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340965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2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6.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l、在一个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相不影响。2、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有关位移和速度的合成、分解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红蜡块的运动的实验,观察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具有团体精神。教学重点1、 明 确 一 个 复 杂 的 运 动 可 以 等

2、 效 为 两 个 简 单 的 运 动 的 合 成 或 等 效 分 解 为 两 个 简 单 的 运 动 。2、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难点1、分运动和合运动的等时性和独立性。2、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实验演示,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CAI 课件、录像片,演示红蜡烛运动的有关装置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关于合成和分解的问题我们已经学过,是什么的合成与分解呢?学生回答: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师活动:继续提问: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时遵循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活动:引入课题今天我

3、们学习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又是如何进行的呢?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呢?(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2 -在物理 1 的学习中,我们是如何定量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如研究物体运动的时间和时刻、位置和位移速度的变化等情况。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学过的知识,讨论并回答。在参考系中建立坐标系,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来研究。点评:教师可以投影以下图片唤起学生的思维。教师活动:继续提出问题:如果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应该建立怎样的坐标系?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师活动:实验演示(演示两次):红蜡块的运动。1、管不动,红蜡块在注满水的长直玻璃管中匀速上浮

4、。2、红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管子匀速右移,观察蜡块的运动。学生活动:观察实验1、注意观察小蜡块的运动情况。2、注意实验时强调的问题。- 3 -3、在观察完成以后讨论思考下面思考题。上述三个运动哪一个的效果和另外两个依次进行的效果相同?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点评总结。教师活动:点拨归纳1、 课件演示模拟提升重物的运动过程,重点突出等效性、等时性。2、 结论重物向右上方的运动与先向上再向右依次进行的运动效果相同。这也说明重物的运动可看做是相同时间内向上和向右两个运动的合运动。概念介绍1、合运动是实际发生的运动,其余具有某一方面效果的运动则为分运动。2、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即同时

5、开始,同时结束。3、各个分运动具有独立性.即各个分运动互不影响。提出问题:蜡块向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向右随着玻璃管的运动也是匀速运动,那么蜡块向右上方的合运动也是匀速运动吗?合运动的轨迹是直线吗?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单凭观察不能确定以上问题。要确定合运动的性质需要进一步的定量研究。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推导出任意时刻 t 时蜡块的位置坐标。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建立坐标系独立推导蜡块的位置坐标.教师活动:如何得到蜡块运动的轨迹方程?指导学生推导出蜡块运动的轨迹方程,从轨迹方程看,蜡块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推导蜡块的轨迹过程。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计算出从

6、开始到时刻 t,蜡块运动的位移。位移是矢量,计算矢量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推导蜡块运动的位移。位移是矢量,计算时要注意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可以用位移与 x 轴的夹角表示位移的方向。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计算出从开始到时刻 t,蜡块运动的速度。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推导蜡块运动的速度。教师活动:点评总结。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教师活动:投影教材 36 页例题,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求解。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写出求解过程。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评。等学生完成例题的求解过程后,投影学生求解过程,和其他同学

7、一起点评。(三)课堂总结、点评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 4 -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四)实例探究1.通过观察课本中介绍的实验,思考下列问题:(1)红蜡块参与哪两个分运动?(2)分运动与合运动所用时间有什么关系?(3)合位移和分位移有什么关系?(4)合速度与分速度有什么关系?解析:(1

8、)红蜡块同时参与了两个分运动:在玻璃管中竖直向上的运动和随玻璃管水平向右的运动.(2)合运动与两个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所以所用时间相等.(3)合位移和分位移之间的关系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两分位移为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合位移为其对角线.(4)合速度与分速度之间的关系也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两分速度是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合速度为其对角线.2.初速度为 v0,加速度为 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看做哪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从该角度推导其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解析:可看做速度为 v0 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某时刻 t 两分运动的速度分别为 v0 和 at,且方

9、向相同,故合速度为 vtv 0at,运动一段时间 t 两分运动的位移分别为 v0t 和 at2,且方向相同,故合位移为1sv 0t at2.13.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解析: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4.合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系?解析:与合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有关.若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在一条直线上,合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合运动为曲线运动.课余作业1、课后讨论 P37“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2、完成 P37“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

10、。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教材分析- 5 -本节的地位比较特殊,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作为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常把复杂的运动看做是几个简单运动的合成。分运动的性质决定了合运动的性质与合运动的轨迹,通过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我们可把一个曲线运动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从而通过研究简单的直线运动的规律,进一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教学建议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运动都是比较复杂的运动,直接研究复杂的运动有一定困难,所以研究复杂运动时,人为地把它分解为几个简单的运动来研究,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中一定要做好实验,通过实验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总结出: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并初步向学生揭示两个分运动之间互不影响、各自独立进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该原理下节课教学中结合平抛运动的分解加以强化)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