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症状学绪论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3350639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症状学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精神症状学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精神症状学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精神症状学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精神症状学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症状学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症状学绪论(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与精神症状学,第一节 概述,精神活动:感知, 情感, 思维,意志行为等。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精神活动的障碍,特征为 认知 、情绪、意志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或增加病人的残疾、死亡等危险。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诊断意义的精神障碍,精神疾病的诊断来源于社会的需要。 重要性:所谓社会问题医学化(如网络依赖) 科学性: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可解决性: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理与躯体疾病的关系,心理因素是导致躯体疾病的主要原因; 心理症状是

2、躯体疾病的结果; 精神疾病表现为躯体疾病。(过度换气综合征),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s,是一组与精神紧张有关的躯体疾病。 它们具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 病理生理过程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有相对重要的作用。,(一)医学心理学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心理因素对身体务器官生理、生化功能影响及其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等。,精神疾病,大约2530的急诊病人是精神症状。 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其生某个时段住进精神病院。 约1314的人群将因精神

3、健康问题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人类的疾病,85%的病人是患功能性的疾病(Functional Diseases)。 15%是器质性的疾病( Organic Diseases)。 器质性疾病又有一部分是心理社会因素变化而来,所谓心身疾病(Psychosometic Diseases) 。 这就是说明人类主要的病源不在于身体的器官,而在于精神情况忧虑、惧怕、怒气、嫉妒、骄傲、野心等等。,人类的疾病,这些东西能驱使人往罪恶的路上走。它们像恶疮毒瘤一样,将毒菌散布于整个的品性之中,终于使身体的器官也受了影响,而发生疾病。最初的发源地是心灵中心点逐渐达及边缘部份。,百分之五十的病人,是患着功能上的,而不

4、是器质上的疾病。 另百分之二十五因机能上的障碍而直接引起器官上的疾病。 每四个病人中就有三个是因心理及精神上的失调而患机能性的疾病,进而引起器质性的疾病。:焦虑神经症,这一代人类所患最重要的心理病。,人类常见的七种心灵疾病,一、厌倦没有目标的人生 二、挫败未完成的愿望 三、虚伪完整人格的失落 四、孤独失群独立的痛苦 五、幻灭偶像崇拜者的失望 六、骄傲无所不能者的悲哀 七、绝望被击败者的困境,【箴4:23】,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精神健康与精神障碍,并非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移行谱(continuum)。 精神健康为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产生建设

5、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 精神健康是个人安康、事业成功、家庭幸福、良好的人际交往、健康的社会关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二节 脑与精神活动,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 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多巴胺(DA),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幻觉、妄想等)可能与皮层下边缘系统DA功能亢进有关, 而阴性症状(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则可能为皮层内、尤其是前额叶皮质DA功能相对低下所致。,5-HT,活动降低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心境、食欲减退、失眠、昼夜节律紊乱、内分泌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焦虑不安、不能应付应激、活动减少等密切相关; 功能增高与躁狂症的发病有关。 抗抑郁药主要是通过阻滞5-HT的回

6、收,产生抗抑郁作用。,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一、生物学因素 二、心理、社会因素 综观在上述对精神障碍病因学的探讨,生物学因素(内在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我(外在因素)在精神障碍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作用。,(一)应激与精神障碍 应激(stress)一词由Selye提出,在生物学上有刺激与反应的相反理解,由于极易混淆,后来另创新词应激源(stressor)以有别于stress,此时stressor意为刺激,而stress意为反应。,生活事件(1ife events),其中恋爱婚姻与家庭内部问题、学校与工作场所中的人际关系常是应激源的主要来源; 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地震、交通

7、事故、种族歧视等 以及个人的某种特殊遭遇,如身体的先天或后天缺陷。某些遗传病、精神病、难治性疾病,被虐待、遗弃、强暴等则是应激源的另一重要来源,除外来的生活事件外,内部需要得不到满足、动机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受挫,也会产生应激反应;长时间的应激则会导致神经症、心身疾病等。,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 坦率、亲热,思想、感情容易交流,乐于助人, 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愿意理解别人也容易被人理解, 在人际关系中误会与矛盾较少, 即使有也容易获得解决; 这种人外向,追求刺激与挑战在心理应激过程中对挫折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性格抑郁的人 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含蓄隐秘,对人心存疑虑戒备,不太关心别人,别人对他也就

8、比较疏远和冷淡,在人际关系中误会与隔阂较多; 他们内向、懦弱、回避刺激,在困难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容易悲观丧气, 对心理应激的耐受能力较差,易患神经症、心身疾病、酒精与药物滥用等。,人格障碍,自幼就明显偏离正常、适应不良,达到了害人害己的程度。 有些人格障碍与精神障碍关系十分密切。 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癔症、 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强迫症、 分裂样人格障碍者则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较大。,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精神障碍出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异常。 上述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达出来,精神症状。 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科学称为精神障碍的

9、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或现象学。,精神症状分析,纵向比较,与过去一贯表现相比; 横向比较,与大多数正常同龄人的精神状态比较; 结合环境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 由于精神症状不是随时随地出现的,必须仔细观察其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每一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并具有以下特点: (1) 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2)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3)症状内容与外在客观环境不相称; (4)症状均会给病人带来或轻或重的社会功能损害。 精神症状的表现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个体的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及人格特征

10、; (2) 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三)幻觉(Hallucination) 指无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知觉。正常人也偶有幻觉,但持续时间短、能被纠正。病理性幻觉持续时间长、坚信不疑、不能纠正,并常影响或支配患者的情绪和行为,是常见的、重要的精神症状。一般认为: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觉都属于病态。常见幻觉按涉及的感官来分,有: 1、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 2、幻视( Visual hallucination) 3、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 4 幻味(Gustatory hallucination)

11、5、幻触(Tactile hallucination) 6、内脏幻觉(Visceral hallucination),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 真性幻觉 假性幻觉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 机能性幻听 反射性幻觉 心因性幻觉,a)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 (1) 物变形症 (2) 空间知觉障碍 (3)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4) 非真实感,4、思维散漫(Scattering of association) 5、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 6、病理性赘述(circumstantiality) 7、思维中断(Interruption

12、 of association) 8、思维插入(thought of insertion)和强制 性思维(Forced thinking) 9、思维化声(thought hearing),10、思维扩散(diffusion of thought)和思维被广播(thought broadcasting) 11、象征性思维(Symbolic thought)相互理解,不会将象征当做现实。 12、语词新作(Neologism) 13、逻辑倒错性思维(paralogism thinking) 14、强迫观念(obessive idea),临床上常按其主要内容归类: 1、被害妄想(Deleusion o

13、f reference) 2 、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 3、物理影响妄想(Delusion of physical influence) 4、夸大妄想(grandeur Delusion) 5、罪恶妄想(Delusion of guilt) 6、疑病妄想(Hypochondriacal delusion) 7、钟情妄想(Delusion of love) 8、嫉妒妄想(Delusion of jealousy) 9、被动悉感(experience of being revealed),记忆(Memory),既往感知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在大脑中重新反映出来,这种即往经验的认知和回忆就是记忆。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存和再现三个阶段 按时间分为瞬时记忆、近记忆和远记忆。,(二)意识范围缩小为主的意识障碍 1、意识朦胧(Twilight)状态 (三)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谵妄(Delirium)状态 2、梦样(Oneiroid)状态,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