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镇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500122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城镇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以城镇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以城镇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以城镇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以城镇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城镇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城镇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城镇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以城镇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小城镇是手段,不是目的,是现阶段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条不可逾越的必经之路,这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从而达到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繁荣,进而成功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支点,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的一个战略突破口。近年来,我市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着力点,以小城镇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为支撑,紧扣发展这个主旋律,围绕“造城兴业,活镇强市”的发展战略,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壮大“支撑”活“载体”,搞活“载体”促“支撑”,三位一体,共兴共荣,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培

2、育龙头企业,壮大乡镇经济实力,夯实了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促进了我市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是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市在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中紧紧抓住规划这个龙头,按照“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从规划布局、绿化品位、人文环境等方面反映出每个村镇的个性和特色。把单个城镇的发展纳入全市城镇体系的整体规划当中,做到科学规划,统筹部署,协调发展,准确确定了农业产业化带动型、乡镇企业带动型、旅游带动型、国道带动型、边贸带动型、国有大企业带动型等城镇发展方向。在自然景观的塑造中,山地小城镇以山造景,塑造地域性、民俗性、民族性的小城镇景观;平原

3、、丘陵小城镇因地变景,以堰塘粮田为基调色,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创新建筑形式,形成平原风光;在建筑设计上,注重民居特色,古建筑风貌,现代风格,西方流派的不同选择。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和实践,一座座独具特色的小城镇,在黄土岗山上崛起,初步实现了“五大转变”:即从发展小城镇向培植区域中心镇转变;从重视小城镇建设向村庄建设延伸转变;从注重扩大外延向城镇建设内涵转变;从着眼于规划建设向严格管理转变;从小城镇发展梯次推进向整体联动推进转变。100多万“泥腿子”“洗脚上田”“换脑进城”,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历史性跨越,43的人口城市化率,高出全省近十个百分点。一、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城镇。在小城镇建设中,我们借助小城

4、镇的区位、交通、通讯和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实施龙头带动、科技带动、市场带动、外向带动、品牌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载体和纽带作用,把小城镇建成农业产业化的加工中心、销售中心和新产品开发中心。为重点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全市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为200多家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这些企业年创产值60多亿元,年实现利税5.5亿元。围绕龙头企业开发生产基地620万亩(含山场、水面),开发名优农副产品200多个,其中21个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牌,形成了龙头在城镇,基地在农村的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谷城县五山镇是

5、襄樊市的一个山区小镇,种茶、产茶一直是此地的主要产业,近几年,他们依托城镇造优势,在镇上发展茶叶加工、包装企业18家,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念茶经,实行一个集团管总(“玉皇剑”集团),一条龙生产经营,一个品牌创天下,建成茶叶基地3万亩,年产茶叶200多万斤。茶叶集团通过土地入股、合同购销、技术服务等形式,将90的农户纳入茶叶产业化体系,实行企业管理、逐级核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玉皇剑”茶被评为全省十大名茶,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000多元。襄阳区黄集镇依托自身农业大镇的优势,通过在城镇建设专业化的交易市场,并依托交易市场大力发展“两园三瓜一花”六大特

6、色产业。产业壮大后,他们又在镇上成立了经销公司,企业通过契约方式,与农民签订合同,农民按合同种植,企业按合同收购,用公司制农业的思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产业发展壮大后,其吸引力、辐射力同步增强,又吸引了大批客商到黄集运销农副产品,从而又使该镇形成了鄂西北农副产品的一个重要集散地。实现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年财政收入达3500万元,位居全区11个乡镇之首。另一方面,小城镇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大转移。目前,全市小城镇已吸纳近百万农民(其中今年有近2万人)进镇落户,小城镇已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大批的农民进镇务工经商为农业分工分业创造了条件,进入小城镇的农民转出耕地8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

7、的12.8;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据统计,全市种植20亩以上的农户增加到8万多户,占总户数的1/10;种植面积16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4;创产值17亿元,占种植产值的1/3,专业村由97个增加到317个。枣阳市兴隆镇成立了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公司,反租土地200亩,多方筹资200多万元,兴建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引进世界先进品种,聘请全国一流的专家做技术指导,实行农民承包,企业化管理,亩平纯收入510万元,最高的达到17万元。二、乡镇企业带动型城镇。我们针对乡镇企业重复建设、布局分散、机制退化等突出问题,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调整结构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实施乡镇企业“二次

8、创业”。调整结构主要是优化区域布局,引导乡镇企业逐步向小城镇的工业小区集中,彻底改变乡镇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传统模式;强化优势产业,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向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集中,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集中,充分利用存量资产,形成发展的新优势。老河口市仙人渡镇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工业园区的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一是依托沙石资源优势,构建了预制建材工业园区;二是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构建服装纺织工业园区;三是依托资本积累与流动优势,构建了酿酒经济园区;四是依托汉江水土优势,构建新奇特果蔬产业化园区。其中前3个园区集中于镇区,占地面积为镇区面积的一半,构成了小城镇的主体

9、框架。xx年3区实现产值10亿元,占全镇乡镇企业产值的75,占镇区乡镇企业产值的95。枣阳市吴店镇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兴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先后投资90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企业实行专线供电,吸引了21家镇办工业企业和11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进入小区,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区内初步形成了机械、纺织、化工、造纸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10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去年区内工业产值达4.8亿元,在全镇工业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一。谷城县石花镇是鄂西北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石花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大力实施“兴工强镇、科技

