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区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258005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阳区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惠阳区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惠阳区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惠阳区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惠阳区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阳区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阳区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5(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一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尤其是“其”“以”“观”的用法,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2学习本文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3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而无悔”和“深思慎取”的思想。二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课文,认真掌握注解内容,化整为零逐步掌握全文。 2.注意归纳文言知识点。 3合作学习。二课文助读1走近作者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西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2、。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2写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

3、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王安石游褒禅山和曾巩游玉山的经历一样,都因游者不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但这时的王安石比他的朋友曾巩大了十几岁,思想也深刻的多,他并不是象曾巩那样只是遗憾于“遗泉石之胜”(曾巩游倍州玉山小岩记),而是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知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2年后(1070年)拜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

4、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3相关知识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三预习题(一)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褒禅山( ) 舍于其址( ) 庐冢( ) 咎( )音谬( ) 瑰怪( ) 穴( ) 窈然( ) 无物以相之( )二.指出下列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 通 )三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实词: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 名以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

5、盖音谬也 ( )谬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 观 而世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大王见臣列观( ) 此余之所得也( ) 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有碑仆道( )道 何可胜道也哉( ) 策之不以其道( ) 险以远,则至者少( )至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文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过饰非(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虚词: 夫夷以近,则游

6、者众 ( )以 与四人拥火以入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其智乃反不能乃 ( )乃 良乃入,具告沛公(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 )其皆出于此乎 (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吾其还也 ( )其孰能讥之乎 (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 )四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语的古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 今:数词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 今:很,十分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 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4于是余有叹焉 古: 今:合用为连词

7、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 今: 专家、顾问等,在学术方面比较优秀并且其思想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的人 五、请提出一两个你在预习时所遇到的问题 课外拓展(一)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节选自论语公冶长)注宰予:孔子的学生。圬(Wu):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对墙面进行粉刷、抹灰。 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表示停顿。诛:责备。(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

8、与改是。 预习题(二)一、指出下列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4火尚足以明也 ( )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8常在于险远 ( ) 9则其至又加少矣 ( )10则其见愈奇 ( )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 12往往有得 ( ) 13入之甚寒,问其深 ( ) 14有泉侧出 (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4有碑仆道 (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 ) 6然力足以至焉 ( )三请你提出一两个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外拓展(二)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节选自庄子山木)(1)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2)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