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489785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下)转折点五:“里根复兴”,日本泡沫经济的兴起和世界毒品贸易的增长鉴于“利率冲击”给美国带来的破坏性打击,美国迫切需要将信贷和投资重新导入工农业,复兴核技术和其它高技术部门,重建国家的基础设施。1981年末,拉鲁什开始创定一项旨在发起一次基于防核打击武器系统的技术核战略革命的全面计划。拉鲁什建议利用这些军事技术的民用“副产品”和以月球、火星为目的地的载人空间技术发展计划,完成一次美国经济整体的现代化和转型。1983年3月,里根采纳了拉鲁什计划中的关键部分,提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sdi,即战略防御计划)。星球大战计划在结束冷战

2、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还带来了许多技术创新。然而拉鲁什的更广泛的经济政策却没有被采纳。事实上,在英裔美国权势集团的影响下(以财政部长唐纳德。里甘为代表),里根政府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政策。“里根复兴”的战略就是为史无前例的金融泡沫膨胀打开闸门。这是由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的:增加两倍的债务,从1981年的9980亿美元增至1989年30000亿美元;大幅度解除对金融和银行系统的管制;制造巨大的房地产泡沫,银行对房地产的贷款在19861990年间增长了几乎一倍;允许投机者使用“垃圾债券”和“杠杆买空交易”等手段接管和疯狂掠夺美国工农业企业的财产;通过偿债、第三世界流动资本流入和日欧基金的流入,大大

3、增加了美国的资本流入。解除银行管制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美国3000多家储贷银行中制造了灾难性的泡沫。这些银行的经营活动以前主要限于以法定的低利息向购房等长期购买活动提供支付手段。1982年的一项新法令取消了种种限制。为了争夺投资者和存款人,加上一些其他因素,这些银行开始了疯狂的投机。在80年代后半期,房地产泡沫破灭,储贷银行体系事实上已破产。到1989年,超过400家银行宣布无清偿能力,其余银行也仅靠紧急合并和3000亿美元的政府基金的注入才得以幸存。这些还只是疯狂投机中涨涨落落的一部分,这种投机在一步步走向1987年10月大崩溃的过程中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整个80年代,在解除管制和税法改革的

4、刺激下,华尔街沉醉于以“垃圾证券”和“杠杆买空”为特点的投机和掠夺迷狂之中。美国政府没有设法切除正在毁掉仍然健康的美国工业公司的投机毒瘤,反而积极鼓励投机者,并采取措施向海外输出泡沫。日本是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根据一个流行的神话,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的惊人增长是日本不公平贸易行为的结果。但真正的原因是卡特、里根和布什政府治下美国自“利率冲击”以来一系列反工业政策所导致的美国工业基础的倾圮。美国经济早已绝对依赖于日本和德国工业设备的大量供应。日本面临要它将上万亿的美元注入美国金融市场以支持美国“复兴”的巨大压力,为了同一目的的日本还必须在亚洲吹起一个新的金融泡沫,即所谓的“日本泡沫经济”。这一过

5、程的转折点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继英国之后,日本成为美国第二大的金融和资本支持国。与此同时,传统上是实物贸易和工业导向的日本银行体系,开始越来越深地被吸入日本和亚洲其它地区的房地产泡沫中去。1985年至1990年,日本银行的贷款的总规模增长了三倍,但流入生产性部门的贷款比例从38缩减至25(1965年,日本最大的150家银行的63的贷款都投向生产性部门)。这为1990年日本的银行危机做好了准备。导致日本“泡沫经济”“起飞”的政策转向,自然对东亚国家和其它国家有负面影响。在80年代,长期的工业和基础建设投资被削弱了,这有利于通过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和新兴证券市场来快速赚钱的政策。这一点在泰国相对较

6、早地显露了出来。曾经从石油出口中赢得了巨利的印尼和马来西亚在1986年的油价大跌中遭受重创。到1990年初,东南亚的经济小虎都已被完全吸入了全球性“新兴证券市场”泡沫中。这一时期另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是全球毒品贸易令人吃惊的增长。根据粗略的估计数字,毒品贸易的销售额从1977年的1750亿美元涨至1989年的5580亿美元。这也表明了为什么毒品贸易的钱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事实说明某些重要银行和金融家族深深地卷入了数十亿美元的毒品贸易资金的“管理”,他们是在延续一条自英中鸦片战争以来延绵不断的黑线。毫无疑问,美国及别国政府没能在80年代拿出制止毒品贸易扩张的有效措施,是同其保护和支持金

