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266126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前的中国文学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指向,一是横向地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一是纵向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学。作为繁荣文学的手段,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或强调横向借鉴,或注重纵向继承,或兼而有之,都是必要的。因为没有借鉴和继承,文学就无法发展。如果把借鉴或继承视为目的、视为文学的发展方向,那就错了。因为它不仅无补于文学的发展,而会将文学引入歧途。中国文学进入新时期以来,在横向借鉴上取得了一些成效,诸如: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与手法,使我国文学传统表现手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为新内容的表现开拓了

2、新的领域;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中,借鉴了某些有益的东西。但是,要看到,由于某些人误将手段当目的,因而在横向借鉴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诸如:一味强调文学创作上的“表现自我”,鄙薄文学的社会功用性,耻于谈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一味强调时代精神的“淡化”,鼓吹文学“面向自我,背对现实”,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用现代主义文学模式来度量社会主义的文学,认为文学的崇高感和英雄主义已不复存在。这种试图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取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趋向,决不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本质和方向。新时期文学在纵向继承上,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具体表现为:“建立社会主义的乡土文学”主张的提出和一大批乡土文学作品的

3、出现;通俗文学的兴起;文学“寻根”问题的提出及“寻根”文学作品的出现。总之,文学的纵向继承,使文学的视野扩大到了文学历史的深层结构里去,使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时有了更充分的历史纵深感。但也应看到它带来的消极因素。诸如:在文学传统中流连忘返,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来;醉心于已与时代不符的风俗民情的描绘,沉溺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宣扬,致使作品格调不高,缺乏时代气息。实践证明,靠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或靠继承中国传统文学来发展中国文学,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都不能代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本质和方向。只有横向与纵向两股文学潮流的汇合,才能代表中国文学今后的发展方向。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则是横向与纵向两股文学

4、潮流唯一正确的汇合点,未来的中国文学将在这个汇合点上健康地、持续地发展。 (摘自毛磊、石光荣、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当前的中国文学要有所发展,就必然要在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中作出取舍。B.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因为过于强调表现自我而否认文学的崇高感与英雄主义。C.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技巧与手法,丰富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D. 文学的纵向继承,彻底解决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创作缺乏历史纵深感的难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两个角度,对当前中国文学现状作了具体阐述。B.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列举了

5、大量的典型现象,有力地证明了观点,说服力强。C. 文章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本质作了充分的论述,为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D. 文章在具体分析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时,均先肯定其成绩,再指出其不足。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通过横向借鉴和纵向继承来繁荣中国文学,只有在特定的背景下才能完成。B. 如果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技巧与手法,就能开拓出我国文学内容新领域。C. 如果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就有可能增强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D. 如果想中国文学走向繁荣,就需要汇合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两股文学潮流。【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

6、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阅读文章,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必然要在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中作出取舍。”理解有误,原文内容为“作为繁荣文学的手段,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或强调横向借鉴,或注重纵向继承,或兼而有之,都是必要的。”繁荣文学的手段有三种,可以兼而有之,并非一定要在借鉴与继承中作出非此即彼的取舍。B项,原文内容:“一味强调时代精神的“淡化”,鼓吹文学面向自我,背对现实,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用现代主义文学模式来度量社会主义的文学,认为文学的崇高感和英雄主义已不复存在。”强加因果。强调表现自我与否认文学的崇高感与英雄主义

7、是并列关系,非因果关系。D项,原文内容“文学的纵向继承,使文学的视野扩大到了文学历史的深层结构里去,使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时有了更充分的历史纵深感。”有了更充分的历史纵深感并不同于彻底解决难题,同时,缺乏历史纵深感是否为难题,于文无据。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比如此题B项就是强加因果。【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仔细阅读文章,找到相关的有效答题区间,理解

8、并推理文章内容,最后比对备选答案,找出推理错误的一项即可。C项,无中生有。文章并未对新时期文学的本质作充分的论述。【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答题时注意阅读文章,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根据原文论断,“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与手法”应得出“使我国文学传统表现手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为新内容的表现开拓了新的领域”的结论,无法得出 “开拓出我国文学内容新领域”的结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活着的手艺王往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

9、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

10、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树,死,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

11、,我未臻此境。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我有些生气。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走

12、了的木匠:“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我说:“这人,怪啊。”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

13、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他只是孤独。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我问他:“你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元呢。”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摘编自百花园,有删改)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A. 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

14、“他”的性格作了铺垫。B. 长大之后,“他”学会了木匠手艺,并凭借自己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快超越了师傅,成为当地最吃香的木匠。C. “他”虽然被村里人称为“懒木匠”,但其实并不“懒”,“他”不愿意“做小活”是因为不想委屈自己的手艺。D. 文章借其它木匠之口,侧面介绍了“他”这些年的打工经历,既节省了篇幅,又巧妙地展示了“他”的性格特征。E. 本文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技法,以写人为中心,描写细腻;善于运用悬念、伏笔来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5.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他比谁都孤独”的原因。6. 标题“活着的手艺”有哪些深刻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答案】4. BE 5.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

15、的发展,“他”的传统木匠手艺渐渐失了用武之地;“他”对木匠手艺的敬重和痴迷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6. “活着的手艺”指木匠的手艺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使死去的树木以另一种形式“活着”。世上的手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和生命,我们必须像敬重生命一样敬重“活着的手艺”。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古老手艺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失去生存的空间,它还会永远地“活着”。【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6、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无师自通”错误,该信息缺少文本依据,“超越师傅”“最吃香”并不仅仅因为“雕刻技艺”,还有其他的木匠技艺。E项,“善于运用悬念、伏笔”错误,文章没有运用“悬念、伏笔”。故选BE两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他比谁都孤独的原因”,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他比谁都孤独”,然后结合上下文的情节概括原因。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情节的把握,抓住第七段中“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倒数第二段中“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