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266476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70分,每题2分)1. 下列选项与逆城市化成因无关的是A. 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 B. 城乡之间交通条件不断改善C. 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D. 乡村人口出生率高【答案】D【解析】导致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之间交通条件不断改善。2. 下列有关目前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B.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C.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快D.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发达国家和

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小,发展速度快。故选B。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经历了“桑基、蔗基果基、花基”的发展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3. 按农业地域类型分,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属于A. 畜牧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混合农业 D. 季风水田农业业4. 引起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 市场需求 B. 技术条件 C. 劳动力价格 D. 国家政策【答案】3. C 4. A【解析】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农业区位因素。3. 基塘农业是在塘基上发展种植业,水塘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养殖业并重

3、的农业类型,属于混合农业。故选C。4. 基塘农业经历了“桑基、蔗基果基、花基”的发展历程,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故引起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故选A。5. 住宅、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是有差别的。下列用地地租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 住宅、工业、商业 B. 工业、商业、住宅C. 商业、住宅、工业 D. 住宅、商业、工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商业区选址需满足两个原则,即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商业区的付租能力也最高,故商业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最高的地区,地租也最高;工业区占地面积大,付租能力最低,通常位于城市外缘和干线道路两侧,地租最低。住

4、宅区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方便人们生活,又方便人们上下班,故地租居中。考点:城市功能分区下图是地处热带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欲对该岛进行开发。该岛盛行较强的东南风,有流速较大的河流及森林。据此并结合右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6. 拟在该岛平原地区建一个小型农场,如图所示,则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A. 水稻种植业 B. 混合农业C. 商品谷物农业 D. 热带迁移农业7. 关于该岛屿的开发与发展设想合理的是在乙地建设小城镇,大力开发森林资源在丙地建设盐场比甲地更合适在丁处建设港口和城镇在戊处建设风能发电站,并营造海防林逐步建设环岛公路和铁路A. B. C. D. 【答案】6. B 7. D

5、【解析】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农业地域类型,区域发展措施。6. 读图可知,图中平原地区用地类型既包括牧场用地、猪场养殖业用地和田地,农业既有种植业也有畜牧业,还有养殖业,故为混合型农业,B正确。故选B。7. 在乙地建设小城镇,不能大力开发森林资源,容易引发滑坡等灾害,错误;该岛盛行较强的东南风,丙位于迎风坡降水多,甲地位于背风坡,故在甲地建设盐场比丙地更合适,错误;丁位于河流入海口处,适合在丁处建设港口和城镇,正确;该岛盛行较强的东南风,戊处位于迎风坡且沿海,风力大,在戊处建设风能发电站,并营造海防林,正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设环岛公路和铁路,正确。故选D。8. 读下图,有关香港农业发展叙述

6、正确的是1955年,香港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地域类型属于传统稻作农业1985年前香港园艺农业面积持续上升香港地区弃耕地比重大幅上升由于全球变暖,香港越来越不利于农业发展A. B. C. D. 9. 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以及该城市某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 图乙中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位于图甲中A. a以内的区域 B. ab间的区域 C. bc间的区域 D. c以外的区域【答案】8. B 9. A【解析】考查区域产业活动,城市功能区的特点。8. 直接根据图示分析,1955年,香港农业生产中水稻田占很大比重,最主要地域类型属于传统稻作农业,正确;1975年前香港园艺农业面积持续上升,1975年

7、到1998年园艺农业面积持续下降,错误;读图可知,由于总耕地面积越来越少,香港地区弃耕地比重大幅上升,正确;香港的农业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受城市发展的影响,越来越不利于农业发展,与全球变暖关系不大,错误。故选B。9. 根据图示可知,某城市的该区域8:00进入该区的人多,18:00离开该区的人多,说明白天人口多,夜间人少,昼夜人数相差大,应为中心商务区,地价高。故位于a以内区域。故选A。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下图为“某城市内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

