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县概况.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179364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宁县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伊宁县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伊宁县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伊宁县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伊宁县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伊宁县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宁县概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塞外杏乡-伊宁县 伊宁县地处伊犁河谷中部,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设治最久、屯垦最早、人口最多的农牧业大县,总面积6153平方公里,辖2镇、18个乡(场),全县总人口44.85万人,由汉、维、哈、回等29个民族构成。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0.1亿元,同比增长10%;三次产业比重43:27:30;人均GDP达到13951元,较上年增长8.6%;完成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9.26亿元,增长4.1;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5亿元,增长27.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79元,同比增长12.2%。 伊宁县自然条件优越。全县有108.24万亩耕地、420万亩天然草场,县境内有喀什河、伊犁河

2、及北山9大水系,水源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土壤肥沃。一直以来这里就是新疆重要的、久负盛名的粮食、油料、甜菜、果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又是伊犁河谷重要的瓜果之乡,尤以肉质丰厚、入口甜爽的大白杏闻名遐迩,享有“杏乡”之美誉。 伊宁县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已探明有煤、金、银、铜、铁、高岭石、花岗岩、重晶石等27种矿产资源,40余个矿点。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74.2亿吨,远景储量100亿吨;黄金远景储量250吨,近期可开采储量81吨;石英沙矿储量750亿吨;建材花岗岩矿储量1880亿立方米。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发展煤炭能源化工产业、矿产开发产业、建材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伊宁县历史悠久,民俗风

3、情浓厚。有汉代乌孙古墓群、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唐代丝绸之路北道重镇弓月遗址、元代成吉思汗西征时的点将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亦力巴里汗国速檀歪思汗陵寝、清代林则徐开挖的老黄渠龙口等历史遗迹。托乎拉苏大草原辽阔壮丽,阿克吾增森林公园松柏森森,阿克塔什瀑布飞珠溅玉,小叶白蜡自然保护区风景幽深,县城周边杏园连绵杏花处处,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少数民族风情以及风光秀美的山水园林,为民俗风情游、休闲度假游、探险观光游等旅游产业的大开发赋予了广阔前景。 伊宁县区位交通优势显著。距伊犁州首府伊宁市18公里,距霍尔果斯口岸90公里,距都拉塔口岸70公里。精伊霍铁路、国道218线和省道220、314、315线贯

4、穿全境;伊墩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依托精伊霍铁路规划的9条铁路专用线,有8条获国家批准,3条已开工建设,5条已具备运营条件。 近年来伊宁县围绕打造“四大杏乡”,即实力杏乡、活力杏乡、魅力杏乡、幸福杏乡,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以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壮大新型工业,支撑财政增长;以特色林果业、设施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加快农牧民致富步伐;以构建伊犁河谷市县双子城、后花园,推进城镇化,带动旅游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大发展,全面振兴伊宁县。 富足的资源、便捷的通讯、发达的交通、优越的投资环境将为伊宁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5、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热情好客、期盼发展的各族人民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来伊宁县投资兴业,共同建设杏乡美好的明天! 新疆伊宁市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一、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伊宁市共有推广机构12个,其中市级1个,乡(镇)级11个,推广人员20余人,机构不健全,办公场所简陋,办公设备匮乏,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功能为综合性,推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工作人员均系兼职。二、“十一五”以来,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6、的巨大推动下,伊宁市农机化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推广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机械化深松深翻技术,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温室卷帘机械等。“十一五”期间,伊宁市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完成了“十一五”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农机化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构有所改善,农机化发展速度加快,规模扩大,范围得到扩展,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农机化效益逐步提高,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农机固定资产总值

7、:8530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67500千瓦,年平均增长9.5%以上。拖拉机总数 2143台,大中型配套农具2467架,温室生产管理机械4200台架 ,畜牧机械500台。植保机械180台,其它机械326台。农业机械配套比达到1:2.8。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2%。(一)以伊宁市设施农业大规模发展为契机,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引进和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和林果机械。实现了物理农业机械、草帘机、挤奶机、热风炉、吹雪机、弥雾机“零”的突破。实现了温室卷帘机和林果机械“量”的突破。共推广应用卷帘机3400台、草帘编织机63台、挤奶机18台、林果机械60台、热风炉15台、吹雪机4台、弥雾机3台。在达达木

8、图乡、英也尔乡、喀尔墩乡引进物理农业机械设备技术63套,包括:YD660型烟气净化二氧化碳增施机、电子除雾防病促生系统、JLC型声波助长仪、DS15型电子杀虫灯以及3DCF450型蘑菇房空气电净化促蕾防病系统。同时,组织技术员和农户开展物理农业机械设备技术现场演示培训,并逐步在全市各乡镇设施农业、林果业、食用菌等基地推广应用。(二)加强农机安全源头管理,发挥基层农机管理站作用,农机局领导带队深入田间地头、场院、乡村道路开展巡查,同时,与市安监、交警部门联合执法,进一步加大了执法力度。(三)是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市区、乡镇的废品收购站,开展农机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重点严查报废拖拉机。“十一五”期间报

