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舆情与青少年群体的交互作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33405 上传时间:2017-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网络舆情与青少年群体的交互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网络舆情与青少年群体的交互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网络舆情与青少年群体的交互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网络舆情与青少年群体的交互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网络舆情与青少年群体的交互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网络舆情与青少年群体的交互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网络舆情与青少年群体的交互作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网络舆情与青少年群体的交互作用 1詹志华(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中文摘要:由于舆情、网络以及青少年自身因素三方面的交叉影响,网络舆情与青少年网民群体之间呈现出复杂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无论对青少年的成长,还是网络舆情引导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人们积极应对。为此,必须综合考虑舆情、网络及青少年自身三方面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关键词:网络舆情;青少年;交互作用;应对策略所谓网络舆情,就是公众对互联网上传播的某一“焦点”或“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 【1】 网络舆情作为社情民意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反映人心向背、影响人们行动和

2、事态发展以及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青少年是网民的主力军,且正处于心理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极易受网络舆情的影响。反之,青少年对时下的网络舆情亦有推波助澜之作用。而青少年网络舆情的诞生则更能说明这种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对青少年工作来说,考察网络舆情与青少年之间的交互作用,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已然成为新的课题。一、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青少年自身的影响。网络舆情对青少年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个人心理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二是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一般说来,青少年个体间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这就决定了网络舆情对他们的

3、影响表现出一种高度的相似性,即群体性。青少年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决定了未来社会的走向。网络舆情通过对青少年个体的影响,达成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乃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其影响可谓深远。网络舆情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究其缘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网络舆情对青少年影响的成因关于网络舆情对青少年影响的成因,可从舆情、网络以及青少年自身的因素等方面加以考察:1、舆情因素。舆者,舆论也;情者,情况矣。舆情,简言之就是舆论情况,即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社会公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志和要求的综合性反映。 【2】 可以说,舆情就是一种社情民意的反映,亦可理解为一

4、种群体的意识。而青少年群体作为我国社会人群中的一种,就不可能不受这种群体意识的影响,或是可以对其无动于衷。这种群体意识或许本身就代表了一部分青少年的个人意识,而其一经形成,势将还会影响其余的青少年人群。而网络舆情依托得天独厚的载体,其传播速度程度已非一般的社会舆情传播方式所能比拟了,而其对青少年人群的影响程度亦非一般的社会舆情所能同日而语了。2、网络因素。网络除了为舆情的传播提供了无可比拟的速度和为数颇多的受众外,它1本文为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专项)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A11402S)的阶段性成果。J2亦使网络舆情在表达和传播的过

5、程中呈现出一些区别于一般的社会舆情的特点,如开放性与多元性、交互性与即时性、隐匿性与平等性、自由性与非理性等 【3】 。从这些特性看,网络舆情为青少年群体能够参与其中提供了便捷的平台,进而加深对其的影响。另一方面,网络舆情的一些特性与青少年群体的一些心理预期恰好契合,这就为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上的依据。3、青少年自身的因素。青少年这个阶段正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十分强。而青少年在这个年龄段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增强,对新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渴望刺激,喜欢冒险,情绪容易冲动。而网络舆情的虚拟开放、自由平等和匿名等特点,迎合了青少年的需要,从而大大

6、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参与网络舆情的热情。而且,网络舆情所反映的一般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 或是“焦点”问题,对青少年群体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的影响。(二)网络舆情对青少年影响的特点由于舆情、网络与青少年自身因素等方面的交互作用,从而使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的影响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1、群体性。从人数上看,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的影响具有群体性的特点。 第 2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0 年 12 月,中国青少年网民已突破 2 亿大关,互联网普及率仍居各类网民之首。值得一提的是,手机上网为电脑设备匮乏地区的青少年提供了另一条接触网络的渠道,这也

7、为网络舆情对青少年影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的影响并非数以万计可以衡量。网络舆情的青少年受众肯定是一个数量庞大、分布极广的群体。2、持续性。从时间上看,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的影响具有持续性的特点。青少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其时间跨度因不同的涵义界定而有所不同。如第 2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就把青少年规定为 6-24 岁的人群。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青少年成为网民的年龄日益缩短,这无疑拉长了网络舆情对青少年持续影响的时间。此外,据第 2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0 年,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 18.3 个小时,日平均上网时长 2.6 个小时。而青

8、少年的日平均上网时间绝对比上述数据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这一点看,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的影响亦具有持续性的特点。3、隐蔽性。从方式看,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的影响具有隐蔽性的特点。首先,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与隐匿性等特点造成了网络舆情的实施者的身份难以确认,具有隐蔽性,也就是说青少年并不知道自己受到谁的影响。其次,影响的后果也是隐蔽性。网络舆情作为一种社情民意,它在传播的过程并没有十分明确的针对人群。其对青少年人群的影响也是如此主要通过青少年对其耳濡目染,达成潜移默化之功效。因此,如果这一特点被一些居心叵测的所利用,那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都将是一种严重的冲击。4、两面性。从后果看,网络舆情

