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初一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终南望余雪》 北京课改版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3189805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初一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终南望余雪》 北京课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秋初一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终南望余雪》 北京课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秋初一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终南望余雪》 北京课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秋初一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终南望余雪》 北京课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秋初一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终南望余雪》 北京课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初一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终南望余雪》 北京课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初一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终南望余雪》 北京课改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祖泳,终南望余雪,诗人简介祖泳,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进士。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其与王维友善,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也。他的山水诗具有语言简洁、合蕴深厚的特点。他的诗以赠答酬和、羁旅行役、山水田园之作为主,一般都写得工稳妥贴,但却缺乏较深刻的思想和较鲜明的艺术特色。从大致的倾向上看,他的一些诗已经接近“大历十才子“的诗风。,写作背景,这是一首应试诗。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

2、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则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鉴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 “浮”字用得很生动!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给人以“浮”的感觉。,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霁,指雨雪初停后的阳光。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 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

3、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字。由望余雪而想到城里会因而更加寒冷,百姓会遭到寒气的袭击,寄予了诗人的关切。雪景虽“秀”,现实却“寒”,耐人寻味。,终南望余雪是一首咏雪诗。诗的前三句从“望”字着眼,句句写雪景,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最后一句露出作者原意,抒发了感慨,由雪霁后寒气加重,想到城中人的受冻。全诗紧扣诗题:正面写终南山之雪,以“城中增暮寒”反衬终南山余雪。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主旨,这首诗写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更加寒冷逼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