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探析(篇)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3213816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探析(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探析(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探析(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探析(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探析(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探析(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探析(篇)(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探析(4篇) 第一篇: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摘要: 在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使用本目标语进行文化交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能够使用本目标语进行交际也是学习语言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经常会导致交际失败。本文主要从三个层面分析了这一现象:语言层面,语法层面和文化层面,并在此基础上呼吁英语学习者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语用失误。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失误原因 概述 “语用失误”的概念是由英国语言学家于年在发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出来的。本文主要以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为研究对象,就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成因层面进行分析,最后并提出一些

2、在日常生活或是学习中应注意的规避策略,希望能够引起跨文化交际者的重视,减少语用失误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用失误的界定:何自然教授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一方(或双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交际双方各持不同的文化观点参与跨文化交流,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揣摩其他文化背景,结果两种文化观念不能相互融合,于是产生文化冲突,出现不恰当的言行,这就是跨文化语用失误。(何自然,)认为,语用失误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的差错。对于语用失误桂诗春认为“语法规则规定形式上的正确性,语义规则规定形式上必须有意义(否则是不可理解,不真实,无意义)。 语用失误的表现形式:英国著名语言学

3、家()认为语用失误是听话者未能获取说话者言外之音或是交际目的。根据的观点,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因为交际者对于目标语并没有掌握的很透彻而在交际中只能使用母语交际模式而产生的语用失误。例如:中国学习者往往在对于对方感谢或者是道歉经常会套用汉语模式就会回应“”来表达“没关系,不用谢”,可是“”往往仅是用来表示回应对方致歉的情景下,而对于对方的感谢一般情况下英语国家的人通常都会使用“”,因此可见汉语词汇并非可以跟英语词汇完全对等的。 ()社交语用失误。桂世春认为:社交方面语用是失误往往起源于说话人不注意谈话对象的身份或者是社会地位

4、,对社会地位较低或者是关系密切的人使用了过于礼貌的表达方式;或者是对地位较高或者关系疏远的人使用了较为亲昵的表达方式。例如:一位顾客要买一辆自行车,他对自行车店售货员说:,?这样的表达过于正式显得滑稽很没必要。 语用失误成因分层探析 词汇层面:在两种语言中,意义相同且对等的词汇很少。 ()一些词汇在某一种语言中因为文化底蕴的不同也许有着特殊的意义,可是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却是毫无意义的。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龙”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然而,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这一暗含意义,只是一种动物的名称。 ()也有一些词汇,虽然字面意思相同,但其暗含的情感意义却完全不同。例如:“”

5、一词,虽然汉语意思和英语意思都为“野心”,但是在英语意思中是指雄心壮志,有抱负,富有褒义色彩,可是在汉语意思中情感色彩就完全相反,常常用来形容那些贪婪名利,权势的小人,富有贬义色彩。 ()此外,不同的语言都有其大量的习语,交际者不能仅根据字面意思去理解其意思,这样的话必然会产生语用失误。因此,作为交际者需深入了解相关文化,才能够避免交流障碍。 语法层面:语法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人们往往在交际过程中会不自觉的使用母语的语法结构,这样的母语语法负迁移就会导致语用失误。例如:在汉语中,我们往往把副词置于动词前,但是在英文中副词的使用非常灵活,根据说话者强调的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6、,如在汉语中“我非常喜欢苹果”,很多英语学习者在英文表达中因为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就会表达成“”。当然这样的错误,对于很多英语学习者来说是很容易自我识别并改正,而且也不会导致语用失误。 文化层面:文化是一个有着广泛而丰富内涵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群体在长时间的生活中慢慢形成的本群体独特的东西,也就是说文化会因群体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即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不同国家或是民族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因此作为跨文化交际者不论是在社会价值观,风俗习惯,还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任何一方不了解对方的文化或者是仅根据本民族的文化准则和社会规范来衡量或者是评介对方的行为和标

