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3266135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陕西省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二八年八月目录一、规划范围(一)规划范围(二)移民类型及分布特点二、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存在的问题(二)主要原因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四)主要任务四、项目和投资(一)规划项目(二)项目投资五、保障措施附表:1.陕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基本情况表 2.陕西省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项目投资汇总表为加强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水库移民脱贫致富步伐,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

2、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第471号令)精神,按照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部际联席会议安排和水利部关于印发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的函(水移函200726号)的要求,结合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以及我省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际,编制本纲要。一、规划范围(一)规划范围。陕西省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的范围为全省87座大中型水库库区(包括枢纽不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三门峡水库和宝珠寺水库)和移民安置区,涉及全省

3、11个市(区)的92个县(市、区)、769个乡(镇)、4315个行政村。按照国家统一核定的移民数量,截至2006年6月30日,陕西省共有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现状人口79.44万人,加上库区和安置区所在地原有人口等各类影响人口168.20万人,规划覆盖总人口247.6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3704.43万人的6.69%,占全省农村总人口2765.38万人的8.96%。(二)移民类型及分布特点。陕西省水库移民人数多,覆盖面广,移民历史跨度长,安置分散,安置区条件差别较大。按照水库移民安置区地域、水库隶属关系、水库建设年代三方面划分,移民类型及其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按照移民安置区地域划分,移民分布呈现

4、关中地区多,陕南、陕北地区少的特点。陕南地区共修建各类大中型水库21座,农村移民现状人口16.11万人,占全省移民总数的20.28%,分布在汉中、安康、商洛3市23个县(区)214个乡(镇)1136个村,规划覆盖人口48.55万人;关中地区共修建各类大中型水库30座,农村移民现状人口 57.71万人,占全省移民总数的72.64%,分布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6市(区)48个县(市、区)410个乡(镇)2651个村,规划覆盖人口171.08万人;陕北地区共修建各类大中型水库36座,农村移民现状人口3.46万人,占全省移民总数的4.35%,分布在榆林、延安2市21个县(区)140个乡(

5、镇)523个村,规划覆盖人口21.51万人。此外,尚有外省迁入待核定大中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2.16万人,占全省移民总人数的2.73%,规划覆盖人口6.51万人。2.按照水库隶属关系划分,移民分布呈现中央水库移民多、安置比较集中,地方水库移民少、安置高度分散的特点。中央直属的4座水库(三门峡水库、安康水库、石泉水库、宝珠寺水库宁强库区),农村移民现状人口61.12万人,占全省移民总人数的76.93%;我省地方各级管理的大中型水库83座,农村移民现状人口16.16万人,占全省移民总人数20.34%。3.按照水库建设年代划分,水库移民呈现老水库移民多、新水库移民少的特点。以国家开始处理水库遗留问题的

6、1985年为界,全省87座大中型水库中,1985年底前建成的水库有67座,移民现状人口65.64万人,占到全省移民总人数的82.62%;1986年后建成的水库有20座,移民现状人口13.81万人,占全省移民总人数的17.38%。陕西省大中型水库及移民基本情况见附表1。二、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存在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先后设立了库区维护基金、库区建设基金和库区后期扶持基金,努力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对保护移民权益、维护库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中央直属水库移民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但由

7、于扶持政策不统一、扶持标准偏低、移民直接受益不够等多种原因,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目前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依然普遍较差,有相当多的移民生活处于贫困之中。与当地群众相比,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资源匮乏,生产条件较差,移民群众整体上经济收入不高,生活水平较低。特别是地方管理的水库移民,由于当时移民工作很不规范,移民安置前期补偿标准偏低,移民安置后,大部分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乏人问津,导致移民生产生活条件难以改善,贫困面大、特困户多,失学辍学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均耕地少、质量差。全省水库移民人均耕地1.5亩,而且以旱地、坡地为主,集约化程度

