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导论PPT版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519284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间设计导论PPT版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空间设计导论PPT版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空间设计导论PPT版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空间设计导论PPT版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空间设计导论PPT版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间设计导论PPT版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设计导论PPT版汇编(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空间设计导论 空间设计(一)掌握了单个空间的构成方式,组合空间构成方法,常见室内空间的设计原理以及简单室外空间设计方法。空间设计(二)将结合实例,分空间形态与风格的联系与阐述空间风格创建的方式方法。一、空间与空间设计1空间(1)空间的基本概念“空间”(Space)的概念,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是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延伸性的表现。”本课程所指的“空间”及“空间设计”,隶属建筑学范畴。自从意大利著名建筑理论家布鲁诺塞维(Bruno Zevi)在他的名著建筑空间论中强调了“空间空的部分应当是建筑的主角”后,一般认为,建筑的目的就是创造供人

2、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为的空间。可见,空间在建筑中的重要地位。2空间设计(1)空间的类型建筑空间可以分为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和灰空间。内部空间,全部建筑物本身所形成;外部空间,即城市空间,由建筑物和其他周围的东西所构成。” “灰空间”概念,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他认为:“作为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插入空间,介于内与外的第三域其特点是既不割裂内外,又不独立于内外,而是内与外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实际上,这种多层次空间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檐下空间”、“廊下空间”、“亭下空间”等,其实就是灰空间。(2)空间的构成下面从建筑构成的角度,对三种类型的空间进行界定。室内空间:它是由“地面”、

3、“墙壁”、“天花板”等建筑要素围合、限定而成,从实体与空间的关系来看,这三种基本要素可看成是限定建筑空间的“实体”部分,而由这些实体的“内壁”围合而成的“虚空”部分,即建筑的室内空间。室外空间:内部空间是由地面、墙壁、天花板三要素限定的,而外部空间则是由地面、墙壁这两个要素限定的。从实体与空间的关系来看,建筑实体的“外壁”与周边环境共同组合而成的“虚空”部分,即建筑的室外空间。灰空间:室内空间是由地面、墙壁、天花板三要素所限定,室外空间是由地面、墙壁两个要素所限定,而灰空间则可看成是由地面、天花板这两个要素限定出来的。(4)空间设计主要内容空间与形式:或空间与形体,二者互为表里,没有外在的形式

4、,也就没有形式围合、限定的空间。形式主要包括“造型”与“装饰”两个方面的内容。空间与功能:建造空间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也即空间的功能。功能主要包括“物质性”功能与“精神性”功能两个方面的内容。空间与结构:形式与空间的生成,依赖于结构的建造,也就是说,结构是形式与空间的表达,而形式与空间是结构的内容。结构主要包括“材料”与“结构”两个方面的内容。空间与建造:作为工程状态的建筑,永远存在着一个“怎样建造”的问题,它决定了某一种建筑的形式与空间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它们在质量上所能达到的水准。建造主要包括“构造”与“施工”两个方面的内容。二、空间思想与实践作品评析1现代主义的空间思想与实践作品现代建筑大师

5、们以他们的实践作品,探索了新的空间概念,例如“空间连续性”、“流动空间”、“通用空间”,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1)“空间连续性”相当于立体派的时空概念。例如,勒?柯布西埃设计的萨伏伊别墅、莱特设计的威立茨住宅、罗比住宅、古根海姆博物馆等。萨伏伊别墅:平面近似一个方形,长约22.50m,宽20m,与简单的建筑形体相比,内部空间相当复杂。底层三面为独立柱子,中央部分有门厅、车库、楼梯、坡道和仆人用房;2层有客厅、餐厅、厨房、卧室和院子等;三层有主人卧室及屋顶平台等。柯布在楼层之间,采用了在室内很少使用的斜坡道,由底层贯通顶层,创造了空间的连续性。柯布十分强调借助人的走动来体验和理解建筑,这

