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20.2.2 菱形的性质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3504391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20.2.2 菱形的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20.2.2 菱形的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20.2.2 菱形的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20.2.2 菱形的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20.2.2 菱形的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20.2.2 菱形的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册20.2.2 菱形的性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20.2.2 菱形的性质 授课学科 数学:授课年级: 八年 授课教师: 韩永凤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菱形的概念及菱形的性质,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概念及性质之后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为以后的几何知识的学习作必要的知识储备,本节课渗透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概念及性质的学习为基础,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储备,对于菱形的性质,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活动,沿菱形的对角线折叠、旋转中发现到,但对于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区别与联系,还需通过多种方式辨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菱形的概念以及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掌握菱形的

2、性质,并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计算,了解菱形即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能力目标认识菱形的本质特征,能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欣赏观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感受身边的数学,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培养主动探求、勇于实践的精神,同时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激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菱形的概念和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与平形四边形的性质的区别的理解及菱形的性质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手段: 通过引导预习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活动

3、,提高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动手实验,探究新知,采用折一折、转一转的活动,来发现感知总结性质。设计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人人都有事干,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勇于动手探求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而达到深刻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的目的。教学流程:一、复习:什么是矩形?它有什么性质?二、预习检测: 1 菱形的定义是什么? 有一组邻边_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 根据菱形的定义可知,菱形一定是_(图形名称),所以具备这类图形的所有性质,而且

4、必定有一组邻边_; 性质定理一:菱形的四条边都_; 性质定理二:菱形的对角线_,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_;三、创设问题情境,再认识探索新课内容 1、学生观察体会,教师引导并板书正确的定义。(多媒体展示) 如果将“平行四边形”改成“四边形”,该如何给菱形下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菱形的性质2、教师演示,学生对折菱形,探索菱形的性质通过对折,旋转,你发现菱形有什么样的基本性质呢? (从边、角、对角线思考),学生操作、观察、思考、交流, 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板书菱形的性质。(多媒体展示)3、 菱形的性质(2) 证明定理4、探究菱形的面积公式5、问题:请同学

5、们找出菱形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特有的性质。 (学生思考后回答)四、范例分析,加深理解 多媒体展示; 例1:在菱形ABCD中, B= 0,对角线, 求菱形的周长。 教师分析所用知识点及方法,学生说出步骤2、检测总结: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cm,cm 求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学生观察图形对照条件,思考、交流,代表发言说出解题思路,五、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用多媒体展示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六、课堂练习,再次巩固新知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2.菱形ABCD中ABC60度,则BAC_。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 )A.10cm B.7cm C. 5cm D.4cm七、板书设计: 菱形的性质菱形 对称性 边 角 对角线性 对边平行 对角相等 互相垂直且平分 轴对称图形 四边都相等 每一条对角线质 平分一组对角教学反思:采用预习学习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本课利用多媒体演示剪纸、菱形的对折和旋转,形象、生动、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节约了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操作、思考,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引导这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新课改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