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吸收稳定部分操作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33056 上传时间:2017-05-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化吸收稳定部分操作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焦化吸收稳定部分操作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焦化吸收稳定部分操作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焦化吸收稳定部分操作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焦化吸收稳定部分操作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焦化吸收稳定部分操作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化吸收稳定部分操作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吸收稳定部分操作法一、工艺技术方案吸收稳定系统规模为 15000Nm3/h,工艺技术采用传统的四塔流程,即吸收再吸收解吸稳定流程;汽油吸收塔用 2#焦化汽油作吸收剂,塔顶补充部分稳定汽油做吸收剂,为了提高吸收率,吸收塔设置两个中段回流;柴油吸收塔用焦化柴油作吸收剂。在尽量保持焦化装置内部热平衡的前提下,脱吸塔底重沸器和稳定塔底重沸器的热源利用焦化装置内部过剩热量解决。本稳定吸收系统用 2#焦化中段回流做稳定塔底重沸器热源,用焦化蜡油回流做脱吸塔底重沸器热源,脱吸塔中间重沸器,用稳定汽油做热源。二、工艺流程简要说明自焦化装置来的富气经焦化富气压缩机(K-201)升压到 1.3MPa,然后经富气

2、空冷器(A-201/1、2) ,冷却到 60后,与汽油吸收塔(C-201)底富吸收油及脱吸塔(C-202)顶气混合进入饱和吸收油冷却器(E-201) ,冷却到 40进入焦化富气平衡罐(D-202) ,分液后的气体进入汽油吸收塔(C-201) ,用 2#焦化来的粗汽油作为吸收剂,用稳定汽油作为补充吸收剂增加对富气中 C3、C4 的吸收。为提高吸收率,汽油吸收塔设两个中段回流。汽油吸收塔顶的干气去柴油吸收塔,经柴油吸收脱去气体中的汽油后出装置去脱硫,塔底富吸收柴油在塔底液面控制阀控制下自压返回焦化分馏塔作回流。富气平衡罐(D-202)平衡后的汽油自罐底作为脱吸塔进料经脱吸塔进料泵(P-203/1、

3、2)抽送与稳定塔底的稳定汽油经脱吸塔进料稳定汽油换热器(E-206)换热至 90后进脱吸塔顶,在塔中脱除富吸收汽油中的 C1、C2 组份。脱吸塔底脱乙烷汽油通过稳定塔进料泵(P-204/1、2)抽送经稳定塔进料稳定汽油换热器(E-205)换热后进入稳定塔(C-203)第 20、24、28 层。稳定塔顶气经稳定塔顶冷凝器(E-204/1、2)冷却至 40后进入稳定塔顶回流罐(D-208) ,罐中的液态烃由稳定塔顶回流泵(P-205/1、2)送出后分为两股,一部分作为回流返回稳定塔顶控制液态烃中的 C5+含量,另一部分液态烃经液面控制阀去脱硫装置。稳定塔底的稳定汽油依次经稳定塔进料稳定汽油换热器(

4、E-205) 、脱吸塔中间重沸器(E-203/2) 、脱吸塔进料稳定汽油换热器(E-206)换热后经过稳定汽油空冷器(A-202) 、稳定汽油冷却器(E-207)冷却至 40,一部分稳定汽油由补充吸收剂泵(P-206/1、2)打入汽油吸收塔第 40 层作补充吸收剂,另一部分稳定汽油经稳定塔液面控制阀出装置。三、主要操作条件表-1 主要操作条件项目 温度 压力 MPa 备注压缩机入口 40 0.045压缩机出口 1.3蒸汽透平入口 380 3.5蒸汽透平出口 260 1.25汽油吸收塔顶 4550 1.151.25汽油吸收塔底 4550 1.151.25汽油脱吸塔顶 8090 1.31.4汽油脱

5、吸塔底 170190 1.31.4稳定塔顶 7080 1.31.4稳定塔底 210220 1.31.4柴油吸收塔顶 5060 1.11.32柴油吸收塔底 5060 1.11.3四、原料及产品性质稳定吸收系统物料平衡如下表:表-2 物料平衡序号 名称 收率wt%公斤/时 吨/天 万吨/年进料1 焦化富气 35.23 11250 270.0 9.452 粗汽油 64.77 20682 496.37 17.37小计 100 31932 766.37 26.82出料1 焦化干气 18.54 5921 142.10 4.972 液态烃 12.67 4046 97.10 3.403 稳定汽油 68.79