8、低,水利设施配套差,年久失修、毁坏严重。陕南地区的人地矛盾尤为突出,水库淹没的多为好田好地,剩下的多为坡地,土地分瘠,以安康水库移民为例,退耕还林后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到0.44亩。由于人均耕地少,土地质量差,粮食产量低,一遇灾年,缺粮问题相当突出。2.公共基础设施不配套。目前,尚有一部分移民安置区的饮水、交通、用电等问题没有解决,就医、就学难问题依然存在,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并且影响着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饮水困难人口有50.13万人,不通机耕路的移民村组848个,不通电的移民村组55个,没有卫生所(室)的移民村361个。3.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

9、害频繁。大部分移民安置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小,洪涝、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如渭河下游和三门峡库区地带,由于渭河入黄口潼关高程居高不下,渭河和南山支流泥沙淤积严重,几乎年年发生洪涝灾害,防洪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虽然在国家支持下加大了防洪工程建设力度,但体系不完整,防洪标准低,只能起到紧急避水逃险的作用,渭河下游和三门峡库区的洪涝灾害始终是各级政府的心头大患。陕北地区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农业生产总体上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水资源短缺,地下水埋藏深,取用水极不方便,一些地方只能靠集雨解决人畜饮水问题。陕南地区山大沟深,暴雨洪水、泥石流时有发生,导致农田冲毁、交通中

10、断、房屋倒塌等灾害,移民生存环境严劣。4.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库区和安置区农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缓慢,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总体上尚未形成格局,缺乏支撑和带动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后劲不足。我省安置在渭南、汉中、安康3市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占全省移民总数的84%,而这3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汉中市也只有1892元(2005年),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60元。据调查,全省农村水库移民人均纯收入比当地群众少500600元,一般为当地群众人均纯收入的70%左右,而且移民与当地群众收入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5.移民

11、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由于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移民经济条件差等原因,部分移民和移民子弟不能及时接受教育,甚至失学、辍学,造成移民及移民后代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并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多数移民主要从事传统的种养业,普遍缺少一技之长,外出务工人员较少。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移民群众生产发展和收入提高的“瓶颈”。(二) 主要原因。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受特殊历史条件的限制。一是水利水电建设中“重工程、轻移民”的思想普遍存在,对水库移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二是没有建立正常稳定的移民扶持长效机制,移民投入严重不足;三是移民工作体系不健全

12、,移民管理“政出多门、政策不一”问题突出,增加了搞好移民工作的难度;四是移民工作法制建设滞后,法制观念薄弱,综合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国家进一步完善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快建立“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使水库移民工作有了政策保障。认真分析我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主要问题的原因,总结过去移民工作的经验教训,对做好新时期移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17号文件精神,按照开发性移民方针的要求,立足

13、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解决水库移民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整合各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优先解决水库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移民收入水平,建立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 基本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根据各地不同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实际出发,在分析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合理确定目标任务,不断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2.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以陕西省“十一五”规

14、划纲要以及各地、各行业专项规划为基础,做好与中央直属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等规划的协调衔接,统筹各行业、专业规划项目,优先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3.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民意的原则。充分征求和听取移民村群众的意见,维护移民村群众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村组群众和移民直接受益。4.坚持开发性移民、扶贫扶智相结合的原则。引导鼓励移民村群众,在国家的帮助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发展生产。有组织地搞好科技推广、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能力,多渠道增加移民收入。5.坚持

15、加强法制、科学管理的原则。依法编制和实施规划,加强法制建设和综合执法,提高群众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6.坚持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土地,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 规划目标。本规划基准年为2006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中长期和远期规划水平年分别为2020年和2026年。1.近期目标。从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通过进一步加大投入,解决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中

16、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到2010年,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好转,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达到当地“十一五”末的平均水平。2.中远期目标。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移民村生活水平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与当地农村同步发展。(四) 主要任务。1.加强基本口粮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巩固和提高现有农田质量,结合土地整理、淤地坝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适度开发宜农土地,不断配套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基本农田水利化程度,建设高产稳产良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