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对待“三农”问题态度的现实思考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512293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对待“三农”问题态度的现实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民对待“三农”问题态度的现实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民对待“三农”问题态度的现实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民对待“三农”问题态度的现实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民对待“三农”问题态度的现实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对待“三农”问题态度的现实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对待“三农”问题态度的现实思考 :“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问题的重中之重”,然而近几年的一系列改革并没有真正使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农民对每一次出台的政策,在欣喜之余还是失望和无奈,农民对侍“三农”问题的态度变得比较消极。因此,要想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合并税费,规范征收;改革乡镇体制,完善村民自治;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近年来,当“三农”问题愈来愈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时,作为“三农”问题主角的农民对此却比较消极。中国的农民最朴实,也最讲究实际,他们只对实实在在改善他们生活的结果感兴趣,他们大都不太关心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更不太懂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由于种种原因,

2、农民对待“三农”问题的态度由积极变得消极,由期望变成无奈,这其中所隐含的东西值得思考。一、农民对待“三农”问题的态度(一)税费名目繁多,农民怨声载道“民以食为天”,中国共产党从执政伊始,就对发展农业,增加农产品供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文革”后,农村经济产生了短暂的繁荣,在上世纪80年代,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农民生活普遍有所改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民得到了解放,给中国的经济注入了勃勃生机。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但自90年代以来,农业陷入困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有所减少,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从统计数字上看,各地农民

3、负担都不重,大概在纯收入的5左右,但由于基层政府摊派的各种税达1260种之多,农民实际缴纳的税费占到其收入的4080,中央每年投到农村的建设经费,真正用到农民身上的只有22左右,大多数被地方政府以各种借口吞并或挪用了。中央出台各种措施,力图遏制农村中的各种摊派以减轻农民负担,农民不同程度上也得到了一点实惠,然而农村的税费改革因为没有涉及到产生摊派的农村行政制度,难以推行,更难以奏效。“时下农民最怕三点式,这个三点式并非黄、赌、毒在农村泛滥,而是惧怕目前农村流行的一种集资方式:打着人民人民办,办好为人民的旗号,经费则是乡里出一点,村里出一点,农民出一点”。而农民这一点则往往是绝对大头,难怪农民会

4、惧之如虎。税费征收困难,一些基层干部就使用暴力,许多地方的农民被迫离家外逃,搁荒土地,曾经被农民视为生命的土地,而今却成为农民的包袱,被农民无情地抛弃。(二)乡镇机构臃肿,农民苦不堪言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县乡级干部有1200多万人,村组级干部3000多万人,仅工资就需要2000亿元。由于实行自收自支、财政包干制度,乡镇财政普遍入不敷出,债台高筑。为了开工资和维持日常运转,乡镇政府必然需要增加“非规范性收入”以补贴财政支出,其办法是将这些财政缺口通过软约束的“统筹提留”、行政性收费以及各种名目的集资等方式强加在农民的头上。乡镇政府机构和人员的不断增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使得“三农”问题日渐凸

5、现。由于农村政治改革的滞后,机构和人员过度膨胀,恶化了农村的发展环境,加剧了农村资本、人才的外流,形成农村管理体制的高成本运行,村民自治十几年几乎无进展,乡村矛盾尖锐、干群关系恶化。据调查,在县、乡、村所欠的债务中,大部分用于吃喝费、跑官费、送礼费、公共维修费和汽油费,以及其他许多说不出名堂的支出。一些干部作风的恶劣严重破坏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然而大多数农民敢怒不敢言,顶多发发牢骚,消极怠工,不积极完成交售指标,自行调整生产结构而已。(三)二元结构的制度刚性,使农民自卑又无奈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确保这一体制的运转,国家人为地实施了一系列城乡分离的政策,

6、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二元社会结构”。这种城乡二元结构至今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破除和改变,农民实际上仍处在社会结构中的最低层。农民的职业本来是神圣的,没有农民的劳作和辛勤耕耘,就没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消费资料,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然而,鄙视农民,看不起农民职业的社会心理却根深蒂固,农民由此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也成为长期园囿他们的精神枷锁。在户籍制度上,以“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为标志,把公民划分为农民和市民,在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之间筑起一道高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不平等的等级社会,农民牢牢地被拴在土地上,农民的迁徙自由和择业自由受到了极大限制。在严格的户口等级制中,农民处在宝塔式等级阶梯的最低层,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在无具体目标、无引导、无保障的情况下盲目流动,这种方式往往使他们上当受骗或辗转劳顿却一无所获;还有一些农民工因不能如期拿到自己的工钱而疲于奔走相告。二元结构的制度刚性,使农民与日益 版权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