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勾股定理复习教学设计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3515565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勾股定理复习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勾股定理复习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勾股定理复习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勾股定理复习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勾股定理复习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勾股定理(复习课)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以复习单的形式对本章基本概念进行梳理,让学生从点到线然后到面的整体上把握本章知识。过程与方法:以概念题,基础题,能力提升题为基本线索,以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以分析引导、师生、生生互动为主的启发式方法组织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勾股定理过去,以及我国早期对勾股定理的贡献的了解,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国热情。活动流程和内容活动目的浏览本章知识的结构简图 (复习单)一、概念复习1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命题与逆命题及其关系引导学生熟悉简单的知识结构流程图。从点到线的方式,利用简单的线条连接方式给学生留下一个粗略的记忆。问题与情景师生互动设计意

2、图一、勾股定理例:在RtABC中,C=90.l (1)若a=3,b=4,则c= ;l (2)若c=34,a:b=8:15,则 a= ,b= ;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例2若ABC中 ,AB=5 ,BC=12 ,AC=13 ,则AC边上的高长为 ;总结: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的求法 专题一 分类思想 1.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长是直角边、斜边不知道时,应分类讨论。 2.当已知条件中没有给出图形时,应认真读题画图,避免遗漏另一种情况8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3,4,X,则X2=例2.三角形ABC中,AB=10,AC=17,BC边上的高线AD=8,求BC专题二 方程思想 直角三角形中,当无法

3、已知两边求第三边时,应采用间接求法:灵活地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例.小东拿着一根长竹竿进一个宽为米的城门,他先横拿着进不去,又竖起来拿,结果竹竿比城门高米,当他把竹竿斜着时,两端刚好顶着城门的对角,问竹竿长多少?专题三 展开思想 1. 几何体的表面路径最短的问题,一般展开表面成平面。 2.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及勾股定理求解。例: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爬到点B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 取3)是( ) 蛋糕A.20cm B.10cm C.14cm D.无法确定 板书设计1)概念板书 ,2)二中例2由学生完成板书;3)由教师画出展开图师:哪位同学来

4、回答生:1题勾股定理。 且以c为斜边。师:谁来帮助老师解决2小题。生:其实例1、例2小题可称为互逆命题。小结:这两位同学回答非常好,他们能够把题目的意思回答得更完整。师:哪位同学帮助老师分析解决例2,要求画出辅助图形。师:谁想试一试?生:这个问题两次用到勾股定理, 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图很容易得知,师;这道题有点难度谁来挑战?师:将示意图画出来,生分析:将问题转化成直角三形的问题,其实就是已知一直角边8cm,以及另一条直角边为12 ,求未知的斜边,小结:刚才这位同学分析的思路很清楚。生:这个问题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是一个立体图形,而我们对于最短距离的认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是老师给基础好的同学的

5、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得到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距离,展开成平面图形矩形,最后转为求对角线的问题。小结:这个问的难度,不在于计算,而是在于对最短含义的理解,1、分层练习,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的教学理念。2、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把握勾股定理、逆定理,以及命题与逆命题的关系。进一步的把握本章的有关内容。3、实际上是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因为在新课阶段已经训练了已知两边求一边的问题。4、利用面积相等的思想求直角三角形的高,方便快捷。5、这是勾股定理与动感问题结合的一道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6、这是一道综合能力较强的几何计算题。一方面让学生发挥想象,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特别是还需要他们自己将图形构造出来,提高了问题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