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维什命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3512302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雷维什命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普雷维什命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普雷维什命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普雷维什命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普雷维什命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雷维什命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雷维什命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拉丁美洲研究2001年第3期 普雷维什命题:历史与现实 董 国 辉 劳尔普雷维什(19011986)是20世纪拉美 历史上 “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被公认为是 “发展 中国家的理论代表” 。在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发 展理论中,影响最大、 争议最多的就是 “贸易条件恶 化论” 。这一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贸易 条件存在长期恶化的趋势。因为它是由普雷维什最 早提出来的,所以也被称为 “普雷维什命题” 。 一 “普雷维什命题

2、” 的主要内容 所谓贸易条件,实际上就是一种交换关系,是一个 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 。当出口能够交换到更多进 口时,贸易条件就改善;反之,贸易条件就恶化 。对贸易 条件变化的理论阐述,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 国 富论,但将之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而给 予突出重要性的则是从普雷维什开始的 。对此,中国学 者谭崇台先生评价说:“普雷维什是深入考察贸易条件 的重要意义以及它对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和作用的第一位发展经济学家 。 ” 1949年,在提交给拉美经委会的一份题为 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 的报告中, 普雷维什首次提出了 “贸易条件恶化论” 。在这份 报告中,普雷维

3、什利用联合国在同年2月23日发 布的一份文件所提供的数据,考察了1876 1938年间英国进出口产品的平均价格指数,因为 英国进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出口的多为制成品, 所以它们分别代表这一时期原材料和制成品的世 界价格。他以18761880年的价格指数为100, 计算出以后各年的原材料价格与制成品价格之 比,即为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 计算的 结 果 表 明,除 了18811885年 的 价 格 比 为 10214,有略微的上升以外,其余各年的价格比均 呈下降趋势,到19361938年已降至64. 1。也就 是说,一定量的原材料在19世纪70年代所能购 买到的制成品,到20世纪30年代

4、只能买到其中 的64. 1%了。 普雷维什由此得出结论:发展中国 家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存在长期恶化的趋势。 普雷维什认为,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这种 巴西经济学家塞尔索富尔塔多的评价,转引自O reste Popescu,S tudies in the H istoryofL atin Am erican Econom ic T hought, London,Routledge, 1997,p. 269. 朱钟棣:劳尔普雷维什的经济思想与政策主张,载 世界经济1987年第10期,第89页。 这一理论也被广泛地称为 “普雷维什一辛格命题”,因为 1949年普雷维什首次提出 “贸易条件恶化论” 时,

5、在联合国任职 的辛格也独立地提出了类似的论点。学术界多称此理论为 “普雷 维什一辛格命题” 。在论述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之所以 存在长期恶化趋势的理由,以及对 “贸易条件恶化论” 的发展上, 他们之间也有细微的差别,但在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上两人是一致 的。此外,还有学者称此理论为 “普雷维什一辛格一缪尔达尔命 题”(参见Paul Streeten,T he F rontiers of D evelopm ent S tudies, London, TheM acm illan Press L td, 1972,p. 459 469) 。 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第409页,上海人民出版 社

6、, 1989。 U nited Nations,Post W ar P rice R elations in T rade B etw een U nderdeveloped and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E?CN. l?Sub. 3?W. 5,New York,U nited Nations, 1949. Raul Prebisch,“The Econom ic Deve1opment of Latin America and its Principal Problem s”,Econom icB ulletin f orL atin Am erica,Vol .

7、 7,No. l, Feb. 1962,p. 4. 25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不利趋势,是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国际分工的必 然结果。 在这种陈旧的国际分工下,资本主义世界 形成了由发达国家组成的 “中心” 和由发展中国家 构成的 “外围” 这两个不对称的体系。正是这种体 系的不对称性,滋生了诸多不利于外围国家初级 产品贸易条件的内在因素。 第一,技术进步的利益在中心与外围之间的 不平等分配,是造成后者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重 要机制。 普雷维什认为,传统的

8、国际贸易和国际分 工理论虽然从逻辑上说是正确的,但其前提条件 与实际相去甚远,因而只能适用于中心国家之间, 而不适用于中心与外围之间。在中心一外围体系 中,中心是技术创新者、 经济利益获得者和发展的 动力,它向外围出售制成品;外围则是中心的附 庸、 原材料供应者和技术模仿者,它们用农产品和 初级产品来与中心交换。 中心的技术水平高、 生产 率高,制成品的价格高、 需求收入弹性也高;而外 围的技术水平低、 生产率低下,初级产品价格低、 收益递减。普雷维什还认为,一般说来,相对于初 级产品生产部门而言,工业部门容易吸收新技术, 因而技术水平高。工业技术进步会提高工业生产 率,使工业的要素收入增加,