6、21965 527.17 18.45小计 100 31932 766.37 26.82本装置的原料为焦化装置的富气,其性质如下表:表-3 原料性质组成 分子量 焦化富气(V%) 备注H2 2 5.31N2 28 1.45CO 28 0.25CO2 44 0.16CH4 16 34.58C2H6 30 14.5C2H4 28 1.91C3H8 44 8.21C3H6 42 3.92H2S 34 14.0i-C4H10 58 1.41n-C4H10 58 4.57C4H8 56 1.72i-C4H8 56 1.09t-C4H8 56 0.51c-C4H8 56 0.34i-C5H12 72 1.2

7、3n-C5H12 72 2.02C6+ 86 2.48O2 32 0.34合计 100密度 kg/m33分子量稳定吸收系统的主要产品性质如下表:表-4 主要产品性质组成 干气(V%) 液态烃(V%) 备注H2O / /H2 7.07 /CO 0.42 /CO2 0.51 /N2 1.93 /O2 0.45 /H2S 13.85 15.18CH4 47.88 0.32C2H6 22.64 0.59C2H4 2.53 0.43C3H8 1.35 29.62C3H6 1.09 14.57IC4H10 0.05 5.67NC4H10 0.09 18.03NC4H8 0.04 6.64IC4H8 0.0

8、3 4.22TC4H8 0.01 1.87CC4H8 0.01 1.21IC5H12 0.01 0.78NC5H12 0.01 0.46C6+ 0.03 0.41合计 100 100注:产品性质为模拟计算值五、操作要点吸收稳定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从富气中分离出质量合格的干气和液态烃,以及生产稳定汽油。操作方法主要是在稳定系统四塔压力一定的前提下,用改变塔底温度和回流等手段控制产品质量。利用吸收原理,以粗汽油作主吸收剂、稳定汽油作补充吸收剂,将压缩冷却后的富气在吸收塔内进行吸收,使 C3、C 4、C 5组分绝大部分被吸收到汽油中,贫气中的汽油组分再经再吸收塔用轻柴油作吸收剂进行回收。C2 以下组分(

9、干气)则去脱硫部分脱除 H2S。将凝缩油送入解吸塔进行脱吸。然后将脱乙烷汽油送入稳定塔,利用精馏方法将汽油和液态烃分离。操作原则:(1) 在生产时各塔及容器液面不能超高或过低,严防瓦斯带油损坏设备。(2) 在正常操作中,要保证稳定汽油、液态烃、干气质量合格。(3) 操作不正常时要及时正确处理,严防事故扩大引起超温、超压、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4) 发生事故时,要沉着冷静,查明原因,正确果断地处理,并向上级汇报。4(5) 经常检查放火炬罐 D107 液面,不得存留过多残液,保证火炬系统的畅通。六、正常操作:(一)产品质量控制1、干气中 C3 组份含量的控制影响因素:(1) 富气量大,吸收剂量小

10、,液气比小,吸收效果差。(2) A201、E201 冷却效果差,压缩富气进塔温度高。(3) 吸收剂温度过高,吸收效果变差。(4) 中段回流量及温度变化,吸收塔顶温度过高,吸收效果差。(5) 吸收塔压力过低或波动大。(6) 解吸塔温度高,解吸过度,将大量 C3、C4 组份脱吸,增加吸收塔的负荷。调节方法:(1) 增加塔顶吸收油量,增大液气比,提高吸收效果。提高一、二中段回流量,降低一中、二中返塔温度。(2) 降低压缩富气空冷 A-201/12、压缩富气冷却器 E-201/12 冷后温度,降低塔内气相负荷,提高吸收效果。(3) 改善分馏塔顶 A-101/16、E-101/14、稳定汽油 A-202

11、/12、E-207/12 的冷却效果。(4) 调整好稳定汽油的蒸汽压,提高吸收剂的质量。(5) 适当提高并平稳吸收塔压力,提高吸收效果,但要注意与气压机系统联系好,切勿过快。(6) 适当降低解吸塔底重沸器 E203/1 温度或稍降进料温度,调整解吸塔操作,降低解吸气温度。(7) 控稳柴油吸收塔的压力和吸收柴油温度及流量。2、干气 C5 含量的控制影响因素:(1) 再吸收塔 C-204 吸收剂量过小或温度过高。(2) C-204 压力过低或波动大。(3) 吸收塔顶吸收油量过小,或温度过高。(4) C-204 液面过高。(5) 吸收塔底温度高,液面不稳,吸收剂量太大,造成雾沫夹带。(6) 吸收塔、

