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3512237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PDF 页数:150 大小:5.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中科技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 姓名:周莹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余翔 2011-04-26 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摘 要摘 要 世界汽车工业格局正面临新一轮的调整,技术创新能力将决定中国汽车产业的 发展,乃至成败。实践发展表明,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虽然扶植起了一批具有生产规 模的汽车企业,但是却在培育技术创新上收效甚微。缺乏完善的产业创新政策体系 和运行机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并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制肘因素。 首先,本文深入分析了促进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

2、政策环境的演进脉络与特 征,总结了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政策体系和层次结构。通过分析18家样本汽 车企业的专利申请量的积累过程和发展趋势;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方向;研发重点 的变动特征等,得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特征,并探究产业 创新活动与政策环境之间的联系,提出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政策因素 包括:汽车产业宏观政策目标的设定;创新政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专利制 度的设计。这三个主要政策因素的作用是:战略目标设定与执行路径选择影响产 业技术创新的长期绩效;完整的政策体系是保证产业技术创新的持续和稳定的重 要驱动力;规则设计可以改变企业研发方向从而影响产业技术创新格局。

3、其次,本文运用系统失灵理论,以创新政策系统的主要行为者为研究对象,以 影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政策因素为内容,建构创新政策系统失灵的分析框架, 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的系统失灵表现,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系统失灵 的障碍环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目标设计故障和目标执行故障导致创新 政策系统的目标失灵;规则设计和执行故障导致创新政策系统的制度失灵;强 网络故障和弱网络故障导致创新政策系统的互动失灵。研究指出导致中国汽车创 新政策系统失灵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政策运行中的利益矛盾、信息孤岛的普遍存在和 行业管理体制缺陷。 最后,本文通过分析和借鉴国外创新政策运行机制的经验与启示,论证了创新 政策

4、功能耦合的内涵和特征,并运用协同学基本理论系统分析了实现创新政策功能 耦合的政策协同运行模式的涵义、特征和运行机理。基于前述理论意义上政策协同 的可行性或动因,针对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系统运行的障碍环节和制约因素,构 建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协同运行机制的模型框架,并提出了满足政策协同条件的 三个核心机制协同决策机制、协同信息机制和协同评价机制。与此同时,本文 I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协同运行机制的模型框架展开,对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 策运行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具体建议措施,对于提高汽车产业创新政策系

5、统的运行绩 效,进而促进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专利分析;系统失灵;协同;运行机制 II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Abstract The pattern of world automotive industry is facing a new round of adjustment; the capacity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ill determine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6、automotive industry, as well as success or failure.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Chinas auto industry policy produced little effect in cultiva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lthough it has fostered a group of automobile enterprises with large scale of production. The shortcomings of incomplete indus

7、trial innovation policy system and its operational mechanism are obvious and that has become an impediment to further progress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Firstly,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licy environment that promote technological deve

8、lopment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The present status of innovation policy system and its hierarchy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were outlined. The status,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Chinese automotive industry are summed up after analysing the patent of 18 sample

9、s of automobile companies in accumulation process of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its trends, the direction of R Innovation policy; Patent analysis; System failure; Synergy; Operational mechanism III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

10、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11、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1 绪论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加之全球金融危 机后的此消彼长,世界汽车工业格局正面临新一轮的调整,技术创新能力将决定中 国汽车产业今后的发展,乃至成败。2009年全年,中国比美国多销售汽车340万辆, 从2010年的数据看,中美汽车销量差距可能将进一步拉大。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取得 了巨大成就,但是全行业严重依赖国外品牌、技术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在国内 轿车市场,国外品牌占据了90左右的市

12、场份额。在专利方面,根据中国国家知识 产权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从1985年至2005年,国外企业在中国申请的发明专利总量 约为国内企业的112倍。专利数据前10名的汽车企业中有七家是跨国汽车公司,其 申请的专利主要是发明专利,而中国汽车企业申请的专利多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专利1。根据上海汽车、一汽轿车、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各公司年报,汽车行业的利 润主要来自中高端车型,而这类车型往往是合资品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 长董扬认为: “中国汽车产销第一,不代表中国汽车第一。目前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在 技术、经营经验、品牌、发展战略方面都远远逊于国外,金融危机一过,中国汽车 产销第一的地位将成为过眼云

13、烟” 2。 实践发展表明,用心良苦的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虽然扶植起了一批具有生产规模 的汽车企业,但是却在培育自主产品开发上收效甚微。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是 中国汽车产业后发追赶中的必然, 也包含有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因素。“以市场换技术” 的合资引进模式使我国的汽车企业在制造水平、生产效率、质量标准、服务网络等 多方面都有了质和量的提升,但并没有使企业获得核心的技术能力。技术创新是汽 车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新政策作为一种激励和调节机制,是国家运用政策工具, 通过制度配置和政策安排对于产业创新活动进行指导和规制,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 创新的手段。缺乏完善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的设计不仅使得“以市场换技

14、术”导 致的结果事与愿违,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能力发展缓慢的原因。 1数据来源:我国汽车行业先进技术专利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2参见:金融危机撼动汽车格局:谁是中国未来的丰田? 2009-8-3。 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基于中国特色的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与发展环境。无论是中国汽车产业的 发展,还是其政策环境的演化,都不免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的血统,而发源于上层 的意识和观念的突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变革。反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或产业的 发展历史,多

15、是通过以企业为中心所形成的利益集团的游说和推动,而对立法或政 府决策施加影响,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变革。在中国这种特殊的背景和环境之下,政 府的决策和行为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必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因此,以政策的制定者 为主体,以政策系统对汽车产业创新的影响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在中国特色的特殊 语境之下,较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是基于汽车产业自身的行业特征。通过对2005年我国6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 流量表的分析表明,国内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将可以有效带动其上下游关联产业 2.64元的增值1。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 动大,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6、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正是基于汽车产业的地位和特征, 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都予以高度的重视,不包括各地方政府,仅参与汽车产业政策 制定的中央政府部门就超过二十个。因此,各类政策是互为补足、彼此支持共同推 动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还是相互矛盾、彼此冲突而在客观上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和技术创新,是当前亟需研究的主要课题。 第三是基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呈井喷式 增长,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市场。 “十二五”期间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 时期,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强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 将自主创新作为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实现战略转型和产 业升级,以及创新政策如何对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进行正确引导都是当前需要深入探 讨的问题。 可见,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 系与运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