6、一概念被应用到别墅中,成为组织别墅空间所需要的要素。(2)“流动空间”即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以及室内空间彼此之间都是流动的。例如,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德国馆:平面为一矩形,长约25m,宽约14m。隔墙有玻璃和大理石两种,它们的位置十分灵活,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些似分似合、似开敞似封闭的空间,室内各空间之间以及室内与室外空间之间相互穿插、渗透、流动,没有明确的边界。(3)“通用空间”即空间不变,功能可变。由一种实用和经济的空间,以适应各种功能的需要。例如,密斯凡德罗设计的伊利诺理工学院克朗楼、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等。这种以“少就是多”为理论基础,以“通用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

7、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方法和手法,成为密斯的标志,在20世纪50-60年代被称为“密斯风格”。2后现代主义的空间思想与实践作品现代派视空间为建筑艺术的本质,空间被当成各向同性,是由边界所抽象限定了的,又是有理性的。逻辑上可对空间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推理”。“与之相反,后现代空间有历史特定性,植根于习俗;无限的或者说在界域上是模糊不清的;非理性的,或者说由局部到整体是一种过渡关系。边界不清,空间延伸出去,没有明显的边缘。”考察后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有一个特点值得我们的注意,即“空间层次性”和“空间戏剧性”。加强空间层次性和戏剧性的手法有多种,常常因建筑师而异。(1)“二元统一”即兼容并蓄、

8、对立统一的设计手法。例如,罗伯特文丘里设计的文丘里母亲住宅,平面或立面似对称又不对称,形式似传统又不传统,门洞开得很大,但真正的门却偏于一侧,壁炉与楼梯相互结合,似在争夺起居空间的中心地位。(2)“屋中之屋”由一个大空间包容一个或多个小空间的设计手法。例如,查尔斯摩尔设计的自宅,在一个较大空间中插入了两个较小的空间,形成“空间中的空间”。翁格尔斯设计的德国建筑博物馆也是如此,在旧建筑内部建造了一个纵向贯通的屋中屋空间,半地下室是一个“四柱空间”(原型),首层是六柱空间,到顶层是一个带有山墙的小房间,在这里才实现了翁氏“家中之家”的建筑思想。翁格尔斯将这个主题解释为:“多层次相互结合的空间以及掩

9、盖空间表层的构想。”(3)“多种空间并置”将多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空间并置在一起,形成空间的不定性,以此来对抗空间的确定性。例如,汉斯霍莱因设计的法兰克福现代美术馆,建筑内部连续的空间,如同这座城市一样,充满了不定性,它要求参观者要以自己的意志来决定其方向和对事物的看法,由此创造出多种并置的空间。3解构主义的空间思想与实践作品解构主义建筑师或以解构主义哲学,或以结构主义语言学,或以构成主义思想作为他们建筑思想的理论基础,以语言学的规律、生成语法的结构、形式构成的手法等来实现建筑的生成和转化过程。建筑要素的交叉、叠置和碰撞,成为设计的过程和结果,虽然所产生的建筑空间与形式呈现某种多向度、不规则、无秩

10、序、非理性的状态,但其内部逻辑和思辨过程,还是清晰一致的。例如,李柏斯金设计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艾森曼设计的欧洲被屠杀犹太人纪念碑等。(1)三条“路径”和一个“虚空”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新馆的入口是从老馆地下层进入的,入口连接了新馆的三条路径:一条较短的狭窄空间将参观者引向一个死胡同,进入这个绝境空间底部的一扇门,即屈米设计的“大屠杀塔”,塔内存放着当年被驱逐出城再遭屠杀的犹太人的签名。第二条路径的侧墙上布满了当年犹太人逃亡世界各地的城市名,路的尽端通向一个小庭院,院中一组密集的混凝土柱,象征犹太人的流浪与迁徙。第三条也是最长的路径空间里,陈列着当年犹太社区

11、幸存下来的各种遗物,这个空间也将引导参观者返回博物馆入口。博物馆建筑中最意味深长的是中央一个虚空的空间,它是屈米在设计中最想表达的。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缺席的空间”,“它是柏林犹太人群体曾被彻底根除的见证。”(2)从“分解”到“叠合”拉维莱特公园为处理拉维莱特公园开发计划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屈米以“分解”的观念在公园用地上建立起三个结构系统:第一个“面”系统,屈米以一种表层结构来表达,它包含了游乐场、露天音乐广场所用的大型开放空间,以及放置大型建筑物的地面楼层,如科学博物馆、演讲厅等。第二个“线”系统,屈米用了许多连接线条和线性构件,主要成分是由两条线路展开,一条是直线型的街道,另一条是曲折的

