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506624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关于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关于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关于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关于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中小学生“流水帐”作文问题的初步研究 内容提要:语文教师对“流水帐”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和肯定其在写作中的价值和作用,积极引导和督促学生修改好每一篇“流水帐”作文,利用范例教学法,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素养。关键词:“流水帐”;价值和作用;引导和督促;范例教学我们语文教师在批阅叙事类作文时,遇到最多的有问题作文恐怕就是“流水帐”了。尽管我们有些老师尽全力去“剿杀”,但总是屡禁不止,难以除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流水帐”的确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令许多老师头痛不已,但它并非是一个不可解决的问题。俗话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根据

2、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发展规律,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审视和观照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仔细琢磨,认真观察,勤于积累,不断挖掘,反复推敲,善于总结,充分开发和利用周围的写作资源,调动一切可以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手段和方法,使之具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积极的写作态度以及坚韧的写作意志品质,就有可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流水帐”为好文章。一、对“流水帐”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和肯定其在写作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对于“流水帐”,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忧心忡忡,甚至于视若洪水猛兽。学生们毕竟是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他们在认识之初,真伪不辨,主次不分,是在所难免的。写作,作为认识的一种

3、表现形式,当然也不例外。“流水帐”就是由于学生们认识不足而导致的。不要小看“流水帐”,它对于学生写好作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首先,“流水帐”能暴露出学生身上所存在着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前面所讲的认识上的问题,也包括写作技巧、写作能力、写作习惯、写作态度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教师只有在弄清楚这些问题之后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也只有明白自己作文的症结所在,才能进行有效的修改。否则的话,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能像一只无头苍蝇,乱碰乱撞了。其次,“流水帐”还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管好不好,“流水帐”也是学生观察、思考、领悟、感知的一种结果。有些学生在写作之前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发挥了联想

4、和想象。欧阳修说:“作文之体,初欲奔放。”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只有让思维像脱了缰绳的野马,自由地驰骋,再插上联想和想象的双翼,任意飞翔,才有可能使大量的丰富的材料呈现在眼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更具有缪斯天性。这是一笔宝贵的智力资源,不可忽视和浪费,不可摧残和扼杀。虽然学生“流水帐”中的材料有些散、有些乱,鱼龙混杂,甚至于似是而非,但它们当中却蕴涵着一定的主题因素,也可能是捕捉灵感的一个向导、一丝线索。有些材料,虽然在这一次作文中应该被删掉,但有可能对下一次作文起大的作用。第三,放手让学生把“流水帐”写出来有利于激发和培植学生的写作兴趣。刘锡庆教授说:“开始要放,写好放胆文。放开心灵,放

5、开手脚,放开文笔,随便写,写得越多越好。不要过早讲规矩,要多鼓励,到一定程度,才加以收束。小学、初中都应当放。现在的作文放得不够,收得太早。开始要以鼓励为主,多就少改,少用自己的思维去改,更不要泼冷水。”我们宽容和善待“流水帐”,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学生,而是为了减少对学生自主写作的束缚,让学生易于表达,让学生学会珍视自己的精神劳动成果,使他们对习作或写作逐渐产生兴趣,树立信心。这一意义要超过每一次习作或写作成功的本身,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所应该做到的。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和鼓励学生们毫无顾忌地把“流水帐”写出来!二、积极引导和督促学生修改好每一篇“流水帐”作文“流水帐”之所以被称为

6、“流水帐”,主要是因为无明确的中心,不分主次,或空泛干瘪,或蔓冗芜杂,或只有现象的罗列而没有真情的流露、创意的表达。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教师可以在遵循“多就少改,少用自己的思维去改,更不要泼冷水”的原则下。积极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修改:1明确中心,选定叙述的重点。近年来,在经我辅导、推荐下刊登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上的几篇习作,当初几乎都是“流水帐”,几乎都是用上述方法修改出来的。例如,刊登在中国少年报(素质教育特刊、1999年10月31日)中的帐篷学校一文,在初稿中,小作者把她在我县幸福乡采访到的情况几乎都写了进去,诸如幸福乡受灾人口是多少,全乡中小学校受损的情况、幸福乡地理位置特点等。小作者想

7、把每一方面情况都告诉读者,但哪一方面又都没说清楚。看完初稿,我问小作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她说是小朋友们在王家山头帐篷里学习的情形。我说:“那你就把它作为重点来写吧。”在我的启发下,小作者很快就写出了幸福乡几百名小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冒着高温酷暑在帐篷里刻苦学习的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幸福乡人民抗洪救灾的坚强意志以及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并定名为帐篷学校。稿子寄出以后很快就被中国少年报采用,并刊登在头版的最醒目处(改文附后)。2对材料作必要的删削有些作文材料庞杂,有说服力的材料和一些似是而非的材料混在一起,甚至被淹没。艺术创作上有句名言:在大理石上刻出人像,无非是把

8、不是人像的部分剔除罢了。作文的删削材料与雕刻相通。作家魏巍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时,曾把原先写好的二十几个事例删成三个。虽然只有三个事例,却有振聋发聩、撼人心魄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例如,蔡瑞旋同学在写老师的教鞭这篇作文时,在原文中不仅写了“我”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情景和太阳能给“我”家洗浴所带来的种种便捷和快乐,而且还写了“我”把“我”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剩下的一截铝塑管带到学校当剑耍,被老师没收去当作教鞭的经过;不仅写出了这一教鞭在老师手中所发挥的奇特的作用,而且还写出了“我”对老师手中这一教鞭的好奇、困惑、向往的心理活动。应该说,这篇作文写得是很全面的。但是文章把“我

