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理学唐再胜.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512109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理学唐再胜.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精神病理学唐再胜.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精神病理学唐再胜.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精神病理学唐再胜.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精神病理学唐再胜.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病理学唐再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理学唐再胜.(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病理学,唐再胜,概述 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 之为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的判断分析: 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精神症状的特点 : 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认知障碍 感知觉障碍 思维障碍 注意力障碍 记忆力障碍 智能障碍 自知力障碍 情感障碍 情感性质

2、障碍 情感稳定性障碍 情感协调性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障碍 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 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知觉障碍,错觉: 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 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幻听:在没有现实刺激的作用下,凭空听到的声音 幻视:指在没有现实的刺激下凭空看到的某种事物 幻嗅:是指在没有任何现实刺激的情况下,病人凭空闻到的某种气味,幻味:患者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的

3、怪味道,我们 叫做幻味 幻触:也称皮肤与粘膜幻觉,患者感到皮肤或粘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 内脏性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感知综合障碍: 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 、分裂症,视物变形症:患者感到周围的人或物体在大小、形状、体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空间知觉障碍:患者感觉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了改变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 非真实感: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视物如隔一层帷幔,像是一个舞台布景,周围的房屋、树木等像是纸板糊成的,毫无生气;周围人

4、似没有生命的木偶等 体形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到自己的身体某部位发生了变化。,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奔逸: 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病理性赘述:是思维过程中经常转换主题,并带有粘滞性,易停留在某些问题上,而抓不住主题 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 思维插入: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

5、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人其脑中 强制性思维:又称思维云集,是指思潮不受病人遗愿的支配,强制性的大量涌入脑内 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既往有些精神病学书籍把它归类为“幻听”里面),思维扩散: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可言 思维被广播:是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 象征性思维:病人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语词新作: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概念 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既

6、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 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二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特征: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 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 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 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的 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患者觉得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

7、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 夸大妄想:患者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大量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是名人的后裔,罪恶妄想:又称自罪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厉的惩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致坐以待毙或拒食自杀;要求劳动改造以赎罪 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 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因此,患者采取相应的行为去追求对方,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而认为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仍反缠不休,嫉妒妄想: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

8、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 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超价观念 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根据。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没有逻辑推理错误,注意障碍,注意增强:为主动注意的增强:神经症、躁狂状态、偏执型分裂症 注意涣散:为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稳定性降低所致。神经衰弱、分裂症、多动症 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 。神衰、意识障碍、脑器质性

9、精神障碍 注意转移:主要表现为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 注意狭窄: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记忆障碍,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 记忆减退:是指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临床上较多见(识记、保存、再认、再现。区别就是前者有意识后者无意识。) 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 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 虚构: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

10、缺损,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痴呆: 全面性痴呆大脑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散性器质性损害,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均受到损害,从而影响患者全部精神活动,常出现人格的改变。定向力障碍及自知力缺乏(如阿尔茨海默病) 部分性痴呆大脑的病变只侵犯脑的局部,如侵犯大脑血管的周围组织,患者只产生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困难等,但其人格仍保持良好,定向力完整,有一定的自知力,可见于脑外伤后以及血管性痴呆的早期 (如血管性痴呆),假性痴呆:临床上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称之为假性痴呆 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

11、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拟幼儿的言行为特征 抑郁性假性痴呆: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在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痴呆早期的症状,如计算能力、记忆力、理解判断能力下降、缺乏主动性。,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前者称为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力,后者称为自我定向力 定向障碍:对环境或自身状况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定向障碍多见于症状性精神病及脑器质性精神病伴有意识障碍时,情感障碍,情感性质的改变 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自我感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欢乐 情感低落:患者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

12、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黯,没有兴趣,严重时悲观绝望而出现自杀观念及企图,焦虑: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患者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至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恐惧:是指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情感波动(稳定)性的改变,情感不稳:表现为情感反应(喜、怒、哀、愁等)极易变化,从一个极端波动至另一极端,显得喜怒无常,变幻莫测 情感淡漠: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 易激惹:表现为极易因小事而引起较强烈的情感反应,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暂 情感脆弱:极易感伤。,情感协调性的改变,情感倒

13、错: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 情感幼稚:成人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变得幼稚,缺乏理性控制,反应迅速而强烈,没有节制和遮掩,意志障碍,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困难,用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增强:指意志活动增多(如夸大妄想的基础上不停的给上级写信) 意志减弱:指意志活动的减少,常伴不愿活动、对周围活动无兴趣、情绪低落。见抑郁症慢性分裂症 意志缺乏: 指意志活动缺乏 ,是“减弱”的加重。 犹豫不决:表现为遇事缺乏果断,常常反复考虑, 不知如何是好 矛盾意向: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相反的相互矛盾的意向和情感。 意向倒错:患者的意向活动与一般常情相违背,导致其行为无法为他人所理

14、解。例如,患者吃粪便、喝尿、喝痰盂里的脏水等。,动作与行为障碍,一精神运动性兴奋: 指动作和行为增加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时称作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并和环境密切配合(如轻躁狂) 2.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 主要是指患者的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如青春型),二精神运动性抑制: 指行为动作和言语活动的减少 1.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以缄默、随意运动减少(缺失)以及无精神运动反应为特征的状态:紧张型、严重抑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蜡样屈曲:是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的,患者的肢体任人摆布,

15、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 (可空气枕头) 3.缄默症: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有时可以手示意或执笔表达:分裂症、癔症 4. 违拗症: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主动、被动),三刻板动作:指患者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 四模仿动作: 指患者无目的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存在,见于紧张型 五作态:指患者做出古怪的、愚蠢的、幼稚做作的动作、姿势、步态与表情 六强迫动作:在某种难以抑制的意向影响下发生动作,主观上认为没有现实意义,但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苦恼。 七抽动:不自主、快速、刻板的肌肉群运动:

16、挤眼皱眉缩鼻点头耸肩或喉部发声、重复言语。,意识障碍(对周围环境),一清晰度下降 嗜睡: 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较轻微 ,刺激后复睡,生理反射存在。 混浊: 意识清晰度轻度受损,患者反应迟钝、思维缓慢,注意、记忆、理解都有困难,有周围环境定向障碍,能回答简单问题,但对复杂问题则茫然不知所措 昏睡:意识清晰度水平较前者更低,环境意识及自 我意识均丧失,言语消失。反射减弱,可出现不自主运动及震颤。,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以痛觉反应和随意运动消 失为特征,可引出病理反射征 二。范围缩小 朦胧状态:指患者的意识范围缩窄,同时伴有意识清晰度的降低(神游、梦游) 三内容改变 谵妄状态: 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 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视幻觉及视错觉的内容多为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性的情境 梦样状态:指在意识清晰程度降低的同时伴有梦样体验,意识障碍(自我意识障碍),1.存在意识(我确实存在) 2 .能动意识 (我能控制和支配自己) 3 .同一性意识 (过去和现在是同一个我) 4 .统一性意识(不同的角色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