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实效教学初探1doc[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523037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生为主体,实效教学初探1doc[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以学生为主体,实效教学初探1doc[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以学生为主体,实效教学初探1doc[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以学生为主体,实效教学初探1doc[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以学生为主体,实效教学初探1doc[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学生为主体,实效教学初探1doc[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生为主体,实效教学初探1doc[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学生为主体,实效教学初探 松原市滨江中学八年级语文组:赵海英生活是由思想决定的,教育是由理念决定的。我们每一位教师若想实现实效教学“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最高境界,则必须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教师自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深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即教育教学中时刻从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出发去设计一切教学内容。只有把教学目标变成学习目标了,才有可能真正地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去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及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要意识到一种合理的教学

2、方式只能适合某一特定阶段,并不能成为永恒。所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需要随着教学内容及学情实际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在教改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认真地、用心地去实践并总结,才会形成一种合理的卓有实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二是教师更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观念,渗透给学生一种主体主动的学习意识。一直以来,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意识,那就是上课老师教,我们学,教什么,我们学什么,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学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样一来,他们的智慧和能量就无法更大地发挥出来,只凭我们教师孤军奋战,即便我们呕尽了心血,用尽了力气,战绩又能如何?一个巴掌拍不响啊!所以,我们要向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老师那样站在终身学习与

3、发展的宏观角度与学生一起商量设计学习方案,一起研究学习模式与方法。且在教学过程中本着: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的原则,久之则可形成一种主动的习惯意识,也才能达到实效教与学的效果。那么,具体地说,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效教学”呢?我从几个教学侧面做了如下思索与尝试:一、 从分析教材结构入手。我认为初一开学就要与学生一起分析初中语文全套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当前所学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各类知识的量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明确知识学习的重点,能力训练的类别与所应达到的程度。明确中考考点及对学生思想、知识、能力、习惯、态度等全面

4、发展的素质要求与考查点,渗透高中学习内容方式与高考要求,甚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作为教师,我认为我们必须立足脚下,把握当下,但决不能只顾眼前。一定要把中考,高考乃至将来的就业与发展笼于形内去设计我们的教学,去引导我们的学生发展。也许我们暂时还不能达到魏书生老师那样点拨学生自学整册教材,但我们可以让学生一开始就在心里树立自主意识:明确这就是我要走的学习之路,这就是我要走的成才之路,这些内容就是我所要面对的任务,这也是我们必须想办法完成的。这一举措的目的不是非让他们记住多少东西,最重要的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自我学习”“自主规划”的种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

5、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去激活这种需求,不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和实践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主动求知的兴趣也会与之一道熄灭。所以我们要及早破土播种,及早划火点燃。二、 从课前预习入手。说是预习,但与学生商量时给他们的第一个信息应是“自学”,所谓“自学”即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我们要给他们一种意识:任何学习任务你都该先自主学,能学会的就应该自己先学会,实在不会的,或有疑问的要做好标记与同学研讨,与老师交流学会。灌输了这种思想之后还要引导他们探究出不同类知识自学的内容、方法、程度。如一般文章的学习都需了解作者、背景

6、、记住主要内容,还要反复读课文,学会用批注法学会生字,生词,把握主要情节及大意,积累精彩句段,总结一点写作方法并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还要引导他们寻路子,找窍门,摸规律,悟方法。告诉他们学习必须要踏实勤奋,但更须要学会“投机取巧”。“独辟蹊径。如;小说类文章,可引导列图表式自学,同时鼓励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图表如下:课题作者背景人 物环 境故 事 情 节主题写法姓名性格自然社会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当然课前“自学”必舍得花时间进行细致具体的方法引导,科学合理的制定计划,还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自我学习与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因此,更要有严格坚持的跟踪检测,这样久而久之

7、才能将思想意识外化成良好的习惯行为,使教学更具实效性。三、 从课堂学习模式入手。一堂课45分钟,然而就是这短短的45分钟,才是最关键的,它完全决定着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知识内化与能力提高的程度,方法的积累与内化及技巧领悟的厚度与深度。所以45分钟决不可小觑,必精打细算。我认为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值得借鉴。现综合魏老师的成功经验,我制定基本教学模式:1、灵活模式2、确定目标3、投入自学4、研讨质疑5、答疑探究6、布置作业。现阐述如下:1、灵活确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模式。各类知识的学习都有一个基本的学习模式,但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学情下,我们也应灵活变通。叶老曾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

8、导。所以我们可用民主决策法,即师生共同研讨,以期激发他们去思考;垂帘听政法,即以班干部为首,各组长带头,研讨汇报,老师明面在其合理时完全听他们的,不足时以启发班干部再引导完善形成科学方案,以期诱引他们摸索学习规律与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老师都要提前给学生时间思考,并且手里的风筝线都必须牢牢攥紧且收纵有度的相机握好。2、明确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这一步教师必科学预设在先,(我们可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畅所欲言,把共性的东西研究好。)询问学生意见,巩固自主意识在后。这一步是最为关键的。3、投入科学有效的自学一刻。做为老师,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与探究,摸索规律,感悟窍门的机会。(即给他们时间与空