7、融体系中的投机泡沫这一政策分不开的。一些美国金融专家甚至在新闻访谈节目中公开宣称:采取措施制止一些大银行参与“洗钱”将危及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在拉美国家,以下诸因素之间发展起了密切的联系:债务危机;毒品生产和各地大毒枭势力的增长;恐怖主义和有组织暴动的增长。十分丑恶的事实是:美国毒品消费的增长,特别是80年代至90年代可卡因的流行,为哥伦比亚、秘鲁和其它拉美国家的毒品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而这些国家从毒品出口赚得的钱又间接地为偿还债务提供了资金。1980年至1988年,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的毒品生产提高了30至50.与此同时,imf的“结构调整”政策和债权银行加强的其它各项政策,大大削弱了

8、各债务国的政府,降低了大多数人口的生活水平,因此有利于贩毒组织和恐怖主义暴乱的生长。贩毒组织与拉美国家某些左翼暴乱之间有很强的联系。这些活动加在一起削弱甚至毁灭了政府等国家组织对imf的抵制。那些帮助制定和实施imf在拉美的政策的经济学家十分清楚这些事实。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担任玻利维亚政府经济顾问期间,曾实行过治愈通货膨胀的“休克疗法”。萨克斯的政策在降低通胀率方面的确很成功,但却导致生产和就业的大滑坡除了在毒品领域。萨克斯自己写道,他的关闭大量国有矿山的建议帮助建立了所谓“毒品经济”:由于没有其它收入,许多矿工只得加入到古柯生产中去。这个真实故事表明了全球“金融癌症”的一个普

9、遍特点:癌变的产生是靠社会道德和物质基础的自我毁灭,或曰“自食”(autocaibalization)来喂养。转折点六:1987年的大崩溃,全球化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纽约股指暴跌508点,这是历史上最大的跌幅。这个事件本应成为一个信号:停止导致投机泡沫的政策,恢复1966年前对实物经济的重现,实施全球的金融和货币改革。不幸的是没有任何有意义的措施被采取,金融癌症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方面,一种新的投机形式,即“衍生金融手段”开始在全球金融交易中扮演主要角色;另一方面,对于用来支撑泡沫的资本的追求也越来越狂热。事实上,通过“垃圾债券”和“杠杆买空交易”掠夺美

10、国及其它国家工业财富的白热化表明,现有的货币利润流入已不足以支撑越来越大的泡沫。尽管美联储不断降息以求增加流通,崩溃的过程仍然毫不衰减地进行。至1990年,一些美国最著名的公司纷纷破产。另一方面,美国和其它许多国家房地产价格大跌,这导致了银行体系整体的一系列危机。寻求更多资金以支撑泡沫的压力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政策中的决定性因素。日本被要求向美国金融市场注入更多的钱。1987年10月的大崩盘之后,日本中央银行继续降息,刺激资金流入美国财政部债券和其它对美投资。这对于保持美元在1988年竞选之年的稳定有大的贡献。对于不断增加的泡沫的压力的另一个反应是,尽可能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推动

11、货币、资本和商品市场的自由化。这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最终得以成功的主要动力。另一个措施是对于国有工业和基础设施的迅速“私有化”。拉美国家从国有资产的私有化中所得到的收入,从1989年的14亿美元飞升至1990年的73亿美元,再升至1991年的180亿美元。尽管私有化的收入同拉美国家的外债相比仍嫌太小,它却有助于在这些国家的实物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之时保持“债务泡沫”的稳定。然而,对于全球金融泡沫而言,一个大得多的资本由苏联解体和东欧国家市场的开放提供。这些国家里采取的经济政策,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历史转折点。1988年10月,拉鲁什在柏林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预言了苏联的解体和德国的统一。他强调了统