9、并使制成品价格较 高。而初级产品部门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投 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从而使初级产品的价格 较低。这就造成外围国家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 格相对制成品而言呈现下降趋势,因而在双方的 交易中,产生了技术进步利益分配的不平等:一方 面,中心国家保留着自身技术进步的全部利益;另 一方面,外围国家则将本身技术进步的部分成果 通过出口价格的下降而转移到了中心。 第二,贸易周期运动对中心与外围的不同影 响,也是外围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重要原因。 普雷维什认为,在贸易周期的上升阶段,制成品和 初级产品的价格都会上涨,而且 “初级产品价格的 上升要快于工业品价格的上升”;但在贸易周期的 下降阶

10、段,由于制成品市场具有垄断性质,初级产 品价格下跌的程度要比制成品严重得多。 这样,贸 易周期的反复出现,就意味着初级产品与制成品 之间价格差距的不断拉大,从而使外围国家的贸 易条件趋于恶化。另外,在贸易周期的上升阶段, 由于企业家之间的竞争和工会的压力,工业中心 的工资上涨,部分利润用来支付工资的增加。 到危 机期间,随着工会力量的增强,上涨的工资并不因 为利润的减少而下调。 而外围国家的情况则不同, 虽然在经济繁荣时期,外围国家的工资也会有适 当的上涨,但当贸易周期的下降阶段来临时,由于 初级产品部门工人缺乏工会组织,没有谈判工资 的能力,再加之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竞争,所以 外围国家的工

11、资和收入水平被压低。 这样,在工资 成本上,贸易周期的不断运动使制成品的价格相 对上升,而初级产品价格则相对下降,有时甚至是 绝对下降。外围国家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当然就 不可避免了。 第三,初级产品不利的需求条件,是外围国家 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更为重要的原因,也是普雷 维什和辛格非常强调的重要原因。根据恩格尔定 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随着一国收入的增长,总 收入中分配给初级产品部门的份额将降低,分配 给制成品生产部门的份额会上升。假如初级产品 和制成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一致,那么初级产品与 制成品的生产、 供求和贸易将趋于平衡。然而,普 雷维什和辛格指出,初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 大低于制成品。

12、这样,实际收入的增加就会引起制 成品需求更大程度的增加;但同样由于恩格尔定 律的作用,收入的这种增加对于食品和原材料等 初级产品的需求来说不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再者, 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不像制成品那样能够自动地 扩大,而它们的需求收入弹性又比较低,因此它们 的价格不但呈现周期性的下降,而且还出现结构 性下降。 此外,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往往会减少单 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这样所形成的节约就抑 制了对相应初级产品的需求;而大量合成产品的 出现,更是直接替代了对天然原材料的需求。最 后,美国这个世界经济的动力中心的低进口系数, 同样要对初级产品需求条件的恶化负责。普雷维 什认为, 19世纪英国为动力中

13、心时,其进口系数 同,第15页;“Commercial Policy in the U nder2 developed Countries”,Am erican Econom ic R eview:Papers and P roceedings,Vol . XL IX,M ay 1959,pp. 262263. 同,第6页。 Raul Prebisch, 1959, pp. 261262; Hans W. Singer, “The Distribution of Gains betweenInvesting and Borrow ig Countries”,Am erican Econom i

14、c R eview:Papers and P roceed2 ings,Vol . XL ,M ay 1950,p. 479. 35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很高,而且在整个19世纪几乎都在提高,因此外 围国家就能抵消其初级产品较低收入弹性的不利 影响;但从19世纪后期起,美国逐步成为世界的 动力中心,它不断下降的进口系数,再加上其丰富 的自然资源和保护主义政策,因而对外围国家的 初级产品生产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一是直接 压低了对外围国家初级产品的需求

15、,二是使初级 产品需求收入弹性低的劣势更显突出。 二 西方学者 对 “普雷维什命题” 的批判 以强调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为主要 内容的 “普雷维什命题” 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术 界的广泛争议。 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多支 持这一学说 ;而西方学者则从不同方面对 “普雷 维什命题” 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 1950年78月,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范 纳在巴西国立大学的一系列讲座中指出,“普雷维 什命题” 中所暗含的把农矿初级产品等同于贫困 的推论是没有根据的。他认为:“贫困国家的实际 问题并不是农业,或缺乏制造业,而在于贫穷与落 后,贫穷的农业,或者贫穷的农业和贫穷的制造 业。 ” 也就是说

16、,农业并不等于贫困,工业也不等 于富裕。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取决 于它在工业或农矿业中的比较优势状况,而不是 取决于它所从事的产业部门的特性。 同时,范纳还 指出,“普雷维什命题” 中初级产品与制成品之间 贸易条件的比较,没有考虑二者在质量上的变化, 因而是有偏差的。 他认为,在18761938年间,制 成品的质量往往都有很大的提高,而初级产品的 “绝大部分在质量上不是更优越了在某些情 况下甚至更低劣了” 。 在1956年夏季号的 美洲经济事务 杂志上 刊登了一篇题为 初级产品生产国与工业化国家 之间的贸易条件 的论文,对 “普雷维什命题” 进行 了较为系统的批评。文章作者P. T.艾斯沃斯指 出, 18761933年间,初级产品相对工业品而言 的确下降了46% ,但这种下降并不像普雷维什所 说的那样,是持续不断下降的,而是包括了3个特 别的下降阶段:第1阶段(18761905年)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