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和二手资料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179261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手和二手资料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手和二手资料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手和二手资料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一手和二手资料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一手和二手资料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手和二手资料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手和二手资料解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史料概念:史料就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2)史料分类: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再创造。例如史记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大体上可分为:一是

2、遗址;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 文献资料:文献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但与口传资料相比,文字资料无疑以其更加丰富且完备而更为重要。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字材料也极为丰富。 (3)史料辨伪:辨伪的四种基本方法: 1、从目录上来辨别其真伪。借助书目来鉴别古书真伪,可以分为三种方式:从书目上考其来源,来源不明,不可轻信。借助书目考其流传,如流传之绪颠倒混乱,也不可轻信。借助书目,核对篇目、卷帙及题解,如不符合,或出入甚多,也不可轻信。 2、从古书所引用的材料来鉴别其真伪。按引用的材料来考其真伪,也有二种方式:早出的书反引

3、用晚出书的材料(既可以是指写作时代的早晚,也可指刊行出版的早晚),不可轻信。引文有误,也不可轻信。 3、从古书的内容来鉴别其真伪。这一种方法,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考察:所记史事、人物活动、与史实是否相符。所记的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文物制度等,是否与史实相符。所记的时代特征、思想状况等是否与史实相符。如其不符,不可轻信。 4、从古书的文法、体例、风格来鉴别其真伪。一时代有一时代的行文特色、流行体例,因此,也可以从文法、体例、风格等方面来鉴别其真伪。此外,实物史料还可以从制作原料、手迹、款式等方面来辨别其真伪问题。 (4)史事考证:史料经过辨伪,解决了它的真伪问题;史料经过校勘,解决了流传中产生的

4、错误问题,恢复了史料的原貌。但是,真的原始史料,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作一番特殊的研究。 例1:【2004年上海卷,2】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 ) A、古籍的记载 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 例2:【2005年上海卷,8】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回忆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正悄然兴起。下列最适合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 ) A、红军战士长征日记 B、解放初期的粮价波动情况 C、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 D、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状况 例3:【2006年上海卷,2】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

5、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例4:【2006年上海卷,19】无论学习还是研究历史,都离不开材料的搜集和甄别。以下能证明铁较易冶炼的是( ) A、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氧,但就整个地壳而论是最多的元素。 B、普通工匠在手力鼓风机的小型泥炉内经低温还原法就能制成铁。 C、古代较好的钢有中国的镔铁、制作大马土革波纹刀的印度钢。 D、最初所用的铁是陨星里的自然铁,要经过加热和锤击处理,但这东西

6、太稀罕了。 例5:【2007年上海卷,33】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问题:(6分)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抄在答题纸上)(2分) (2)文中

7、哪些属于史料解释?(抄在答题纸上)(2分)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抄在答题纸上)(2分) 例6:【2008年上海卷,13】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例7:【2008年上海卷,23】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街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8、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例8:【2008年上海卷】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 ) A、查阅历史文献 B、参观唐招提寺 C、咨询专家学者 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 例9:【2007年全国文综,2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

9、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例10:【2008年全国卷,23】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例11

10、:【2008年广东单科卷,4】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 本题仅提供一个材料,孤证不立,而且也是管仲对农商发展的论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说“材料不充分”,精耕农业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确实与专制国家的重农政策相关,

11、所以理解是准确的,结论是合理的。 例12: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B、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不可完全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 C、口述历史带有浓厚的主观意识,没有可信度 D、口述历史的可信度主要依据口述者的诚信度而定 例13: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今天的史

12、学家多贬其徭役繁重;隋文帝土木建设规模也不小,如营建大兴城,设仓库,开运河,但是今天的史学家多夸赞其功。究其原因是( ) A、评价标准不一样,史学家褒贬各异 B、民间已成定论,史学家只好附从 C、历史人物贡献不同,史学家褒贬自然不同D、古史如此评价,史学家断难翻案C、历史人物贡献不同,史学家褒贬自然不同2. 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当前,下列主题最 适 合 我 们 以 口 述 史 方 式 进 行 研 究 的 是 ( ) A“火烧圆明园”的情景 B“戊戌政变”内幕 C“新中国成立”详情 D“辛亥革命”的情景 C“新中国成立”详情 3. 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

13、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状况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是 ( ) A正确的 B根本错误的 C片面的 D表面的A正确的 4. 史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 , 下 列 哪 一 项 最 不 易 受 到 史 家 主 观 因 素 的 影 响 ( ) A.事件发生的时地 B.事件的前因后果 C.事件的历史意义 D.事件的是非评价A.事件发生的时地 5.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 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 郡。某同学在考证秦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 的 资 料 , 其

14、中 最 可 信 的 应 是 ( ) A、史记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D、秦简的记载 6. 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7.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国家?,就无法阻止这个 国 家 去 制 造 这 些 机 器 了 。” 对 这 段 话 理 解 正 确 的 是 ( ) A. 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破坏性的 B. 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 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 殖民国家的经济掠夺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D. 殖民国家的经济掠夺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8. 日军侵华期问,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 列 反 映 这 方 面 历 史 真 相 的 证 据 中 , 最 具 说 服 力 的 是 ( )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2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现场遗迹与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