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课时训练19 生物的进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348216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课时训练19 生物的进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课时训练19 生物的进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课时训练19 生物的进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课时训练19 生物的进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课时训练19 生物的进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课时训练19 生物的进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第六单元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课时训练19 生物的进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训练(十九)生物的进化(限时:45分钟)|基础达标|1. 2018衡阳 根据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A. 原始海洋 B. 原始森林C. 原始大气 D. 原始陆地2. 2017兰州 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A.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B. 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C. 原始地球上复杂的有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D. 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3. 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的理由是()现在的大气与原始大气所含的成分不同没有了原始生命形成的环境条件海洋成分发生了变化陆地土壤成分发生了变化A. B. C. D. 4

2、. 2018连云港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米勒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B. 科学实验已证明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不断积累,形成原始生命C.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D.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5. 2018绵阳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 化石是进化的唯一证据 B.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C. 变异性状都有利于生存 D. 生物体型由小向大进化6. 2017长沙 张扬同学用橡皮泥制作了一个不同地层化石分布模型。该模型体现的规律不包括()A. 生物从简单到复杂B. 生物从水生

3、到陆生C. 生物从体型小到体型大D. 生物从低等到高等7. 2017庆阳 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类似,这种体色叫保护色,如枯叶蝶颜色枯黄,竹节虫体表翠绿。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动物具有保护色的本质原因是()A. 主动适应B. 被迫适应C. 变异作用D. 自然选择8. 2017德州 人类学家将下列哪一项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A. 脑容量的增加B. 学会人工取火C. 能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D. 后肢直立行走9. 2018潍坊 下列关于生命演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 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B. 古人类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C. 原始哺乳类是由原始鸟类进化

4、来的D. 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0. 2018芜湖 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A.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B. 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C. 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D. 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11. 2018岳阳 如图K19-1是以海洋化学起源说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图K19-1(1)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填字母),证实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实现 。(2)请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填“需氧型”或“不需氧型”),古人类出现时期是(填字母)。(3)根据时间轴上植物类群出现的顺序,仅

5、从结构特点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12. 观察图K19-2所示的“生物进化树”,回答下面的问题。图K19-2(1)写出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生物:A;B;C;D。(2)根据所学的关于生物“进化树”以及动物的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知识,阐述鸟类比鱼类高等的原因:。|能力提升|13. 2017海南 杀虫剂往往初期灭虫效果显著,后来灭虫效果逐渐下降,其原因是()A. 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 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了抗药性C. 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 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14. 2017苏州 张燕同学发现合欢树的叶子在白天舒

6、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下列有关合欢树这一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 可能是受温度变化刺激引起的反应C. 叶子闭合可能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D. 是这种植物为适应环境主动变异的结果15. 如图K19-3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图K19-3A. 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 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D. 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16. 2017 滨州 有人把原产丹麦

7、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增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 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 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C. 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D. 三叶草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17. 图K19-4为脊椎动物进化树,据图回答问题。图K19-4(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化石,能证明E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是化石。(2)E是陆生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脊椎动物。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特点是。E具有复杂的迁徙和繁殖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属于。(3

8、)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其生殖特点是。(4)脊椎动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参考答案基础达标1. A解析 原始海洋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2. B解析 米勒通过实验生成多种氨基酸,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3. A4. B解析 米勒实验只能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这一阶段,尚不能证明形成原始生命这一阶段。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5. B解析 研究生物进化的最主

9、要的证据是化石,但化石并不是唯一证据。生物间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内容。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6. C7. D8. D9. C10. B解析 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生物普遍存在变异现象,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所以生物产生的变异不一定都适应环境。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为了生存而斗争,即

10、生存斗争。11. (1)A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不需氧型F(3)从简单到复杂解析 (1)米勒的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某些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A,证实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实现原始生命的形成。(2)最初形成的生命是不需氧型。古人类是对化石人类的一种泛称,西文中无这一专有名词。认为从猿类到人类共经过拉玛古猿、南猿、猿人、古人、新人等几个阶段。除新人外均属已绝灭的种类,普遍认为古人类出现是400万年前左右,时期是F期。(3)根据时间轴上植物类群出现的顺序,仅从结构特点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12.

11、(1)哺乳类两栖类裸子植物苔藓植物(2)鸟类体温恒定,有完善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发达等能力提升13. D14. D解析 合欢树这一特性可能是受温度变化刺激引起的反应,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5. C解析 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称为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称为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16. D解析 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表明三叶草不适应瑞典南部的环境;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是因为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不能表明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只能说具有耐寒特性这种变异的三叶草适应新的环境。17. (1)A鱼类始祖鸟(2)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先天性行为(3)哺乳动物胎生、哺乳(4)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淀粉酶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得,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可释放淀粉酶分解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为了提高酶的产量,研究人员欲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