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中的“爱”与“严”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55983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管理中的“爱”与“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班主任管理中的“爱”与“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班主任管理中的“爱”与“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班主任管理中的“爱”与“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班主任管理中的“爱”与“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管理中的“爱”与“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管理中的“爱”与“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管理中的“爱”与“严” 案例一有一个学生经常迟到,我对他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他总能找出各种理由,如自行车坏了、闹钟不响。有一次我找该生谈话,以下我们的一段对话:老师:“去年是否也经常迟到?”学生:“没有。”老师:“为什么?”学生:“因为老师很凶,他叫我们7:00到,我们7:00不敢不到。”案例二有一名女生成绩倒退很快,我与她家长联系,该家长反映,以前老师凶一次,可以好一段时间,现在的老师不凶,她回家后天天看电视,叫她也不听,复习迎考期间还在看。上述两件事所反映出的问题其实是很多班主任经常遇到的,哪么班主任工作是否应命令多于商议,威严多于亲切,惩罚多于鼓励呢?我想关键是怎样把握对学生“爱”与

2、“严”的尺度,对学生爱得过份,爱得太随便,就可能使得学生行为习惯也变得太随便,如果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问题。一、对班主任“爱”的理解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班主任的

3、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的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学生是何等重要!二、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

4、,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诲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三、爱的几种不当类型我们许多班主任常常埋怨:“怎么我们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我们的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敬老师、冷漠自私,一点也不理解班主任的一番苦心

5、?”这恐怕就是班主任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吧。目前班主任对学生爱的方式不当有人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1、家长型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班主任自尊、虚荣的基础之上。表现在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语训斥,甚至辱骂体罚,这种爱是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2、保姆型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近似于溺爱,在学生中缺乏威信。从不轻易放手学生自我管理。年龄稍小的学生认为这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最好的关心和爱护,而见识稍多、年龄稍大的孩子会想,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是对他能力的剥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姆型”的班主任是“费力不讨

6、好。3、暖水瓶型有些班主任爱学生,但表现出来外冷内热。变是像“暖水瓶”一样,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这种“暖水瓶型”的爱学生,往往难以让学生感悟,师生情感难以交流,结果学生对班主任是“敬而远之”。4、势利型一些班主任对优秀生与差与的爱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对于优秀生,爱意常常溢于言表,而差生,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班主任喜欢优秀生本属正常,但这种爱变为“嫌贫爱富”,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级的形成。四、班主任应该把握好爱与严的度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

7、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1、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会滋生不良心理。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2、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

8、“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惯表现好的学生未必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语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3、严而有情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师生之间要有一种默契,班级管理的根本是要管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情。4、避免走极端光爱不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但是,班主任对学生一味

9、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至。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爱与严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案例一有一个学生经常迟到,我对他

10、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他总能找出各种理由,如自行车坏了、闹钟不响。有一次我找该生谈话,以下我们的一段对话:老师:“去年是否也经常迟到?”学生:“没有。”老师:“为什么?”学生:“因为老师很凶,他叫我们7:00到,我们7:00不敢不到。”案例二有一名女生成绩倒退很快,我与她家长联系,该家长反映,以前老师凶一次,可以好一段时间,现在的老师不凶,她回家后天天看电视,叫她也不听,复习迎考期间还在看。上述两件事所反映出的问题其实是很多班主任经常遇到的,哪么班主任工作是否应命令多于商议,威严多于亲切,惩罚多于鼓励呢?我想关键是怎样把握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对学生爱得过份,爱得太随便,就可能使得学生行为习

11、惯也变得太随便,如果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问题。一、对班主任“爱”的理解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

12、。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的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学生是何等重要!二、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

13、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诲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三、爱的几种不当类型我们许多班主任常常埋怨:“怎么我们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我们的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敬老师、冷漠自私,一点也不理解班主任的一番苦心?”这恐怕就是班主任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吧。目前班主任对学生

14、爱的方式不当有人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1、家长型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班主任自尊、虚荣的基础之上。表现在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语训斥,甚至辱骂体罚,这种爱是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2、保姆型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近似于溺爱,在学生中缺乏威信。从不轻易放手学生自我管理。年龄稍小的学生认为这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最好的关心和爱护,而见识稍多、年龄稍大的孩子会想,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是对他能力的剥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姆型”的班主任是“费力不讨好。3、暖水瓶型有些班主任爱学生,但表现出来外冷内热。变是像“

15、暖水瓶”一样,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这种“暖水瓶型”的爱学生,往往难以让学生感悟,师生情感难以交流,结果学生对班主任是“敬而远之”。4、势利型一些班主任对优秀生与差与的爱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对于优秀生,爱意常常溢于言表,而差生,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班主任喜欢优秀生本属正常,但这种爱变为“嫌贫爱富”,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级的形成。四、班主任应该把握好爱与严的度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

16、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1、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会滋生不良心理。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2、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惯表现好的学生未必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语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3、严而有情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