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 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355388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4 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选修4 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选修4 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选修4 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选修4 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4 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4 期末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华南师大附中 20092010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选修 4)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本卷到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35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20 分)1. 化学反应中常常伴有能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电池是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氢分子(HH)变成 2 个 H 需吸收能量C电解氯化铜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D甲烷燃烧是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2. 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ACu 丝 B熔融的 MgCl2 CN

2、aCl 溶液 DCO 23. 25C 时,pH=9 的 NaOH 溶液和 pH=12 的 Ba(OH)2 等体积溶液混合,所得溶液 pH 是A9.7 B12 C11.7 D12.34. 已知 2SO2(g)+O2(g) 2SO3(g)(正反应放热)。若在 50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降低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C在上述条件下,SO 2 能完全转化为 SO3D达到平衡时,SO 2 和 SO3 的浓度一定相等5. 已知:t下的某一气态平衡体系中含有 X(g)、Y(g)、Z(g)、W(g)四种物质,此温度下发生反应的平

3、衡常数表达式为: ,有关该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WcZYXK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 K 变大 B增大压强,W(g)质量分数变大C升温,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则正反应放热 D增大 X 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6.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Fe 2+、H +、NO 3、Cl ; BSO 32、S 2、Cl 、 H+; CMg 2+、Cu 2+、SO 42、Cl ; DK +、HCO 3、PO 43、Al 3+7. 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采用 KOH 为电解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 B燃料电池系统产生

4、的能量来自于水C电解水系统中的阳极反应:4OH 4e 2H2O + O2D燃料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 H2 2e + 2OH 2H2O8. 某同学进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实验,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滴定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锥形瓶中盛有 NaOH 溶液 B滴定管使用前先用待测液润洗,再用蒸馏水润洗C本实验是利用酸碱指示剂测量溶液 pHD滴定终点附近,测试和记录 pH 的间隔要小9. 要证明某酸是弱酸,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在 pH=2 的该酸溶液中加水,pH 升高B测定该酸的钠盐溶液常温下的 pH,若 pH7,则说明该酸是弱酸C用该酸的溶液与金属锌反应,产生气泡较慢,则说明该酸是弱酸D

5、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 NaOH 溶液消耗该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硫酸,则说明该酸是弱酸10. 已知常温下反应、 、 的平衡常数关系为 K1 K3 K2,据此所做的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NH3+H+ NH4+ (平衡常数为 K1) Ag+Cl AgCl(平衡常数为 K2) Ag+2NH3 Ag(NH3)2+(平衡常数为 K3)A氯化银不溶于氨水 B银氨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有白色沉淀C银氨溶液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 光电转换器电解水系统氢氧储罐燃料电池系统背日面时向日面时第 2 题图7pH140 10 20 30 40 V(NaOH)/mL3D银氨溶液可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存在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2 个选项符合

6、题意,每题 3 分,共 15 分)11. 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CH3OH(g)H 2O(g)CO 2(g)3H 2(g);H 49.0kJmol 1CH3OH(g)1/2O 2(g)CO 2(g)2H 2(g);H192.9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 3OH 转变成 H2 的过程不一定要吸收能量B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CH 3OH 的燃烧热为 192.9kJmol1D根据推知反应 CH3OH(l)1/2O 2(g)CO 2(g)2H 2(g)的H192.9kJmol 112. 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N 2(g)+3H2 2N

7、H3(g) Hc(OH-)c(HCO )c(H+)34D在 Na2CO3 溶液中一定有:c(Na +)十 c(H+)c(HCO )+c(OH-)十 2c(CO )32314. 1 L 某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如下表: 离子 Cu2+ Al3+ NO3- ClC(mol/L) 1 1 a 1用惰性电极电解该溶液,当电路中有 3 mol e 通过时(忽略电解时溶液体积的变化及电极产物可能存在的溶解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后溶液的 pH= 0 B a = 4C阳极生成 1.5 mol Cl2 D阴极析出的金属是铜与铝15.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 A 和 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A(g

8、)+x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0min 时降低温度,40min 时升高温度B8min 前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8mol/(Lmin)C反应方程式中的 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20min40min 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 42.01.51.00.50.754030A、 BC C8 20 54v(正)30 40 54v(逆)t(min) t(min)vc(mol/L)1.360 0A、Bv(逆)v(正)5(正)v(正)v(逆)(正)(逆)(逆)t0 t1 t2 t3 t4 t5 t6

9、 t7 FeTiO3FeCl3Til4 Cl2 OTiMgAr80 Co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65 分)三填空题16. 氮化硅(Si 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3 SiO 2(s )+ 6 C(s) + 2 N2(g) Si3N4(s)+ 6 CO(g)(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3)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 0(填“”、 “c(X ) 。则:(1) 中由水电离出的 c(OH) 中由水电离出的 c(H +) 。 (填“”、 “=”或“”、 “=”或“”、 “”、 “=”或“”、 “=”或“”

10、,下同)c(HX)+c(X ) 0.1mol/L(忽略体积变化) ;。(3) ,。(4) ;。(5)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 。c(Hg 2+)= 。19. (1) ,这表明 _,(2)C、D、E、F 。(3) (填“镀层金属”或“ 镀件”) , 溶液。, pH= 。(4) 。(5)_。三填空题10期末检测答案一、二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选项 D B C B C C B D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选项 AD CD AC AB BD三 (15 分)16. (1)N 2(1 分) ;(2)Kc 6(CO)/c2(N2) (1 分) ;(3) H0

11、 (1 分) 减小(2 分) (4)v(N 2)6molL -1min-1。 (2 分)(5)升高温度;增大压强(2 分) t3-t4 (2 分) (6)50% (4 分)17 (11 分) (l)2Cl -+H2O H2+Cl 2+2OH -。 (2 分)电 解(2)2FeTiO 3+6C+7Cl2=2TiCl4+2FeCl3+6CO。 (2 分)(3)H-512 kJmol -1 (3 分) 防止镁和钛在高温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 分)(4)负极:CH 3OH-6e-+8OH-=CO32-+6H2O。(2 分)18.(23 分) (1) (2 分) (2)6 (2 分) (2 分)=

12、(2 分) c(X )+c(OH -)= c(H+)+ c(Na+)。 (2 分)(3)碱(2 分) 。 X+H2O HX+OH-(2 分)(4)N 2O4 NO3-+NO+(2 分) ; Cu+2N2O4=Cu(NO3)2+2NO(2 分) 。(5)Hg 2+2H2O Hg(OH)2+2H+ (2 分)加入稀硝酸(1 分)(6) Hg2+Cu=Hg+Cu2+(1 分) 。 c(Hg 2+)=1.61047 molL-1(1 分) 。19 (16 分) (1)负极(2 分) ,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2 分) (2)1:2:2:2 (2 分) (3)镀件 AgNO3 (2 分) 。5.4g(2 分) , pH=1(2 分) 。(4)Fe+Cu 2+=Cu+Fe2+ (2 分) (5)正极:O 2+4e-+2H2O=4OH-。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