10、兴镇、建设名镇”的发展战略,使石花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他们先后筹资过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占地40亩的综合农贸大市场;扩建了日供水能力2万吨的自来水厂;兴建了一栋可容纳300余人住宿的宾馆;架设了11万伏高压输电线路;兴建了一栋电讯大楼和一座高达68米的数字程控电话塔,使程控电话装机容量由4000门增加到20000门,在原电视差转站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一个有线电视台,可同时转播24套节目;兴建了一座容纳500余人的县二级汽车客运站,日客运量达1.2万人次;在镇东、中、西出口兴建三处景点,4条主要街道安装路灯350盏,硬化路面188220平方米,主干道硬化率达98,修建排水管道

11、12950米。兴建水冲式公厕15座,购置环卫车辆3部,增设果皮箱400多个,并已建成了绿化、市场、学校、医疗和文化设施,城镇的服务功能日辏完善。城镇建设的发展带动了石花镇经济的振兴。目前,该镇依托城镇创造的良好环境,兴办各类大、小企业近百家,从业人员近2万多人,初步形成了纺织、蓄电、机械、化工、冶炼、电子、建筑建材、彩印装璜、水泥、家具、造纸等行业,产品高达1000多个品种的发展格局。xx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财政收入27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600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现石花镇获得了“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先进镇”的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乡镇企业东

12、西部合作示范区。截止目前,全市在小城镇兴办工业小区150多个,其中省级小区10个,国家中西部合作示范区1个,70左右的乡镇工业企业集中在小区,围绕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组资产15亿元。目前,全市有85的企业进行了改制,盘活资产存量70多亿元,全市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06.22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5.6,乡镇企业上缴国家各种税金4.55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6.25。乡镇企业作为产业建设的代表,最先根植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小集镇,撑起了城镇的骨架,小集镇又通过乡镇企业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发展为具有现代气息的小城镇,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托,互为反

13、哺,带动了我市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三、旅游带动型城镇。吴店镇是一代明君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里,从西汉末年建镇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城镇建设规划的编制中,我们注重发掘千年古镇这一历史文化底蕴,发挥高起点规划的龙头效应,带动城镇高品位建设。“白水遗龙种、春陵郁帝基”,白水文化渊源流长,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充分利用白水历史文化优势,在规划中注重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注重将经济功能和历史文化功能相结合。在滚河桥北规划了工业小区、商贸小区、肖湾农贸市场、粮食批发市场等经济功能区。同时,把与城镇紧紧连接的白水寺风景名胜旅游区作为文化功能区,并在建设中突出帝乡人文特色,再现“龙飞白水”的历史风貌;二

14、是注重古镇遗韵与现代气息相结合。对桥南老城区,加强了仿古街详细规划的编制和仿古建筑的图纸设计,并对古建筑较多的老东街进行保护,禁止随意拆建古建筑。形成了“青砖码头墙、红梁花格窗、飞檐琉璃瓦、家家开店堂”的古建筑风貌。在桥北商贸小区、瑞春园居民小区,大力推广新颖别致、风格独特的建筑模式,精心设计出一批庄重典雅、气势恢宏的欧式建筑式样。使整个城镇新老结合、动静结合,凝固的诗句与跳动的音符交融,既保持了浓郁的古镇韵味,又充满着强烈的现代气息。城镇建设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每年仅旅游门票收入就达50多万元。枣阳市太平镇走的是“旅游促贸”的发展路子。他们以唐梓山被确定为“湖北省旅游定点单位”和“

15、道教圣地”为契机,投入100多万元,建成唐梓山风景旅游开发区,同时他们又开发了旅游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莲花堰湖水风光、镇人民广场等旅游景点,使唐梓山莲花堰旅游农业科技园人民广场,紧紧围绕省道,一脉相通,如金线穿珠,构筑了旅游黄金开发带,形成了边贸经济大动脉和边镇大旅游的格局。每年三月初七唐梓山旅游节期间,吸引鄂豫两省十多个县市的15万游客,年旅游贸易额达2000万元以上,拉动了边镇商贸的大幅增长。四、建设国道带动型城镇。在国道带动型城镇中最典型的是襄阳区的双沟镇、枣阳市的七方镇、兴隆镇。这三个镇都座落在316国道沿线。国道成为他们发展经济的生命线。特别是双沟镇,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提出了“抓好

16、城建兴经济,振兴经济促城建”的发展思路,提升城镇的综合实力,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凝聚力,并迅速成长为区域农村社会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双沟镇是周边乡镇的中心镇,公路四通八达,人流、物流、车流量特别大,城镇管理的难度非常大。但是,双沟镇的领导认识到城镇环境卫生是一座城镇的脸面,因此,在整治环境卫生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成立了三十八人的环卫队,每天起早摸黑对街道进行普扫两次并做到全天保洁,当天产生的垃圾当天清运完毕。为了理顺市场经营秩序,双沟镇城镇办认真执行划行归市,定点定位经营,国道上严禁出店经营,主干道上不准乱占道经营。为防止车辆乱停乱放,影响交通,城建办监察中队始终坚守岗位,保障街道的畅通无阻,让各种车辆安全有序地通过双沟城区。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原来脏、乱、差的双沟变成现在规模空前、镇容美观、文明卫生、富有现代气息的小城镇,为双沟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目前,双沟已建成了鄂西北最大的粮油集散地,“买全国,卖全国”,为当地农民和农副产品走向大市场带来极为便利的条件。五、国有大企业带动型城镇。樊城区太平店镇,也是我市的一个经济强镇,他们走的是一条依托国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