9、间)所以这一步很重要,一定要根据不同类的文章进行科学有效的自学辅导。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A、以“文题设疑法”探入课文。我一直倡导无论哪一类文章都要善于从文题切入,以对文题的设疑剖析来统摄全文的结构脉络,完成学习。B、以“符号批注法”解读文本。我引导学生,以批注法解读文本,还必有适用于自己的符号语言,用不同的符号简明扼要的完成对文本的解读。C、以实用实效法自学自悟。自学,顾名思义是自己独立学习,是自己的心志思维发展强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决不会一帆风顺的,遇到困境怎么办?可用背景联想法,联系写作背景合理推想;进入情境法,想象在当时的情境下可能发生的事,可能有的情等;设身处地法,推己及人,

10、想象如果是自己在那样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的想法举动等;生活经验法,即联系现在的生活实际,进行常情对接,做合理推断;意象透视法,捕捉诗歌中的意象,文章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品味推敲,求其真意与内涵等等。总之,在此过程中除了方法的跟踪点拨外,更要鼓励存疑与质疑,表扬个性化的大胆思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重要的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另外,还有一点我们必须高度注意并妥善处理:那就是现在的学习资料很多,而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要学会查阅资料,但其中难免会出现学生只利用现成的知识,而缺少个性化思考与深入研读,达不到发展思维促

11、进提高的目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他们正确利用手头资料,主动思考,把书读厚。基此,我们教师必须提前做到大量占有资料,深入解读文本,有我们自己的理性思考与个性化解读,才能渐渐地达成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促进与激励的愿望。4、展开热烈有质的合作探究。这一过程是否真见实效,我觉得贵在点拨。所以教师一定要先想办法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紧张的竞赛状态;再挑拨他们思考比赛获胜的方法;课堂学习时的四人小组恰恰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单位,它的重要性正如每个家庭与整个国家的关系一样。所以教师一定要在第一次小组合作之前进行科学的引导与点拨。即,四人小组也要有组长,所选组长必学习好,有见的,以起到重要的领导与组织作用;

12、还要明确任务分工;甚至要有小组执笔秘书,小组首席发言人,后补发言人等等。这一过程中教师除必要的点拨外,更要随时发现并与同学一起真诚表扬那些思维、表达、组织、小组荣誉感等方面有突出表现,有亮点的同学,这样会让学生热情高涨,研讨会更积极深入。这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学生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将会创造意想不到的教育佳境。除此之外还要特别关注那些不爱发言,思维表达及成绩稍差的同学,随时关注,启发,鼓励,表扬,让他们感受到爱与力量,以达到苏联教育实践活动家和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理论家马卡连柯所说的教育目的:“

13、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信心与希望”。5、铺开师生交流质疑答疑。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所以,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谨记,自己不仅是一个挖渠人,还是一个筑坝工,激流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既得让他们的思维活跃敢于质疑,还要在学习重点难点处升起高度,激起碎玉飞花的奇观。所以一定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巧妙而不失时机地捕捉教育教学的黄金点,鼓励辩论,表扬质疑,树立典型,带动群体发展。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教育家郭秉文真是言之灼灼。从现在两个班的教学中我深有体会,三班杜秦素,王若

14、彤,李国庆等,四班王达,张鹏,崔磊等正是他们个体的学习热情,严谨求真,敢于质疑,热于探究的卓越表现才带动了两班学生逐渐的热爱语文,才让语文课上精彩频现,辩论热潮高涨,创造了不少令人幸福快慰的艺术课堂,难忘瞬间!6、因材施教弹性作业。所谓因材施教,必得是在统一的基础上施教,而且也必得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如:每课前要有自学检测,可根据检测成绩及平时的表现留作业。各次考试成绩好的,每次作业就重在能力与方法上多做要求,而基础上可酌情少留或不留,这样他们既感到高兴又感到骄傲自豪,同时也会更加努力加强自学提高这一环节;而对于那些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同学,则要重在统一基本作业的基础上,加强对基础

15、性作业的要求。这样既可加强基础,又可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好获得少留作业的资格与机会。这样既很好地做到了培优补差,又突出了教学的实效性。四、从日记读书笔记入手。(一)日记。其内容可恰逢节日,活动时随机留作业;可根据教学中遇到的文章精彩语言与好的写作方法随时运用到写作训练中留日记;可根据教学管理的需要随时命题日记;也可让学生每周根据自己所耳闻目睹的事自由日记。但方法上必随时跟踪指导,基本的写作要求也一定要明了且不断强化,以促其形成主动的习惯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读书笔记。教师预先规划是最重要的,即每学期读什么?每周读多少回(或页),怎样读?读书笔记写什么?都要具体明确才可见实效。如本

16、学期我引导学生读格列佛游记,每周统一读一回,要求:1、简洁概括出故事情节人物特点;2、摘抄精彩语段;3、写出阅读感受;4、总结出学到的写作方法,至少一条。学生思想的转变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如你所望,认真按要求去做,所以更需要教育者的耐心,慧心,恒心与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段惠民)所以,无论要形成何种长久主动的意识行为,最重要的都还得是在爱心支撑下的“坚持”二字。1、坚持保持与学生沟通商量,使学生时时强化自主的学习意识;2、坚持检查,以使之形成习惯;3、坚持鼓励,以使其享受小有成就的愉悦感,促其有不竭的动力。总之,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言: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人一种良好的习惯,以受益终身。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与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