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八章第一部分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190142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9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八章第一部分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八章第一部分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八章第一部分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八章第一部分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八章第一部分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交通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八章第一部分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交通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八章第一部分剖析(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减法:加和减时,和或差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的保 留,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依据。 0.012125.641.057820.0125.641.0626.71 实际运算中,有时可以多保留一位。如: 5.27270.0753.72.125.270.083.72.1211.1711.2(修约 计算 再修约),乘除法: 乘和除时,积或商的有效数字的保留,应 以其中相对误差最大的数字,即有效数字 最少的数据为依据。 0.012125.641.057820.012125.61.060.328,有效数字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正确地记录数据 如:分析天平0.2540g,滴定管读数24.50cm3 台秤

2、2.5g。 2.正确地选取用量和选用适当的仪器 如:若称取样品的重量23g,只要选择千分之一天 平。 因为此时: 3.正确地表示分析结果 如分析煤中S含量时,称取样品3.5g,两人测定结果 分别为:0.042,乙的结果为0.04199 哪一个更合理?,定量分析结果的处理,* 对于一个要求非常准确的分析,需要进行多次测定,然后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给出 、s、n。 可疑值的取舍: 个别数据可能有与其它数据偏离较远的现 象,这些数据叫做可疑值或叫逸出值。 如:某一含氯的试样,四次测定的结果分别30.22、30.34、30.42、30.38; 30.22是否舍去?,1.四倍法 (1)除去可疑值,将其它

3、的值求出 和 (平均偏差) (2) xi 舍去,否则,保留。 上例: 此值舍去!,某一区间包含真值(总体平均值)的概率(可能性) 置信区间:一定置信度(概率)下,以平均值为中心, 能够包含真值的区间(范围) 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越大(参见表7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2.Q检验法 适用于310次测定。 (1)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 (2)找出可疑值 (3)求出Q计 K可疑值 L相邻数据 D最大数据 X最小数据 (4)查出表中Q值 (5)Q计Q表,此值舍去,例 某实验平行4次,其结果为0.1014,0.1012,0.1019,0.1016,试用Q检验法确定0.1019可否舍去。 解:Q计 Q计 Q0.

4、90 不能舍去。 有多个可疑值,可多次取舍。 问题:为什么n越大,Q值越小?,活度与活度系数,电解质溶液中能有效地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称离子的有效浓度,也称为活度()。 c 活度系数代表离子间力影响的大小,它除了与浓度有关外,还与离子的电荷数有关,所以综合考虑两方面,引入“离子强度”I。,强电解质的离子氛概念,溶解机理,离子氛,DebyeHuckel 极限公式,适用于c0.02mol/L的稀溶液,显然,溶液中的离子强度越大,活度系数就越小。,DebyeHuckel 极限公式,第八章,酸碱平衡与 酸碱滴定法,关于四大平衡与四大滴定体系,本模块特点: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和热力学、动力学基本原理的应用

5、; 精讲酸碱平衡体系及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包括滴定体系的终点误差分析,后续的几个章节均应用类似的原理与方法; 这些章节的内容应用前景较广,要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关联;,一般的讨论原则: 因为均为溶液中的反应,活化能相对较小,所以不考虑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即认为 因为所讨论的溶液浓度一般不大,所以近似用浓度计算而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即近似认为活度系数r=1。,一、酸碱理论的发展及应用,Arrhenius 电离理论 酸:在水中电离出H(水合离子)的物质。 碱:在水中电离出OH的物质。 酸和碱的一般特征: 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酸和碱可以分别使指示剂变色; 酸和碱对许多化学反应有催化作用。