9、”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经过及其作用写得那么详细、具体,显然是多余的。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删削,文章陡然精粹起来,不仅文字简洁,主题集中,而且视角独特,富于新意(改文附后)。3披沙淘金,寻找亮点,把它加以扩充和放大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学生写不好作文,问题往往就出在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由于缺少这双眼睛,即使身处美的事物之中,也难以发现美,更不用说去捕捉美,去表达美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认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努力从生活中汲取写作营养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发现美,寻找出一个个“亮点”,加以深入地挖掘。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内容,才有新意,才有个性。请看下面这篇作文:今年暑假,我到了农村奶奶家。我见奶

10、奶一天到晚都在忙,挺辛苦的,便想给她放鹅,帮她一把。可是,我还没靠近鹅呢,一只大白鹅就跑来咬我一口,把我吓得要死。我不敢再放鹅了,只好在奶奶放鹅时跟在她的后面。就这样过了五、六天,奶奶家的鹅跟我闹熟了,它们不仅不咬我,而且一见到我还亲热地叫着,有时似乎还央求我喂食给它们吃。不久,我学会了放鹅。快要开学了,我离开奶奶家时,特地去鹅圈看了它们几眼。这篇作文是吕婷同学在“新世纪我能行”系列体验教育活动中写的。读了这篇作文,我问她:“那只鹅是怎样咬你的?你被咬时有什么反应?奶奶放鹅时你跟在她后面都做了些什么?”根据这些问题,吕婷同学对这篇作文作了多处多次修改,对许多亮点作了进一步地挖掘和补充。修改后的

11、作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在放鹅过程中所看到的一幅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农村生活图景,真切地表达出了“我”战胜胆怯,学会放鹅的快乐和自信,凸现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与神奇。后来,这篇作文在全省“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征文中获得优秀奖(改文附后)。三、在引导学生修改“流水帐”作文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也许有的老师认为,从上述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写好一篇作文之后,这一次的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任务也就完成了。如果仅仅满足于此,而且一次又一次这样重复的话,那我们还是不能摆脱每一次作文训练都要批改大量的“流水帐”的烦恼,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许多老师包括一些专家都认为,

12、学生作文写不好,主要是平时练少的缘故,所以总是要求学生多写多练,最好是天天练,每天至少写一两篇。这种要求,这种做法,在过去也许可行,但在今天就未必行了。大家都知道,我们正处于知识急剧膨胀的时代,学生们所要学的东西真是太多了,而他们学习时间(包括习作时间)是有限的,叫学生多写多练甚至每天写一两篇作文,那不挤占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不过度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才怪呢。作文篇数布置多了,学生一天到晚忙于应付,或闭门造车,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或死抱着一本本作文选不放,东拼西凑,甚至整篇照抄,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去总结。这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而束缚了学生发散思维

13、的手脚,不利于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扼杀了他们的缪斯心性,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刻不容缓。”教育部xx年6月8日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我们指导学生把“流水帐”变成好文章,其着眼点不仅仅是在写好这一次或这一篇作文上,更在于写好这一类作文,引导他们把握这一类作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基本写作

14、规律,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写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方面,德国教育家根舍因创立的范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根治“流水帐”的有效办法。具体说来,可分为四个步骤:1、精心选择训练项目和训练内容,引导学生搞清楚这一篇“流水帐”为什么要这样修改,是从哪些方面修改的,修改后的作文与原文有什么异同,具有哪些特点。这是范例地学习“个”,即通过范例的、典型的、具体的、单个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2、在变“流水帐”为好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类,比如这是写景的还是写人记事的,是以议论为主的还是以议论为主的,是写静态事物还是

15、写动态事物的,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还是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类作文的基本特征。这是范例地学习“类”,在第一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推断,认识这一类事物的共性。3、要求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作文练习,能够归纳出这一类作文的基本写作要素,写作方法以及这一类作文的基本的框架结构,进而认识这一类作文的基本的写作规律。这是范例地掌握规律和范围,要求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事物的规律性。4、通过教师批阅讲评、生生互改互评、组织召开写作经验交流会、优秀作文展示等手段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能够舔尝到写作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认识到写作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把写作

16、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而不是老师所强加的任务。这是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关系和切身经验的知识,使学生不仅了解客观世界,也认识自己,提高行为的自觉性。以上四步,能很好地解决知识的量的急剧膨胀与人的有限的学习时间、能力之间的矛盾。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严格地按照上述四个步骤进行的话,对于学生来说,就可以在今后的写作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教师来说,就可以以一当十,以点带面,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可以免掉教师在每一次作文训练中都要批阅大量的“流水帐”的烦恼,可谓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所以说,作文练习宜少而精,不宜多而杂、多而乱。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流水帐”里不仅有学生可以习得的好文章,更有我们教师作文教学艺术的好文章。这不是更深一层意义上的化腐朽为神奇吗?主要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7月2、扬再隋主编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出版3、袁桂林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4、黄建成袁立庠主编中学作文教学法1998年出版5、李莉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