12、解吸塔操作不正常,直接影响到再吸收塔的吸收效果。调节方法:(1)操作中通常用调节吸收剂量和塔底温度来控制干气中汽油组分的含量。(2)适当提高再吸收塔的吸收剂量,或降低吸收剂温度,调节过程要注意速度要慢,以免影响分馏塔的操作。(3)调节再吸收塔压力,保证操作平稳。(4)适当调整吸收塔补充吸收剂量(但不能过小,以免影响吸收效果) ,或降低吸收剂温度。(5)降低再吸收塔和干气分液罐液面,保持正常液面。(6)按“干气中 C3 组份含量的控制”调整吸收塔、解吸塔操作,降低吸收塔气、液负荷。3、液态烃中 C2 含量的控制5液态烃中 C2组分含量越少越好,主要靠调整解吸塔的操作来控制。(1)影响因素解吸塔温

13、度过低,或塔操作压力偏高,脱吸收效果不好。吸收塔吸收剂量过大,温度过低,造成吸收过度。(2)调节方法通常采用控制解吸塔底温度的方法来控制液态烃中 C2含量。适当提高解吸塔温度,即解吸塔重沸器 E-203/1 出口温度或稍降解吸塔操作压力,若重沸器热源不足时,也可通过调整,稍增加解吸塔进料温度。如因吸收过度,适当降低吸收塔吸收剂量,或提高进塔温度,亦可提高两个中段回流温度,或降低回流量以降低吸收效果,达到降低解吸塔的负荷,提高脱吸效果的目的。若吸收过度,可适当降低塔 C-201 操作压力。4、液态烃中 C5含量的控制液态烃中的 C5含量越少越好,液化石油气的质量控制是尽可能减少 C5组分的含量。

14、(1)影响因素 稳定塔 C-203 顶回流量小,或回流温度高。 塔底重沸器 E212 出口温度高。 稳定塔 C-203 压力低,或压力不稳。 进料温度高,进料位置偏上。 C-203 底液面控制失灵(无液面) 。 塔盘堵塞造成气液携带或冲塔。(2)调节方法液态烃中 C5含量主要是通过控制稳定塔 C-203 的底温、顶温度和压力来实现的。适当加大回流量,提高回流比,降低回流温度;在保证稳定汽油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降低重沸器 E-212 出口温度;根据进料温度,选择适宜的的进料口,提高精馏效果;控好稳定塔 C-203 底液面;适当提高稳定塔压力;塔盘堵塞时,要停工处理;塔盘有堵塞现象时,一方面尽力平衡

15、好稳定塔的操作,另一方面请示车间决定处理意见。5、稳定汽油初馏点及蒸汽压的控制(1)影响因素重沸器 E-212 出口温度过高,初馏点高,蒸汽压低。稳定塔 C-203 压力高,初馏点温度低,蒸汽压高。处理量大,凝缩油量增加,初馏点低,蒸汽压高。分馏塔 15 层温度变化或中段回流量变化。其它原因。(2)调节方法控稳稳定塔 C-203 底温度及液面。适当调节稳定塔 C-203 压力。视处理量以及凝缩油量情况,对操作作适当调节。注意分馏塔 15 层温度及中段回流量的变化,在保证分馏产品合格的前提下满足稳定的热源供给。66、解吸塔的操作脱乙烷油中 C2 含量的控制其实就是衡量解吸塔操作好坏的标志,解吸塔

16、的操作主要是控制好塔底温度。(1)影响因素解吸塔底温度偏低,液态烃中 C2 含量增加。吸收过度,解吸负荷过大。凝缩油流量的大幅度波动从而影响解吸塔底温度。热源不够吸收塔压力波动大,均会使解吸塔操作不好。(2)调节方法正常时由塔底温控来调节。若脱乙烷油量增加,可提高解吸塔底温度,但塔底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影响吸收负荷,造成内循环量过大。调整好凝缩油量和入塔温度。(二)压力控制1、吸收塔压力控制(1)影响因素提高吸收塔压力,对吸收效果有利,但压力过高即增加了气压机的负荷,有时甚至影响到分馏部分的压力平衡。因此再吸收塔的压力控制应根据本系统工艺要求与气压机出口压力情况而定。处理量大,干气量大,压力高。富气量变化,富气量大,压力高。干气后路不畅通。富气冷后温度变化,空冷器 A-201/12、E-201/12 冷却效果差效果差,压缩富气温度高,压力高。气压机出口压力的变化,出口压力低,塔顶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