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林业系统年度普法考试试题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3391897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年林业系统年度普法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09年林业系统年度普法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09年林业系统年度普法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09年林业系统年度普法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09年林业系统年度普法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年林业系统年度普法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年林业系统年度普法考试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林业系统年度普法考试试题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1物权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 、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2物权法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 ;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 批准可以延长。 3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 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4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 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

2、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5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自愿达成 的,应当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书面 协议; 内容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准许。6.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 ,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7森林法规定,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禁止在 和 内砍柴、放牧。8.违

3、反森林法规定,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超越职权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 、批准出口文件、 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关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未予纠正的,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可以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9防沙治沙法规定,在 范围内从事开发建设活动的,必须事先就该项目可能对当地及相关地区生态产生的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法提交环境影响报告;环境影响报告应当包括有关 的内容。10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凭 向政府指定的收购单位,按照规定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

4、品。11种子法规定,商品种子生产应当执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和种子 、 规程。12.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的,应当对承包方的 和 进行审查后,再签订承包合同。13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则,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开发未利用的土地;适宜开发为 的,应当优先开发成 。14农业法规定,禁止围湖造田以及围垦国家禁止围垦的 。已经围垦的,应当逐步退耕还湖、还 。15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农场、 、牧场、渔场除做好本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外,应当向社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16.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

5、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 、 等服务。17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 自然保护区的界标。18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规定,狩猎动物种类和年度猎捕量限额,由县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按照 的原则提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19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建设项目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提交的 中必须对此作出评价;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 时,应当征求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20植物新品种保

6、护条例规定,申请人按照规定缴纳审查费后,审批机关对品种权申请的 、 和 进行实质审查。21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可以在不同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建立 ,对测报对象进行调查与监测。22退耕还林条例规定,退耕还林所用种苗应当就地培育、就近调剂,优先选用 树种和 树种的良种壮苗。23森林防火条例所称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 和 。24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 ,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任务。25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规定,幼龄林、中龄林的抚育采伐,包括 抚育、 抚育和综合抚育。

7、26、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规定,进口或者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应当按照允许进出口证明书规定的种类、数量、 、 完成进出口活动。27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林地被依法征用、占用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林地灭失的,原林权权利人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申请办理 。28从境外引进的转基因林木用于研究、 、 或者 ,应当依照开展林木转基因工程活动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29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国家林业局依照有关规定向各地区、单位派驻 。30引进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种类及数量审批管理办法规定,禁止开展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的 活动。依法查没的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应当由当地 以上林业

8、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B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D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2关于行政许可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对依法不属于某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的行政许可申请,行政机关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应向当事人出具加盖该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B行政许可听证均为依当事人申请的听证,行政机关不能主动进行听证 C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

9、,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均应一律公开 D所有的行政许可适用范围均没有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3关于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均应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进行评价B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依授权行使行政处罚权和行政许可权C行政机关委托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的组织应当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D行政机关依法举行听证的,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许可决定4 行政诉讼过程中,在哪些情形下,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撤诉处理?( )A原告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B. 上诉人认为法院偏袒被告未经法庭许可

10、中途退庭的 C原告申请撤诉,法院裁定不予准许,经合法传唤拒不到庭的 D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的5森林资源中,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采伐的林木是( )A.国防林 B.革命纪念地的林木C.母树林 D.风景林6关于野生动物的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有哪些?( )A因科学研究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B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不必取得狩猎证C持枪猎捕的,必须取得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D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7.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规定,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未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

11、超越驯养繁殖许可证规定范围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A、没收违法所得B、处30000元以下罚款C、可以并处没收野生动物D、可以并处吊销驯养繁殖许可证8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优先承包经营权是指在同等条件下,( )A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成员有承包优先权B集体经济组织外部的成员有承包优先权C原承包人有承包优先权D农户与集体企业相比,农户有承包优先权9种子法规定,建立种子储备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种子质量,稳定农业生产B加大对种子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种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C维护使用者的合法权益D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10.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占用

12、或者征用防护林林地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公顷以上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地及其采伐迹地面积公顷以上的,其他林地面积 公顷以上的,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占用或者征用林地面积低于上述规定数量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A40 B50 C60 D70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物权法规定,土地上已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利的,未经用益物权人同意,土地所有权人不得设立地役权。( )2.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林地,改变被占用林地用途,在非法占用的林地上实施建窑、建坟、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种植农作物、堆放或排泄废弃物等行为或者进行其他非林业生产、建设,造成林地的原有植被或林业种植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