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351713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历 史 学 科 2019-04-24本卷分第卷(客观题)和第卷(非客观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客观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客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方框内。第卷 客观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之一 B.中国自身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主要原因 C.自然经

2、济的逐步解体表明中国被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D.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 D.戊戌变法期间3.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兴起的条件有政府的鼓励提倡 外资企业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A. B. C. D.4.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棉纺织企业。它们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推动了中国重工业的发展 C.都是清政府创办的军事工业 D.都推

3、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5.1873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A.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B.得益于清政府放宽对设厂限制C.属于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工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6.观察下列图表,18951913年我国出现这种经济状况的历史背景主要是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C.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 D.民众自发的抵制日货运动7.1905年由美国华工续约问题而引发的波及全国、轰动中外的“抵制美货”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产的“国货”与美国

4、产的“美货”开始成为两个相对的政治符号,用“国货”还是用“美货”,也成为“爱国”与“不爱国”的标志。此后,在民国时期,“抵制外货”与“提倡国货”运动也屡次上演。对这些运动评述不正确的是A.对民族工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B.民众生活与民族利益相互影响C.客观上促进近代国民意识觉醒 D.可以作为爱国与否的评判标准8.据北洋军阀政府农商部统计,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资本是6200多万元,1920年增长为15500多万元,增加150%;同时,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1914年只占总数的4%,1920年增为14%。这一时期 A.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纺织和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 C.列强加大了对中

5、国资本输出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以开展9.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万至60万,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则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激增,不难直接看出A.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的效果 B.近代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C.民国初年振兴实业取得实效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所发展10.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较快的发展期。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A.全面抗战的需要 B.国民政府推出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C.国共合作的推动 D.西方列强完全放弃对华的经济侵略11.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

6、“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1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这则史料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3.中国20世纪50年代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下列宣传画与这一口号反映的历史事件相一致的是 A. B. C. D.14.1

7、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9月人民日报根据决议精神发表了“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的社论;到11月,就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人民公社。这一运动A.阻碍了农村的生产力发展 B.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C.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15.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秘密签订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A.我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根本变革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已经普遍推行C.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农村已经解决了温饱

8、问题,正向小康迈进16.下列各项关于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实现了土地所有制根本性变革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A. B. C. D. 17.观察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表,我们可以看出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农村发展水平长期相对滞后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18.1988年,山东农民褚延泽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光荣称号。过年时,他高兴地贴出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

9、大”。春联反映了A.农村互助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土地所有权的确立促进了粮食的增产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给农民带来了经济实惠19.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在当时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公有制企业经营自主权C.允许建立非公有制企业 D.将公有制企业改为私营企业20.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从图一票证(粮票)的逐渐取消到图二票证(股票)的广泛流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 图一 图二A.

10、改革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B.政企关系从政企合一向政企分开转变C.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市场经济 D.经济形态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21.1992年元旦,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到南海检查工作,忽然接到省委书记谢非同志打来的电话,讲了一句只有他听得懂的话:“我们盼望已久的老人家要来了,请你赶快回来研究一下总体安排和接待警卫工作。”这位老人家A.曾领导秋收起义并挥师井冈山 B.参加过万隆会议并倡导求同存异C.通过南方谈话推动了改革进程 D.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2.新全球史:“他的探险打开了直接联结欧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之门,促进了世界上不同地区建立永久性的联系。”材料中的“他”的远洋

11、探险事业A.开创海上丝绸之路 B.依赖葡萄牙的支持C.首次实现全球航行 D.发现了美洲新大陆23.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西方史学家称之为“哥伦布交换”。对“哥伦布交换”的评述,错误的是A.改变了当地居民的传统饮食 B.扩大了物种交换传播的范围C.推动了人类移民浪潮的出现 D.同心打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24.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历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的相遇”。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上

12、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 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25.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使人类由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过渡的是A.牛耕 B.蒸汽机 C.内燃机 D.互联网26.安德鲁卡内基曾是一个贫穷的苏格兰移民男孩,但后来他的企业生产出的钢竟然比整个英国还要多;1901年,他把他的企业统统卖给了一个甚至还要庞大的组织金融家J.P.摩根创办的美国钢铁公司。这些垄断集团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殖民地的抢夺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7.“20世纪30年代最为持久畅销的小说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写就的内战史诗小说飘,后来还被搬上了银幕。这部作品不仅让人们从经济大萧条的困境中退避出来,还肯定了个体只要经得住考验就能成功走出逆境的这种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