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与路径选择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512276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与路径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与路径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与路径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与路径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与路径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与路径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与路径选择(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与路径选择摘要近几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且农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已经具备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但还存在文化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偏低、发展认识存在误区、体制管理落后、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根据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找准发展的模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走市场化道路,强化人才支撑体系,是今后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路径选择;传统文化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主要存在三种状态:文化创意产业、传统文化产业和农村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集中于动漫、网络游戏等行业,传统文化产业主要是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文化艺术服务等行业,农村文化产业主要集

2、中在手工文化产业、民间艺术演出、乡村旅游等行业。如果我们将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那么农村文化产业可被理解为文化产业整体的一部分。农村文化产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创作和生产为主体,将地域性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转换成为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现代生产。我国城市和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如杭州、宁波等地,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农村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积极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对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服务新农村建设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改革

3、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很快,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生活需要逐步旺盛,农村部分文化产业项目开始做强做大。但总体来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关键。 一、我国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条件1.农民纯收入水平逐年提高文化产业不仅具有文化属性,也具有产业属性,它的形成和发展同样需要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与当地的经济基础密切相关。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后,精神文化的需求便凸现出来,为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快速增加,文化消费需求空间巨大。如2008年浙江省农民人均纯

4、收入达到9 258元,比1997年增加993元,已经是连续24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 072元,恩格尔系数为38%。(相关统计数据见表1)同时,随着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加速发展1,如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中小学生享受了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不断完善,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为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2.农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一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民间表演艺术、造型艺术和民俗风情等都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此外,发展农村旅游不一定靠文化旅游资源,只要创意好,葡萄园、玉米地也可以成为旅游资

5、源。例如宁波滕头生态旅游区就是一个以“农村、农业、农俗”为中心,构架的中国经典乡村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乡村嘉年华”旅游模式,开创了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先河,现已经成为国家首批4旅游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区中包括生态旅游、植物组培观光园,花卉苗木观赏、时令瓜果采摘等观光农业及以手工制作年糕等参与项目的农俗风情游乐。2008年全年旅游门票收入2 360万元,旅游综合收益达到1.07亿元。拥有全球生态500佳、世界10佳和谐乡村、全国首批文明村、中国生态第一村等多项国家级以上荣誉。3.农村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农村已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规模效应、产业集聚性的文化产业区块。

6、如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嵊州民间职业剧团、富阳造纸印刷文化村、诸暨珍珠穿镶艺术产业基地、自助游农民画艺术中心、龙泉宝剑瓷器产业基地、东阳木雕产业园区等。如2004年成立的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是国家4级旅游区,多年前就有“中国好莱坞“之誉。目前已入驻影视企业102家,专业从事影视旅游经营。公司下属影视拍摄基地、旅游景区、饭店、旅游营销、制景装修等21家子公司。这里诞生了鸦片战争、汉武大帝、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等400多部影视剧。横店影视城坚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实现了影视基地向影视旅游主题公园的转变,旅游产品也由观光型向休闲体验型转变。这一切殊荣,都是由农

7、民创造出来的,尤其是影视城,更能体现出农民对影视文化产业的独特理解与诠释。1999年以来,横店连续举办了三界中国农民旅游节,被国家旅游局高度评价为开拓农村旅游市场的创举。2007年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税费收入6600万元。从单一提供影视场景、到搭制场景、设计道具、制作戏装的一般服务企业,再到提供拍摄器材、设备租赁,乃至为电视剧后期制作提供三维动画、特技、剪辑等服务。近几年来,我国农家乐旅游也得到迅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享农家乐、品农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村旅游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4.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我国农村人口较多,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是不争的

8、事实。像浙江余杭市东塘镇调查结果表明,只有70%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30%的劳动力未能充分开发出来,其中4%左右的劳动力处于过剩状态2,这和文化产业发展初期的劳动密集型要求正好一致。在农村,特别是山区,单靠农业发展是很难改变贫困落后状况的,发展工业又缺少基础,所以可以尝试农村文化产业。如工艺品手工制作,农村劳动力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这样就可以做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就地转移方针,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又可以以独特性避开与大工业的竞争,开拓出新的生存空间。二、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农村文化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偏低家庭的富裕程度对家庭的文化消费额存在直接影响。家庭收

9、入越高,用于文化精神消费的开支就越大。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文化消费水平偏低,主要有两个原因造成,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收入水平还是偏低的,制约了农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首先是表现为对满足生存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在满足了生存需要的基础上,然后逐层递进。人们在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除了满足生存需要以外,就不可能再形成对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的大量需求。所以说,在现阶段农民收入比较低的条件下,农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冲动并不强烈。二是农村居民用于文化娱乐消费的支出少得可怜。如2003年浙江农村居民文化娱乐人均支出为158.14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