8、0. 该城市区域最可能属于A. 中心商务区 B. 钢铁工业区 C. 居民住宅区 D. 公园游览区11. 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城市化进程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B. 我国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C.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会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D. 我国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未出现城市环境问题【答案】10. A 11. C【解析】考查城市功能区特点,城市化。10. 读图可知,图中10:00进入该区人口多,21:00离开该区人口多,说明该区白天人口多,夜间人少。商业区人口白天比较密集,夜晚相对较少,其中中心商务区是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昼夜差别很大,A符合;工业区是上午8:00

9、左右上班,下午18:00左右下班,B不符合;居民住宅区是晚上人口最多的,C不符合;公园游览区是上午和傍晚人口最多,D不符合。故选A。11. 我国城市化城市化进程目前处于中期加速阶段,A错误;我国东、西部城市化速度不同步,东部城市化速度快,B错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会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C正确;我国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化发展快,局部地区出现了城市环境问题,D错误。故选C。下图中图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图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2. 图中郊区地价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中心商务区整体外迁 B. 城市规模缩小,用地紧张C. 郊区基础设施比城区更完善 D. 郊区交通通达度提

10、高13. 图反映了该城市A.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B. 上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过渡带C. 城市规模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D. 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答案】12. D 13. C【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12. 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不会整体搬迁,故A项错误。城区规模缩小,地价应下降,故B项错误;城区比郊区基础设施完善,故C项错误;城市通达度增强,会导致地价上升,故D项正确;13. 由图可知,城市化向郊区发展,促进郊区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增加,故A项错误,C项正确;上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和城乡过渡带差别较小,故B项错误;城市核心

11、区一直呈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A. 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 B. 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C. 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 D. 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15. 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 政策、劳动力 B. 市场、劳动力 C. 地价、市场 D. 政策、地价【答案】14. A 15. B【解析】试题分析:14. 由图中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可以判断,离中心近付租能力强的是商业及公共服务;其次是住宅,住宅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最外围是工业区

12、。故选A。15. 读图可知,距离市中心4千米处住宅区面积最大,说明人口集中,人口既是劳动者又是消费者,所以距离市中心4千米处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为市场和劳动力,故选B。【考点定位】城市功能分区16. 下图关于城市化进程的叙述上,正确的是A. CE阶段城市化问题较为突出B. EF表示城市化进入衰退阶段C. DE出现的现象多见于发展中国家D. 我国城市化正处于AB阶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CE阶段为城市化迅速发展阶段,该阶段城市化问题较为突出,A正确;EF阶段,为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状况,出现逆城市化,B项错误;图示DE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多见于发达国家,C错误;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

13、较低,但发展迅速,应处于CE阶段,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两类国家的城市化特征的差异,并能结合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状况分析即可。17. 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 降水的差异 B. 地形的差异 C. 土壤的差异 D. 热量的差异【答案】A【解析】考查我国农业生产地区差异的原因。造成水田农业(800毫米以上)、旱地农业(大于400毫米、小于800毫米)和畜牧业(大于200毫米小于400毫米)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差异。故选A。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和畜牧

14、业基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18. 该地区农牧业生产所需水源主要来自A. 湖泊水 B. 咸水淡化 C. 大气降水 D. 冰雪融水19. 该地区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是A. 光照充足 B. 水源丰富 C. 科技发达 D. 劳动力丰富【答案】18. D 19. A【解析】试题分析:18.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泊多为咸水湖。故主要的生产生活水源为冰雪融水。19. 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长绒棉生长。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特征和农业生产。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自然环境的特征和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即可。20. 为缓

15、解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用水不足问题,最可行的措施是A. 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冰雪融水量 B. 限制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业C. 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 D. 人工降雨,增加地表径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针对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紧张,最可行的措施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既利用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又利于保护环境。故A项增加冰雪融化量会导致高山地区冰川减少,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A错误;限制畜牧业的发展,不利于经济发展,B错误;人工降雨,不符合持续性原则,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解决地区环境问题的最佳措施和分析原则。21. 下列关于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