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1326326 上传时间:2017-08-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地理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中地理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中地理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中地理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中图版必修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像半熟的鸡蛋,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各个圈层如何划分及其特点如何?,鸡蛋是空心还是实心?它有几层?,鸡蛋有蛋壳、蛋白、蛋黄三层。地球内部有几个圈层?我们又该如何知道?,对于地球的内部圈层,我们不能向鸡蛋那样削开,那又该如何知道?(学生讨论),地震波,1、导入新课,(根据两个知识点将学习活动分为两部分进行探究学习),(1)整体感知全文,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

2、据:地震波,2.圈层的划分,较 快,较 慢,固体、液体、气体,固 体,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的分类及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何特点?,展示“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表格,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出P、S波总结P、S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层次及大致深度。定义不连续界面:莫霍界面(平均地下17Km),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2900Km)。,展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探究一:地震波,地震波的

3、分类及特点,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 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板书小结 1,课堂练习 1,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D,探究二:地球的内部圈层,1、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3、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

4、内部的信息?,3、还可以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来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探究内容:,探究结果:,1、说明了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2、地幔物质是固态的,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的特点:在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划分:地壳、地幔、地核,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表格”,地壳: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地核: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展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33,290

5、0,速度千米/秒),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莫霍界面,古登保界面,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1.27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的示意图,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表格,探究三:地球的外部圈层,展示“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地球外部包括哪几个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各圈层有和特点?它们的关系如何?,地球的外部圈层是同心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地球的外三圈,地球的外部圈层,生物圈,水圈,大气圈,概念,地球的外部圈层,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大气圈,什么是大气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大

6、气圈(atmosphere)集在地表周围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的组成恒定组分 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等组成(99.96)。可变组分 二氧化碳、臭氧和水蒸气,随季节、气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不定组分 这部分物质在大气中含量变化非常大,如尘埃、硫化氢、煤烟、金属粉尘等。它们一是来源自然界,二是来自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大气圈的结构划分依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 大气的运动特点自地面向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及散逸层,对流层(troposphere)的主要特征是: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气降温率平均升高1km,温度降低6

7、0C);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 动,因而发生一系列天气现象,如风、雪、云、雨等;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天气现象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显著,污染严重;占大气圈总质量的70%75%。,平流层(stratosphere)的主要特征是: 质量约占大气圈总质量的20% 气流以水平方向运动为主(最显著特征)不存在对流层中各种天气现象 该层上部存在多层含臭氧的层,能吸收紫外线,因而是生物的保护伞 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中间层(mesosphere)自平流层顶至85km高空的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故又称冷层,空气又出现对流。 暖层(thermosphere)从中间层顶到800km高空的大气层,温度随高

8、度增加而上升,氧、氮被分解成电离状态,又称电离层。 散逸层(exosphere)位于800km以上至20003000km的高空,地球引力作用弱,气体质量不断扩散,亦称外逸层。,极光是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 可达1 万电子伏 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所以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为什么如此绚丽多彩?,高层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不同元素的气体受轰后所发出的光的前面色不一样。例如氧被激后发出绿光红光,氮被激后发出紫色的光,氩激后发出蓝色的光,而极光就显得绚丽多彩,变幻无穷。,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上冷下热高空对流,高层大气,电离层

9、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生物圈,什么是生物圈? (biosphere) 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范围: 3km 10km,人与生物圈,生物圈号,1991年,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个耗资巨大规模空前的“生物圈二号”实验。依照设计,这个封闭生态系统尽可能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有土壤、水、空气与动植物,甚至还有森林、湖泊河流和海洋。1991年,8个人被送进“生物圈二号”,本来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但18个月之后,“生物圈二号”系统严重失去平衡:氧气浓度从21%降至14%,不足以维持研究者的生

10、命,输入氧气加以补救也无济于事;原有的25种小动物,19种灭绝;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植物也无法繁殖。,数名科学家得出结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一样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实验向世人昭示了: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惟一的家园,人类应当努力保护它。,一 水圈的组成,水圈(hydrosphere)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为主。海洋占97%,大陆表面水占2.15%,地下水占0.6%。 据天然水所处的环境不同,分海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类。来自于:地球的内部;彗星的撞击;陨石的撞击。,地球外部圈层的表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板书

11、小结 3,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名称和物质组成(1) 大气圈(2) 水圈(3) 生物圈2、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课堂练习3P25活动,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的示意图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生物圈,水圈,岩石圈,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和外部的三个圈层。下面大家来做些巩固习题:,3、新课小结,学生作业,1、在莫霍界面以下(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2、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3、水圈是( )的圈层A.连续而规则 B

12、.连续不规则 C.不连续但规则 D.不连续不规则4、四大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A.大气圈 B.岩石圈 C.生物圈 D.水圈,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完成地图填充册、新学案有关本节的练习,练习巩固,A,B,B,A,课外活动,要求,理解下列观点,选择一个写出一篇小论文: 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是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共同作用的界面,它具有三个特点:A.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系统外的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联系;B.它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C.它在不断的变化着。,上网或找书籍查阅资料,小组探究并提交作业。,(三)课后活动,学习反思,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几部分知识?有哪些知识点比较较难?新课标要求地理学习必须从注重地理结果转变为地理过程的学习,因而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探究挑战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大家通过自己探索,明白了一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使自己真正体验到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