10、重为3.7%,2007年农村人均纯收入8 265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6 442元,但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仅为736元,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4%,且教育支出是主要部分,文化消费娱乐支出仅占5.1%,这与总体收支水平很不相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3年浙江省农村居民烟酒、婚丧嫁娶、迷信等消费支出人均高达427.34元,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高达10.0%3。其症结在于当前农村不文明的陈规陋习及传统的不讲生活享受消费观念,农村赌博和封建迷信较为普遍,抑制了正常的文化消费。2.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当前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这个问题上,有人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只是大城市的事情,

11、当前农村的首要问题仍然是发展经济,农村不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条件。发展文化产业过于超前,尚属奢谈。这种认识导致对已经出现的农村文化产业漠视。客观地说,这种观点对于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潮流缺少清醒地把握,孤立地看待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把经济和文化看作互不相关的两个事物,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而且误以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要具备很高的物质经济条件,没有认识到农村发展文化产业的实力和张力,看不到文化产业正是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看不到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3.经营管理体制滞后我国农村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齐头并进的两大类,民间自发型文化产业和政府推动型文化产业。前者偏向农村传统节庆服务

12、,企业规模较小,效益不高。后者偏向旅游服务以及为政府举办的大型活动服务,规模较大,效益显著。现阶段,农村文化产业主要还是依赖政府推动,发展明显处于初期阶段,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者在工作实践中互相交叉渗透,难分彼此。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欠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还未完全从“办文化”的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产业化意识不强,资源配置的行政化程序还比较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没得到充分发挥。在民营文化企业项目建设、用地、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还未能完全做到与国办文化单位一视同仁,民营文化发展与浙江民营经济大省地位还不相称4。4.农村文化产业人才严重缺乏农村文化产

13、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必须既热爱文化,懂文化,又懂经营,善管理。调查发现,近年来由于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精简人员和一些客观因素,农村文化系统几乎没有专业对口的大中专生分配到本系统工作,人员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经费拮据,各单位无法拿出资金培训提高在职干部的素质和水平。多数同志属于擅长农村工作,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但懂经营文化产业的人不多,普遍缺乏专业的文化经营管理理论和专业技术人才。像农村当中的文艺骨干,我们称为乡土艺术家,就需要把这些人培养为农村文化的热心人和带头人。农村文化产业经纪人队伍短缺严重,现有很多的作品,有很多的节目,通过经纪人带动文化下乡,农村文化进城来激活农村

14、的文化市场。三、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1、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教科书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不断完善,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为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随着收入的增加和提高,农村居民以金融资产形式表现出来的结余购买力也在不断增加。2.农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一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民间表演艺术、造型艺术和民俗风情等都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此外,发展农村旅游不一定靠文化旅游资源,只要创意好,葡萄园、玉米地也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例如宁波滕头生态旅游区就是一个以“农村、农业、农俗”为中心,构架的中国经典乡村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乡村嘉年华”旅游模式,开创了我国

15、乡村生态旅游的先河,现已经成为国家首批4旅游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区中包括生态旅游、植物组培观光园,花卉苗木观赏、时令瓜果采摘等观光农业及以手工制作年糕等参与项目的农俗风情游乐。2008年全年旅游门票收入2 360万元,旅游综合收益达到1.07亿元。拥有全球生态500佳、世界10佳和谐乡村、全国首批文明村、中国生态第一村等多项国家级以上荣誉。3.农村文化产业已经粗具规模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农村已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规模效应、产业集聚性的文化产业区块。如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嵊州民间职业剧团、富阳造纸印刷文化村、诸暨珍珠穿镶艺术产业基地、自助游农民画艺术中心、龙泉宝剑瓷器产业基地

16、、东阳木雕产业园区等。如2004年成立的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是国家4级旅游区,多年前就有“中国好莱坞“之誉。目前已入驻影视企业102家,专业从事影视旅游经营。公司下属影视拍摄基地、旅游景区、饭店、旅游营销、制景装修等21家子公司。这里诞生了鸦片战争、汉武大帝、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等400多部影视剧。横店影视城坚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实现了影视基地向影视旅游主题公园的转变,旅游产品也由观光型向休闲体验型转变。这一切殊荣,都是由农民创造出来的,尤其是影视城,更能体现出农民对影视文化产业的独特理解与诠释。1999年以来,横店连续举办了三界中国农民旅游节,被国家旅游局高度评价为开拓农村旅游市场的创举。2007年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税费收入6600万元。从单一提供影视场景、到搭制场景、设计道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