7、准,那必然会产生误会,导致交流失败。例如:!:,被赞美者并没有回答“”,而是非常谦虚地对于对方赞美进行否定,这只会让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认为对方不接受自己的好意,反而责怪自己过于大惊小怪,缺乏审美,这样必然会导致语用失误,使得交流失败。其实这种文化迁移引起的语用失误的例子比比皆是。再比如:中国学生在对于自己老师的称呼一般会是“王老师”,“张老师”,而在英语中“”不能当作是一种称呼,而仅仅是一种职业描述,因此他们对于老师的称呼一般情况下是直呼其名,或是“”。因此,我们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流时,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 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

8、,我们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是基础,是文化的载体,只懂语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胡文仲,)。学习英语,不单单是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英语语言下的文化,这样在跨文化交际中才会得体地与英语国家的人沟通与交流。 结语 为了能够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有效地进行,减少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我们在学习语言,充实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也应尽可能地多与英语国家人进行交流,对比语言的表达方式,不断地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桂诗春当代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

9、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何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亚利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二篇:礼貌原则下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分析 摘要: 在中西方的语言中都有自己的语言交流表达方式和方法。本文论述了中西方的礼貌原则,并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中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一、引言 礼貌是一种行为规范和语用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会有不同的表现。礼貌是为达到目的说话人采取的一种手段,借此来保持或者提升双方

10、的人际关系。但是因为东西方的文化、价值观、社会情况都不一样,因此礼貌用语也会有差异。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因为礼貌原则的不同而产生的语用失误也比比皆是。本文对礼貌原则角度下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现象作了分析研究。 二、中西方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在英语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英国牛津大学语言学家格赖斯在50年代开始构建“合作原则”,直到1967年才公开提出这一理论。随后1975年在逻辑与会话一文中发表。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包含以下四条准则: (一)数量准则 1.使所说的话正好满足当前交谈所需要的信息。 2.所说的话不要多于需要的信息。 (二)质量原则所说的话要力求真实。 1.不要说自

11、知是虚假的话。 2.不要说缺乏证据的话。 (三)联系准则要有关联。不能提供与话题无关的信息。 (四)方式准则要清晰。 1.避免晦涩 2.避免歧义 3.要简练 4.要有序 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语言学家利奇发现人们在交际对话中并不总是遵循合作原则。在充分调查了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后,在总结了格莱斯提出合作原则的理论和人类学家布朗和语言学家列文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礼貌原则。我们把它简称为PP。 礼貌原则一共有六条准则。 得体准则 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1尽量不让别人吃亏 2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慷慨准则 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1尽量少使自己得益 2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赞美准则 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

12、1尽量少贬低别人 2尽量多赞美别人 谦逊准则 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1尽量少赞誉自己 2尽量多贬低自己 一致准则 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1.尽量减少自己与别人的分歧 2.尽量增加自己与别人的共识 同情原则 1尽量减少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反感 2.尽量增加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同情 在80年代初期,中国的语言学家开始了对会话含义理论的研究。1992年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教授的学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顾曰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语言交流中遵循的礼貌原则。汉语语言学中的礼貌原则一共有五条准则:贬己尊人准则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要“贬”,要“谦”;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要“抬”,要“尊”。称呼准则要用适当的称呼

13、语主动跟对方打招呼。文雅准则要选用雅语,禁用秽语;多用委婉语,少用直言。求同准则即说、听者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的欲望。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这五个原则都是由一个总原则指导:互惠原则,换句话说就是来而无往非礼也。 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一)称赞与谦虚 在中国文化中,称赞别人通常使用比较委婉的方式,因为几千年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在为人处世之中更愿意遵循顾曰国总结的礼貌原则中的文雅准则,多用委婉语,少用直言。比如“这件衣服特别适合你!”“你的主意不错”等。这种表达方式让被称赞者感觉到很舒服,又能接受。在西方文化中,赞扬对方多比较直接主动,通常着重夸赞对方外表、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