6、 酸碱反应的实质:,与Ka,电离度,电离度:已电离的分子数和溶质分子总数 之比。一般用表示。 从理论上说,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1,而弱电解质则部分电离,1。,电离常数,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着已电离的弱电解质的 离子和未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之间的平衡: 电离常数(Ka、Kb)的意义: 数值的大小可以衡量弱酸(碱)的相对强弱; Ka(Kb) 104认为是弱酸(碱); Ka、Kb随温度而改变,但是改变很小。,电离理论的不足之处和实用性,仅限于水溶液体系; 只限于分子酸和分子碱; 忽略了酸与碱这一对立统一体以及变化规律。,Lewis 酸碱电子理论,酸:凡是接受电子对的物质; 如:H+、Na+、BF

7、3等可提供空轨的物质。 碱:凡是给出电子对的物质。 如:OH、CN、NH3、F等。 酸碱反应不再是H+和OH-的中和,而是碱性物质提 供电子对与酸性物质生成配位共价键的反应。 BF3 F BF4 Ag Cl AgCl,请按照元素周期表归类一下!,酸碱电子理论中判断酸碱强弱的原则:,“软亲软,硬亲硬,软硬结合不稳定” 酸碱的软和硬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将在配 位化合物的章节中做重点讨论。 问题:根据酸碱的电子理论,一般意义上的 酸碱反应可以看作电子对的给予和接受的反 应以及取代反应。举例:,BF3+F-BF4-; Al(H2O)63+3OH-Al(OH)3+6H2O,优点:以电子对的接受和给予来说明

8、酸碱的属性 和酸碱反应,摆脱了体系必须有H和OH-的限制, 也不受溶剂和物相的约束,是最广范的酸碱理论; 缺点: 过于笼统,酸碱性的强弱不易掌握,相对 强度没有统一的定量的标度。另外,将Ag+、Cu2+等 视为酸,不容易接受。,酸碱电子理论的评价,酸碱质子理论,酸: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 碱:凡是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如下表示: 酸 质子 碱 此为质子的传递反应 例 如: HAc H Ac 这种因质子得失而相互转变的每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不再提盐的水解反应,而是共轭酸或碱的离解反应。,共轭酸碱对与酸碱半反应以及共轭酸碱常数: 在水溶液中,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酸

9、1+碱2 酸2+碱1 如:HAc+H2O H3O+Ac- *对一般的酸碱离解反应,溶剂(如水)总是起着一种酸或碱的作用,这种溶剂总可以进行质子自递反应,如: H2O+H+ H3O+ 碱2 酸2 这种溶剂称为质子溶剂。酸碱的质子理论就在质子溶 剂的范围内讨论。,还有哪些质子溶剂?酸碱在这些溶剂中的行为一样吗?,若是碱与水反应呢? 水在此是什么?,非水体系,1. 溶剂的性质: 两性溶剂:既可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 酸性溶剂:给质子的能力较大,以给质子为主; 碱性溶剂:接受质子的能力较强,以接受质子为主。 惰性溶剂:给出质子和接受质子的能力都非常弱。,2.物质的酸碱性与溶剂的关系: 酸、碱的强弱与

10、溶剂的酸碱性: 弱酸相对于碱性溶剂可以成为强酸; 强酸相对于强酸性溶剂可以成为弱酸; 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及自递常数的大小及对酸碱滴定的作用: 扩大滴定的精度(pKs大于14的体系);,3.拉平效应及区分效应及其应用: 由于溶剂吸引和给出质子的能力不同,所以在不同的溶剂体系中,酸碱显示出不同的特性; 拉平效应及拉平溶剂,利于总量的测定; 区分效应及区分溶剂,利于分别测定含量; 惰性溶剂的作用-区分效应。,酸碱理论的总结,1.酸碱的电离理论: 最早产生的酸碱理论,有较广泛的影响; 只适用于水溶液体系; 酸碱的定义范围很狭窄,必须有H+或OH-; 2.酸碱的电子理论: 以原子结构理论为基础,从化学键