12、一后的德国在东欧经济重建中所应起的决定性作用。随后的一年里,拉鲁什和他的伙伴一道起草了一份详细的在东欧创造经济奇迹的“生产三角方案”,它以高技术的交通、能源、水利和通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为基础。拉鲁什强调,实现这一方案的关键在于按照他19791979年对欧洲货币体系所提出的建议进行欧洲银行和金融政策的改革。拉鲁什警告说:“迄今为止,欧洲和日本仍设法使自己避开了过去25年中统治着美国和英国金融政策的那种无理性。但是这样一个临界点已即将到来:届时英美和国际性的金融体系都将崩溃,苏联体系也面临危机,而前二者又将给日本、欧洲和其它地区带来不可避免的衰退。如果日本人和欧洲人坚持目前的银行和金融政策,那

13、么就不会再有什么稳定的岛屿了。”在1989至1991年这段关键日子里,东西欧都潜在着对“生产三角”方案的可观支持力量。然而,存在着对这项政策的激烈反对,尤其是在英国。像拉鲁什所强调的那样,欧亚大陆上一轮新的、工业性的发展高潮将意味着与目前主导性的英美政策的决裂;它不仅将影响资本流入金融泡沫,同样重要的是,它所要导致的德、俄、东欧经济联盟被认为是英国的战略利益所不能接受的。在19891990年,这一点不断为撒切尔首相和其它英国发言人所阐述。英国用尽所有可能的手段,来破坏“生产三角”计划并将所谓的“全球化”强加于东欧和前苏联地区。完成这一企图的重要工具就是imf和所谓的“休克疗法”。在国际货币基金

14、组织和撒切尔、布什政府的压力下,休克疗法被以不同的方式在俄国和所有东欧国家实行,其始点就是著名的“波兰模式”。对于前苏联,“休克疗法”事实上等于经济自杀。从1991年起它以导致如下后果:超级通货膨胀,它事实上在极短时期内毁掉了人民的全部存款,做为此种通胀结果的、迅速的经济“美元化”;外国产品充斥国内市场,国内生产者遭到灭顶之灾;食品供应的60以上依赖进口;伴随着强大的有组织犯罪,一大部分国家财富流入了少数俄国新贵和外国利益集团手中;教育、科研和医疗保健水平大幅下滑,犯罪率和人口因病死亡率大幅上升;在不同生产部门,实物生产和投资跌至只有改革前的3040;大部分技术上最先进的工业部门受到破坏;大规

15、模的物质财富储备(特别是原料和初加工品)变现,许多东西在世界市场上以远低于其生产成本的价格被出售;俄罗斯外债大量增加。从生产和多数人的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看,俄国和东欧经济改革的灾难性失败,不能仅用旧体制所遗留下来的问题来解释。真正不幸的是,这些国家的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撒切尔、布什政府以及英美金融势力的控制,被他们不惜代价地用来支撑其金融泡沫。很难找到可以信赖的估计,但毫无疑问,过去7年中从前苏联集团流向西方的财富其净值超过2000亿美元。转折点七:德国经济危机,“衍生金融工具”以及金融癌症迅速的全面扩散正像拉鲁什所预计的那样,“生产三角”计划若不能实施必然会在西欧导致一次大的经济危机。事实上,德

16、法两国正经历着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部分人,包括一些专家,省城:德国德危机是两德重新统一的结果,特别归因于重建东德的高昂费用。这个解释是不准确的。如果在不同的国际局势下,统一是能带来巨大经济增长的。危机的主要原因如下:首要的是,英国使用了一切手段来削弱德国,并竭力阻止德国将在其中扮演中心角色的欧洲重建和现代化进程;在英美集团的压力下,德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以长期工业和基建项目来促进发展的方法,转而拥护激烈的“自由贸易”政策和对苏东地区的“休克疗法”;由于这种“休克疗法”,苏东地区的投资水平大降,导致了对德国订货的减少;东德工业失去了以前东欧和苏联的订货,传统的贸易关系被打破;在英美的压力下,德国放弃了其银行体系以工业为导向的传统,转而采取了英国模式。德国最大的银行的首脑阿尔弗雷德。赫尔豪森于1989年11月被暗杀,这大大加速了银行体系的转向。赫氏是坚决反对将德国银行牵扯进英美的金融泡沫中去的。德国快速地衰落,日本工业结构也在“泡沫经济”的影响下不断劣化。这样,世界上于深染最后两个相对健康的工业经济也终沉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