9、对青少年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即有正面的影响和负面的影响。网络舆情作为当今社会民情民意的集中反映,其在公共决策、民主政治、伦理道德以及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肯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容忽视的力量。网络舆情的这种积极作用对青J3少年的影响当然是正面的,广大青少年可以从中汲取健康成长的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诚然,这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结果。但事不尽然,网络舆情在表现与传播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偏差,如网络舆论情绪化、网络谣言、虚假报道以及具有被敌对势力利用的危险,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就造成网络舆情影响具有消极的一面。不良的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

10、、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都会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其健康成长。而且,网络舆情有可能被敌对势力所利用,充当“和平演变” 、 “西化”和“分化”中国的工具。如网络舆情的传播有可能对我国的文化安全构成挑战。一些对传统文化及其精粹知之甚少、民族文化远未在其思想上扎根的青少年,很可能在西方外来的网路信息流中迷失自己,难以产生识别力和免疫力,这对我国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心态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二、青少年对网络舆情的反作用“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4】 ,网络舆情已经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群体的思想和行为。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反之,作为我国网民主要组成部分的青少年群体对网络舆情的影响也不

11、容忽视。(一)青少年对网络舆情反作用的表现广大青少年网民对网络舆情的反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青少年意愿的表达是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广大网民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水平和价值取向,理所当然也应该包含青少年群体的意愿表达。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他们心理充满了矛盾动荡性。生理上的成人感与心理上的不成熟驱使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希望与成年人站在同一高度看世界。同时随着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青少年也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常常不能得到满足 【5】 。互联网的平等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网络由于其隐匿性和平等性成为青

12、少年发表舆情、宣泄情感的首选。青少年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对此最好的佐证。2、青少年网民群体是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推动者。青少年网民作为我国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人数已经多达2亿余众。如此庞大的网络群体,对网络舆情的传播的推波助澜之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更为重要的是,网络舆情所反映的几乎是现实社会热点或是焦点问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青少年网民群体往往因为猎奇心理、逆反心理以及从众心理对此类问题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加上网络给他们提供的便捷平台,其对网络舆情的传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就愈加凸显出来了。3、网络舆情因青少年网民群体的介入日益复杂。由于中国社会目前出于深刻的转型期和利益调整波动较大的时期,社会公众

13、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造成民众的浮躁化,进而引起民众情绪化的淤积 【6】 。引起民众情绪化的对象太多,由于社会代偿机制的不健全,他们能够宣泄情绪和不满的渠道和场地有限,而网络正是他们的上佳之选。这种网民个人在网络空间偶尔发泄,已经为人习以为常。但是这种发泄很有可能由于情绪化、非理性的青少年网民的介入而变得失控,演化成群体性的网络舆情,对现实社会造成重大的冲击。即使是有积极意义的网络话题,亦有可能因青少年网民的情绪化、非理性的表达而造成负面的舆情影响。而且,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显现出的平等性、隐匿性、即时性等特征,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要求,青少年在使用过程中无任何压力,这样的无阻J

14、4碍、便捷、自由的交流方式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青睐。可网络舆情传播的无压力感容易造成青少年染上网瘾,加大网瘾青少年的治疗和非网瘾青少年的预防难度 【7】 。此外,因青少年网民群体的介入,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引导的难度都明显提高。在网络交流沟通中,青少年网民大多使用网名、假身份,舆情传播途径又多种多样,因此难以对其进行全面、及时的监控和有效的引导。这已经成了青少年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二)青少年网络舆情的形成在网络舆情与青少年网民群体的交互作用中,诞生出一种主要以青少年网民为传播者和接收者的网络舆情青少年网络舆情。它既是网络舆情影响青少年网民群体一种后果,也是青少年网民群体反作用

15、于网络舆情的一种见证。了解青少年网络舆情,对于把握舆情动态,引领舆情方向都有重要意义。1、青少年网络舆情形成的原因。青少年网络舆情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突发、偶发事件的激化。这些事件具有极强的时间性、震撼性、负面性和不可预料性,能够迅速成为网上热点。青少年由于猎奇心理,极易关注这类事件,引起谈论,进而形成网络舆情。二是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的触发。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国际问题、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大经济政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腐败问题等是触发青少年网络舆情的又一导火索,这类事件中尤其以中日关系和台湾问题为甚 【8】 。三是青少年自身问题的引发。如家庭、恋爱、婚姻、教育、心理等与青少年网民群体休戚

16、相关的问题都很容易引起共鸣,形成网络舆情。2、青少年网络舆情的主要传播途径。据第 2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与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数据结果显示,目前青少年传播网络舆情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三类:一是获取信息的途径:收索引擎、浏览网络新闻;二是发布信息的途径:BBS论坛、博客(含腾讯 QQ 空间)、SNS 社区、个人主页、微博等;三是交流沟通途径:即时通信工具包括腾讯 QQ/MSN、飞信、Email 等,博客,微博和社交网站。3、青少年网络舆情的特点青少年网络舆情具有网络舆情的共性,但由于青少年网民群体自身的因素与之交互影响,使其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即时性和交互性。舆论形成速度快,而且参与方便,易形成交流。二是口语化和通俗化,具有鲜明的网络语言特色。如“烎” 、 “囧” 、“槑” 、 “兲” 、 “嘦” 、 “嫑”等生僻字在青少年网民群体中迅速走俏。这些文字的流行或多或少地折射出青少年网民群体的网络心态。三是情绪化与非理性。这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