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7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四)(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318037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2017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四)(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7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四)(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7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四)(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7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四)(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通市2017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四)(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2017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四)(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2017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四)(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通市2017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四)(含解析)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本论坛秉承“自由交流、 ”之宗旨,为各位栋友创造一个轻松融洽、健康温馨的氛围,让栋友们放松紧绷的神经,平静烦躁的情绪,感受生活的乐趣。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互联网巨头,都企图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找到自己的航向。面对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式,“金融大腕”们在不同场合 。延安整风运动时,毛泽东与战友定下“君子协议”:各自检讨,把话讲透,不准记仇,不影响工作。如此 的真诚态度,为我们今天开展民主生活会树立了典范。A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B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 各抒己见C推心置

2、腹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D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日本处理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邻国的领土主权争端中,我们看不出日本对过去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有丝毫的悔意。B最新宣传片大美开封以全新的视角、唯美大气的制作风格,再现了古都昔日的繁华盛景和今天“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魅力。C专用发票打印要求严格,一定要在发票制定范围内打印,其中密码区的内容必须在规定的框区内,超出框区外的内容无法认证。D眼镜落上灰尘,不少人用眼镜布擦拭,专家不认同这一做法,因为多数眼镜布质量不佳,纤维间隙较大,擦拭眼镜只会适得其反。【答案】D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对

3、下列诗句中的修辞手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排比)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比喻)C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拟人)D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对偶)【答案】D【解析】对仗。4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一分钟自我介绍,其中有些内容游离中心,有些地方表达不够得体,对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我叫李博,18岁,是来自某某中学的高三学生。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我喜欢游泳,也喜欢户外运动,每个周末都要和朋友们到郊外爬山。我坚强乐观,不怕困难,不惧挫折,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我最大的优点就

4、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某某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我的家乡在青岛,那里依山傍海,是风光秀丽的大都市,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我将倍加珍惜。谢谢!A多余的句子是,不得体的句子是B多余的句子是,不得体的句子是C多余的句子是,不得体的句子是D多余的句子是,不得体的句子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得体与否。从题干来看,所给材料是“是一位同学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一分钟自我介绍”,题干明确说明“其中有些内容游离中心,有些地方表达不够得体”。此类题目,一应关注对象(即说者和听者)、场合、目的,二应关注语境(语体色彩:口语、书面

5、语)。从目的来看,这一自我介绍自己的特点,同时表达自己对某大学的向往之情,(3)是介绍自己的爱好,说得过于详细,第(2)句已经介绍自己的爱好,不需要仔细介绍;(7)是对自己家乡的介绍,脱离了中心。从对象来看,第(2)句中“多有建树”形容自己不当,应用在对方身上;(5)“鼎力相助”形容自己不当,这为敬辞,应用在对方身上;(8)“慧眼识金”用于自己身上不当。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家应与宽广的胸怀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旁观者清,真诚接受他人的意见,能够提升自己的创作境界。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丰子恺早期的散文注重以童心观照世界,语言朴实,情感真

6、挚,体现的是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纯真的美。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漫步在池塘边,荷叶撑开一张张绿色,托出碧如翡翠的莲蓬,这让我想起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佳节,秦淮河边灯火通明,游人如织,偶遇多年不见的知音更让人高兴不已。【答案】B【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引用诗句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后面给出的情境,找出契合点或不契合点。比如B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这

7、两句诗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示了自己对诗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这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风格,反对装饰雕琢。与句子中的“童心”“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的是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纯真的美”一致。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余若水先生传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

8、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主人墙隅烋烋然,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

9、,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j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节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注僦:租。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强知

10、县行属礼 强:强迫B长吏多其义 多:赞赏C诸君即共前遮之 遮:拦D人臣称委质故主 质:身体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若水住在三间破旧的房子里,房子不能遮风避雨,描述不时出入,这是为了追求远离世俗,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B余若水的朋友劝他不要明节避世,而他自认并非是外高人,只愿做一农夫度过余生,委婉表明不愿为清廷效力的心态。C余若水一生穷困,去世时,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下葬,按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生前隐居的丁斗垄。D作者对余若水既赞赏又同情,认为它既有志节又有智慧,长期隐居于乡间,宫怀抱负,终了一生,真是难能可贵。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故同年友