11、变化的角度出发将酸碱反应视为电子对的给予和接受反应,将酸碱的概念大大地扩大,包括任何气、固、液相的反应。但针对性稍欠;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酸碱配合物的生成及取代。,3.酸碱质子理论: 适用于任何溶剂具有质子自递作用的体系(如乙醇、液氨、冰醋酸等); 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质子的传递; 扩大了酸碱的概念又有较强的适用性。 特别说明:一般讨论水为溶剂的体系,其酸碱的电离常数可借用电离理论的数据定量计算。 *本课程以下均用酸碱的质子理论来探讨。,二、溶液中的酸碱行为,酸碱的强弱取决于物质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 在共轭酸碱对中,共轭酸酸性越强,则其对应的共轭碱的碱性就越弱。 共轭酸碱对之间的关系:

12、KaKbKw (一元酸碱) 对于多元酸碱: Ka1Kb(n)Ka2Kb(n-1)Ka3Kb(n-2)Kw,举例: H2S, Ka1:H2SHS-+H+ ; Ka2:HS-S2-+H+ Kb1:S2-+H2OHS-+OH-. Kb2:HS-+H2OH2S+OH-;,Ka1Kb2=Ka2Kb1=Kw,1.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首先应明确的几个基本概念: 平衡浓度:溶液共轭酸碱对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们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总浓度(分析浓度):各种存在形式平衡浓度之和称为总浓度或分析浓度; 分布系数:某一存在型体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即为该型体的分布系数,以表示。 分布曲线:分布系数与溶液pH值间的

13、关系曲线称为分布曲线。,一元酸,一元酸体系: 平衡时 且HA+A-=C(初始浓度),分布曲线,0随pH增大而增大,1随pH增大而减小。 当pH = pKa时, 0 1 0.5,即HAcAc; pH pKa时溶液中主要存在形式为Ac,多元酸,草酸:,pHpKa1时: 21 , H2C2O4为主; pKa1pHpKa2 时: 12 ,1 0 ,HC2O4为主; pHpKa2 时: 01 ,C2O42为主。,磷酸 当pH2,溶液中H3PO4为主要的存在形式; 当pKa13和2 1,溶液中H2PO4占优势; 当pKa22和1 0,溶液中HPO42占优势; 当pH pKa3时,0 1,溶液中PO43为主

14、要的存在形式。,分布系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无机酸与有机酸的特点比较,H3PO4,Ki/Ki-1=?,酒石酸(H2A)的 -pH图,3.04 4.37,关于分布曲线的讨论,分布系数的正确计算; 分布曲线的正确绘出; 不同的弱酸由于其酸性强弱的不同,其在不同的pH条件下的分布不同图形也不同; 不同的体系,其利用的pH 条件不同;,HAc的分布曲线图(pKa=4.76),HF的分布曲线图(pKa=3.17),HCN的分布曲线图(pKa=9.31),HA的分布曲线图(pKa),分布曲线图的特征,两条分布曲线相交于(pka,0.5),pHpKa时,溶液中以A-为主,2.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一)

15、质子条件: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本质是质 子的传递,当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的 质子和碱得到的质子的物质的量必然相同。 其数学表达式称为质子平(等)衡式或质子 条件式。(Proton balance equation),首先,在酸碱平衡体系中选取零水准(质子参考水准或质子基准态物质),作为计算得失质子数的基础。 *零水准:与质子转移直接有关的大量的物质。通常是起始的酸碱组分,或是反应物,有时也用产物。 再从质子参考水平出发,将溶液中其他组分与之比较得失质子多少。,质子条件的推导要点:,质子条件的推导要点:,根据得失质子等衡原理写出质子等衡式。 涉及到多级离解的物质时,与零水准比 较,质子转移数在2或2以上的,它们的浓 度项之前必须乘以相应的系数,以保持得 失质子的平衡。,举例,溶液HAc, 质子参考水准为HAc和H2O 质子条件(或质子平衡式)为: H+ OH-+Ac- ; Na2S水溶液,质子参考水准为S2-、H2O 质子平衡式为: H+HS-+2H2S OH-; NaHCO3水溶液,H2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