12、小道。第三个“点”系统,屈米精心设计了许多立方体构筑物,是为了容纳公园里的无数小构件,如咨询中心、影片展示站、咖啡屋、餐厅、电话亭、卫生间等。由于这种分解整体的“点”、“线”、“面”三个系统,还无法控制公园的整体结构,于是,屈米将“点”系统上的10.8m见方的构筑物,放置在一个间距为120m的方网格的交叉点上。虽然构筑物的形式各异,但红色却是它唯一的保留颜色。在方网格有规律地组织下,使得“点”系统及构筑物具有了决定整个公园结构的作用。至此,公园设计才由“分解”实现了三个迥然不同系统的“叠合”。(3)“地表”与“柱顶面”之间欧洲被屠杀犹太人纪念碑该设计是从一套规则的网格开始的,它包括2700多个

13、混凝土柱,每个柱长2.3m,宽0.92m,高介于0-7.5m之间,柱间距0.92m,只能容纳一个人穿行。柱阵的地面与顶平面之间所形成的波浪形,取决于柱网格和柏林城市网格相交错的断面。由两套网格系统所产生的不定性和不规则性,叠加在了地貌与柱阵的顶面上,创造出地表与柱顶面之间在视知觉上的差异。网格结构的变异,导致原本规则的网格中出现了模糊空间,空间显得密集、狭窄、深邃、变化多端,人在任何一处的感受都是多层次的。通过这一变异,网格和城市街道的秩序被打破,造就了一个消逝和反思的场所,亦即回忆。第二章、空间形态与构成设计一、空间的识别与构成1空间的识别(1)空间的概念空间像木材和石头一样,是一种实实在在

14、存在的。然而空间天生是一种不定形的东西。它的视觉形式、量度和尺度、光线特征所有这些特点都依赖于我们的感知。当空间开始被体量要素所捕获、围合、塑造和组织的时候,环境就产生了。2空间的构成空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空间的构成方式,即空间是由空间限定的构件围合或分割而成的。(1)空间的限定空间原本广袤无边,由“限定要素”经“围合”,形成了可量度的虚空容积,即我们所知觉到的空间。如果说空间容积是针对空间本身的几何特性的关注,那么空间限定则是对构成该空间的围合构件的关注。这正是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在空间观念上的基本分别。空间的“限定要素”亦即“围合构件”包括平面的板块和线性的杆件等等。对于建筑空间来说,也就

15、是构成建筑的墙面、地面、楼面、天花、柱子、梁架等的抽象。单纯从形式的角度来看,空间限定要素包含了“水平要素”与“垂直要素”两大类。水平要素限定的空间:基面(抬起、下沉),顶面A基面:一个水平面作为一个图形平放在反差很大的背景上,就限定出了一个简单的空间领域;抬起或下沉会使该领域在视觉上得到加强;领域感由边界产生,水平面的边界越清晰,其领域越明确。因此,为了使领域感更强,水平面的表面与周围区域的表面,必须在色彩、明度或质感上具有可以感知的变化。基面抬起:沿边界生成的垂直面强化了该领域与地面之间的分离感;踏上一个抬高的空间可以表现空间的外向性或重要性。基面下沉:利用下沉部分的垂直表面来限定一个空间。低于周围环境的下沉空间暗示着空间的内向性或空间的庇护与保护的特点。B顶面:水平面位于头顶之上,则在顶面与地面之间限定出一个空间容积。顶面的边缘是顶面与地面之间限定出的空间区域的边界,所以顶面的形状、大小以及离地面的高度决定了该空间领域的形式特征。地面或楼面所限定出的空间区域,上部边界由环境决定。顶面具有限定离散空间容积的能力,并且这种限定主要依靠其自身。沿顶面边界增加垂直的形式要素(柱子等),将顶面的边界下翻,或者改变顶面下基面的高程,都会强化区域的边界,使领域感更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