11、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2)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造焉。9余若水“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6D 7A 8(1)是他同年中进士的朋友,自己依仗交情深厚,殷勤拜访,余若水称病推辞。(2)因为这个原因,官吏们都不轻易违背他的心愿,也不敢经常去拜访他 9哀吊国家的灭亡,痛心兄长的去世,捍卫自己的节操,表明对旧主的忠心。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第一句中,“其故同年友也”判断句;“恃”,

12、依仗;“造”,拜访;“辞”,推辞;第二句中,“以”,因为;“重”,重视,不轻易;“造”,拜访;“焉”,代词,代指他。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余若水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的原因有哪些”,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从第一节来看,“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若水不屈”,这是捍卫自己的节操;“悼邦国之云亡”,这是哀吊国家的灭亡;“痛哲兄之先萎”,这是痛心兄长的去世。从最后一节来看,他的这一举动表明对旧主的忠心。参考译文:余若水先生,名增远,是

13、明朝崇祯癸未年的进士。他的兄长余武贞先生,名煌,是天启乙丑年廷试的第一名,担任翰林院修撰。余若水初出做官,便得到淮安宝应知县一职。当时,东平伯刘泽清率兵驻守淮安,强令知县向他行属下之礼。若水不服从,到任刚一个月,就辞职回家了。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走到东桥跳江自杀。余若水悲伤国家灭亡,痛惜兄长过早地死去,望着江水放声哭泣,立下重誓不再北渡,从此就不在城市中现身。余若水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家中非常贫困,住在三间破旧的房子里,房子不能遮风蔽雨,鸟鼠不时出入。他在房子旁边租了二亩田地,亲自带领家人耕种来养家,经常到断粮的地步,妻子儿女安然自乐,没有怨恨的神色。官吏们敬重他的节义,就一起去慰问

14、他,也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有的人就在门外行礼后离开。绍兴守道沈静澜,是他同年中进士的朋友,依仗交情深厚,殷勤拜访,余若水称生病推辞。沈静澜就假托探病径直入内,进了门就看到余若水躺在一张胡床上,胡床破烂不堪,床边有一张无腿的小桌,桌子四角用破瓦支撑着。听到朋友进来,想起身跳墙逃走。沈静澜已经预先考虑到这点,就邀请同年中进士的四五个人和他一起去的。看见余若水从床上起身要逃走,他们就一齐上前拦住他,对他说:“若水!人生在世应该有朋友和亲戚,你为什么如此(决绝地)逃避呢?”若水说:“我并非隐居避世而自命清高的人,只是自己觉得福分浅薄,不能与世人融洽相处,姑且一个人按照自身的方式安然生活,长久地做一个农夫

15、到死,就很满足了。现在你们如此显耀地来拜访我,还要盛礼款待我,这会让别人认为我避名是为了求取名望,不是我的愿望。”朋友们都席地而坐,他尘灰满面地坐在墙角,朋友们环视屋内,屋内有一个甑放在土台上,饭还没有蒸熟;衣架上散乱地放着破旧的衣裙,其它的便什么也没有了。朋友们带着酒和器具,拿出来倒上酒,他勉强喝了两杯,硬劝他喝,他也不再举杯。朋友们谈及当世之事,他低着头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一样。即使偶尔有问答,也只是谈论天气罢了。傍晚,辞别朋友退下。第二天,朋友们准备了钱和米送给他,他再三谢绝。因为这个原因,官吏们都不轻易违背他的心意,也不敢经常去拜访他。他不进城市有三十六年。庚戌这年,没有生病而死去。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下葬,按照他的遗愿埋葬在他生前隐居的丁斗垄。张岱说:为人之臣称托身于旧主,却改变自己的志向,丧失操守,这不是忠。激愤而死,来表明自己的气节。用道义来捍卫自己的志节,用智慧来保全自己,托身于人迹罕至的乡间,死后可以坦然地见旧主,不辱没先人,像余若水的做法已经足够了。然而他的节操被人难以比得上的地方,在于兄长余煌死在了止水,弟弟余若水不再渡河。余若水一心隐居于乡间,空怀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