,其宇宙生成模式与浑天说有一定联系,可第二段讲的却是盖天说。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可能是那时的宇宙结构论研究正处于浑天说和盖天

9、说两者的转换之际。7(PP.32-37)荆州博物馆彭浩则认为太一生水是数术和阴阳家的宇宙生成论著作。8(PP.90-91)愚以为太一生水不仅是道家创始人老子(老聃)的作品,而且是整个郭店楚简道家著作的总纲;严格地说,太一生水应置于郭店楚简道家著作之篇首,其他内容则是对太一生水的引申和阐发。如此之顺序则正象陈鼓应先生说的那样“老子的整个哲学系统的发展,可以说是由宇宙论伸展到人生论,再由人生论延伸到政治论。然而,如果我们了解老子思想的真正动机,我们当可知道他的形上学只是为了应合人生与政治的要求而建立的。”9(P.1)下面笔者提出太一生水是简本老子的组成部分也即老聃所作的几点看法:一、从竹简形制来看

10、,太一生水是简本老子丙的组成部分,也即简本老子的组成部分。太一生水和简本老子丙在竹简形制上完全一致:“竹简两端平齐,简长26.5厘米,上下两道编线的间距为10.8厘米。其形制及书体均与老子丙相同,原来可能与老子丙合编一册。”10(P.125)后来有学者之所以将其分开,主要是因为太一生水不见于传世本老子。但是这条理由是比较脆弱和有失偏颇的,它是以纸上材料来证明地下材料的单向证据法,不足为凭;不见于传世文献并不能作为将其分开的依据。现今有多少出土简帛不见于传世文献,难道都要否认其真实性和原始性的存在吗?我看还是以眼前出土的实物形制相同为依据更可靠些,一者它更接近老子的原貌,二者已有的简牍制度研究成

11、果表明,抄写同一部书所用简牍形状、大小、契口相同。而郭店出土的太一生水和简本老子丙在此三方面均相同,可见它们原是同一部书之内容,整理者最初作出的“原来可能是与老子丙合编一册”的意见是对的。如果要断定太一生水非老聃所作,那麽就要断定它与简本老子丙不是同一部书之内容,抑或是连同老子丙一起都是非老聃的作品。然而这可能吗?二、从语法句式和所涉及的人、事、物来看,太一生水与简本老子极为相似,应为同一人即老聃所作。彭浩在其郭店楚简老子校读中指出“太一生水则是一篇亡佚已久的著作,其中部分文句与内容和老子相同或相近,但是它所表述的宇宙生成理论及以阴阳家学说所作的解释却是前所未有的。”11 郭店楚简老子校读前言

12、 彭浩在校读时注意到了该问题,只是未作进一步的阐释。在通读郭店楚简道家著作时我们会发现在文句上多次出现 “是以”、“是故”、“是谓”、“故”等句式,它们在释义上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而”,上下文联系起来一读均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现列表如下:出自句式 简本老子甲 简本老子乙 简本老子丙 太一生水 共计是以 6 3 3 7 19是故 1 1 2是谓 3 3 6故 4 1 6 4 15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老聃写作语法文句上的特点之一就是较多的使用以上句式。这说明太一生水与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组出于同一人之手。在郭店楚简道家著作中,作者所涉及的人有:民、百谷王、圣人、人主、善为士、赤子、上士、中士、下

13、士、君子、我、百姓、侯王等,而老聃所称道的人是圣人、百谷王、侯王、君子等。出自称道之人 简本老子甲 简本老子乙 简本老子丙 太一生水 共计圣人 7 2 1 10百谷王 2 2侯王 2 2君子 2 1 3王 2 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简本老子甲、丙和太一生水较多地出现圣人和君子概念,并且指称的话语意向并无二致。此外,郭店楚简道家著作中还多次称道“天地”、“万物”或单独称道“天”、“地” (当然不含“天下”字样中之“天”)。出自称道之物 简本老子甲 简本老子乙 简本老子丙 太一生水 共计天地 4 4 8万物 6 1 2 9天 3 1 5 9地 2 4 6真正做到了“天地名字并立”,“是以圣人能辅万物之

14、自然”。由此可见太一生水和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组实出自同一人之手。三、从义理上看,太一生水与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组尤其是简本老子甲有关内容前后呼应,紧密联系,互为阐释。笔者认为,从宇宙生成论角度和阐述“道”的特点来讲,太一生水是对简本甲第21、22枚竹简、甲第23枚竹简、甲第24枚竹简、甲第37枚竹简(竹简顺序号据自荆门市博物馆整理,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郭店楚墓竹简,下同,不另注)的理性注解和总结。1、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方式有四个层面:其一是直接生成层面,“太一生水”便是;其二是“反辅”层面,“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其三是“复相辅”层面,“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在这一过程中,每一对自然天象生成下一对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