9、废拖拉机210台。(四)开展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引进和推广玉米收获机5台。通过召开玉米机手现场演示会,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了全市玉米机械化采收“零”的突破。(五)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加大对拼装和改装拖拉机查处力度,“十一五”期间共检查9家农机维修点,查处无证私改挖掘机维修窝点1处,消除了农机事故安全隐患问题。(六)组织全市农机协管员进行了农机管理、农机田间作业质量、农机安全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为做好农机田间作业质量工作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与劳动部门联合对农机户开展了农机修理培训班,培训修理工150人次,加大了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2008年至2010年共培训驾驶员60

10、0余人。四、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农机推广管理体制不协调,在乡镇体制改革过程中,基层农机服务组织非但未加强,反而逐渐弱化,乡镇农机工作人员不足。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人、财、物的管理权限归乡镇政府,市农机局对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只有业务指导关系,没有任何管理权限,这就造成农机推广工作得不到基层的大力支持;同时农机推广站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手段匮乏,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各项基础设施设备相当薄弱,极大地影响了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二)农机装备的结构还不够合理,随着伊宁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种植规模越来越小,均为小地块分散经营模式,经济作物技术推广难度大。1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小。2种植方式

11、不同、规格不一样,影响了机械的大力推广。3农民对经济作物机械认识程度不同。4宣传、示范力度小,群众不认识、不了解。(三)农用燃油价格上涨,农机户和农民负担加重。由于受油价、驾驶人员工资、修理费用以及作业地块小等因素的影响,农机作业价格很不稳定,有所反弹,农机局因缺乏合法的价格依据。目前,作业价格难以有效控制。三、解决问题的建议(一)是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积极联系、协调乡镇领导,重视农机推广工作,借助各级政府的力量大力发展农机新技术;同时农机与农业等其他部门要密切配合,抓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二)充分利用好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各种项目资金,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大配套资金投

12、入,制定出台多种形式的补贴政策,引导扶持农民应用先进、适用性的新技术、新机具,促进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三)加大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要增加示范基地的投入,加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让示范基地成为科技创新的平台,农机推广的基地,机械化作业的样板。(四)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及推广队伍建设。配齐配好人员,加强办公投入,经费保障,同时组织推广人员开展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技术操作水平。(五)积极扶持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拓展农机新技术推广渠道,健全和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新疆伊宁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农机教育培训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机化事业的

13、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搞好农机培训,对于管好用好农业机械,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机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新疆伊宁县农业机械保有量迅速增加,农机操作手的数量大幅增加。由于农机操作手的操作技能良莠不齐,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如何有效提高全县农机操作手的操作技能成为农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伊宁县农机教育培训经过农机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培养了大量的农机管理、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培训现状伊宁县农机化技术学校属于农机初等成人教育学校系列,始建于1978年,是独立的国家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承担着对农机系统的干

14、部职工和从事农业机械的使用、修理、经营与管理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复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同时也从事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修理等人员和农民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县农机教育培训机构主要以县农机校为主,核定编制10人,其中正式编制教师9人,管理人员1名,目前实际在岗人员5人,教练车辆5台(能使用的2台,其他已作为模型使用),实训训练场地1518,教学设备(示教板、模型、挂图等)20件,年均培训人数500人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经费来源:财政全额拨款。从现有的农机化从业人员队伍情况看,拖拉机驾驶员、农机维修人员占有较大比重,年龄上以2040岁居多,普遍的文化水平低,绝大部分仅为初中毕业。二、存在问题(

15、一)培训生源少是最大问题。道路交通法出台后,一直由农机监理部门管理的农用运输车、三轮车划归公安交警部门管理,同时,农机社会办学放开,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日趋激烈,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培训生源缺乏强有力地组织手段,步履蹒跚、困难重重,制约了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二)农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影响,相当一部分农民驾驶操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思想认识模糊,错误地认为农业机械机具从事农田作业,一般只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很多人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也不办理驾驶执照。更有个别农民,在农忙季节,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

16、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三)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设备较为陈旧,而且离现代化的电教化教育要求还有相当差距,现有教学设备设施资源与新形势下的农机教育培训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教材内容落伍,特别是民文教材和各类新型农机具实用新教材缺乏。导致学员所学知识与实际不相适应。(四)教师素质与时代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教师队伍知识结构老化,后备力量缺乏。教师的知识更新不足,知识老化,培训学习、继续教育机会较少,培养教师综合能力有效提升的手段不多。三、对策建议(一)加强宣传,扩大农机影响力。针对目前农机培训经费短缺、基层农机组织有名无实的现状,我们农机人要利用一切机会大力宣传农机,扩大农机的影响力。要使社会各方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使政府领导能够正确认识农机、支持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