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152756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戊戌变法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7课 戊戌变法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知识与能力1.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思想主张、主要活动。2. 了解“百日维新”的经过及失败原因。3. 讨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角色扮演,师生的互动,共同探究戊戌变法的具体措施,分析戊戌变法在除“旧”布“新”过程中的进步性。 2. 通过料创设情境阅读史,分析和探究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

2、 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导入新课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著名历史学家金冲及曾说过“甲午战败他带给中国人心灵上造成的创伤是以往历次战争失败所不能比拟的。”提问:为什么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人心灵造成那么大的创伤?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 这时无数的中国人,心里在问,既然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那怎样才能救亡图存呢?当无数中国人感到迷茫的时候,有两位先进的知识分子,发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变法。 第一幕 风云起波澜投影 康有为 梁启超(介绍康梁)过渡:

3、康梁是初步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当他们听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他们对中国该如何救亡图存,有了自己的见解。那就是变法问题:什么是变法?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问题: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梁二人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投影 汉代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来就以“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上书,是指向皇帝上书言事。“公车上书”就是举人向皇帝上书之意。观看视频,概括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拒和 迁都 练兵 变法。过渡:几天之内,康、梁就召集了1000多名举人签名支持,这一次上书,督察院以清政府已经在“马关条约”上签字,无法挽回,拒绝接受。(汤志

4、钧戊戌变法史)光绪皇帝虽然没有看到,但是上书已经流传到北京上海等地,让一些知识分子也了解了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康梁等维新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问题:康梁为了争取更多人支持和参与维新变法,他们还做了哪些事?3.办报刊,立学会,创学堂 学生根据右图归纳公车上书后,康梁还做了哪些事加快新思想的传播?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成立了维新派的团体强学会,推动变法。 1895年到1898年,全国各地设立的学会、学堂、报馆和书局不下300所,形成了学会如林,万众沸腾的局面。(配合地图) 康有为公车上书后,

5、又三次上书光绪皇帝,倡导变法。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投影:时局图设问:这幅图说明了中国当时面临着怎样的情况? 民族危机严重,面临着被瓜分的危险。后来在帝师“翁同龢”的引荐下,两个青年才俊得以会面。康有为在第五次上书中说:投影:“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煌,不知死所。”光绪帝深受康有为等人爱国精神的震动,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一个是有志于变法的热血青年,一个是不甘做亡国之君的光绪皇帝,这样看起来,他们应该可以做一番大事了。可是历史总有写细节值得我们注意。变法期间,康有为唯一一次接受光绪帝召见在1898年6月16日,他记录了当时的情形史料 坐定后,

6、他命令一切伺候的人都退出去,在我们整个的谈话中,他的眼睛时时留神窗户外面,好像防备人偷听一样。 中国史学会编戊戌变法(三)提问:光绪帝要防备谁偷听?为什么要防备人偷听”?归纳:光绪帝没有实权,害怕慈溪,所以需要小心提防。慈禧对变法的态度如何呢?材料 慈禧太后从一开始就告诫光绪皇帝,变法不能完全以日本作为学习的榜样,她说:“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封建正统),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中国史学会编戊戌变法(第一册)慈禧在甲午战后,成了千夫所指,她也面临巨大的压力,谁也不想成为亡国的罪人!从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变法是有限支持的。当然她是有底线的,即:不改变祖制。在慈禧的默许下,戊戌变法开始

7、了,从1898年6月到9月103天内,光绪皇帝连续颁布100多道除“旧”布“新”的上谕,形势犹如“疾风骤雨”。1898年是旧历的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第二幕 疾风骤雨103天1.热闹的变法:新政的推行在这103天中,光绪皇帝颁布了哪些改革措施呢?吴玉章当时正在四川的旭川书院学习,他和他的同学们会听到哪些改革措施?请大家把这些内容按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进行归纳。时间1898年6月到9月内容 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训练新式军队吴玉章和他的同学听到这些改革措施后

8、会有怎样的反应?角色扮演 第一组同学 身份 旧官僚 第二组同学 身份 读四书五经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旧知识分子 第三组同学 身份 像接受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第四组同学 身份 新兴实业家 请同学分组讨论第一组 旧官僚:不开心 被裁撤 被谁取代了? 维新人士 (史料实证)材料 戊戌变法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一一摘自梦蕉亭杂记第二组组 读四书五经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旧知识分子,不能参加科举 ,不能当官 史料实证 材料 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绝望了。 一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9、而这一时期新式知识分子看到变法的措施,会有怎样的反应呢?第三组 接受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代表新生力量)学生:开心,可以参与到政治中,可以学习到更多西方先进的知识。政治措施也更加民主。吴玉章正是那个时代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我们看看他是怎样说的。史料实证: 当变法的诏书一道道地传来的时候,我们这些赞成变法的人,真是欢欣若狂。尤其是光绪帝三令五申地斥责守旧派阻挠上书言事,更使我们感到鼓舞,增长了我们的气势,迫使那些反对维新的守旧分子哑口无言。吴玉章回忆录第四组 实业家学生:开心,可以办企业。可以挣钱师:旧中国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而这次皇帝以诏书的形式,肯定了实业家可以在中

10、国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归纳:经济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措施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创办报刊,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求军事措施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2.凄凉的结局:戊戌政变由于变法触犯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利益。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皇帝被慈禧囚禁在中南海瀛台,戊戌变法的措施基本被废除,只留下京师大学堂一项成果。康梁逃往海外,的戊戌六君子被捕。感天动地六君子谭嗣同在被捕前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在狱中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

11、留肝胆两昆仑”的动人诗篇,行刑前谭嗣同面对周围围观的人群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就倒在屠刀之下。谭嗣同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铮铮男儿铁血行象,难道他真的没有任何牵挂吗?在湖南长沙历史博物馆,藏着谭嗣同写给妻子李润的信。他说“结婚十五年了,说好了要省省世世在一起,但是我现在做不到了,当我写这封信时我还是世间一个人,当你看这封信时我已不在了,说好了生生世世要在一起,看来我要食言 了”谭嗣同是一个铮铮男儿,但他也有自己爱的人,难以割舍的爱,只是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他选择了选择了牺牲小爱,成全大爱。历史不会忘记100多年前,在菜市口抛头颅洒热血,牺牲的戊戌六君子,他

12、们中年纪最小的是我们的福建侯官人林旭,年仅24岁。第三幕 历史的沉思1.失败原因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值得人们思考,维新人士有理想,有为国牺牲的热血,为什么戊戌变法还是失败的?是哪出问题了?问题出在康梁身上?慈禧身上?还是维新派身上?(失败原因)材料 百日维新的新政诏书连篇颁发,然而,中央二品以上的大臣,讲新政的只有李端棻一人,地方督府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比较得力。除此之外,各部堂官和各省督府都观望、延宕、抵制、公开反对,拒不奉诏。 范士华 : 戊戌维新近代中国的一次改革材料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

13、“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夏衍懒寻旧梦录变法触动了旧官僚、守旧派别的利益,守旧派力量强大变法措施无法实施到位光绪和维新人士都没有实权没有发动人们群众过渡: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只存在了103天,却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胡适说,从当代力量最大的学者梁启超氏的通俗文字中,才浙得略知霍布斯、笛卡尔、卢骚、宾坦、康德、达尔文诸泰西思想家。 四十自述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胡适从梁启超的文字中了解到西方的哪些知识?毛泽东也曾回忆说道我无心读古文,当时我正在读表兄送给我的两本书,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新民丛报,是梁启超編的。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

14、为和梁启超。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却影响了胡适、毛泽东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他们接受了新思想,所以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戊戌变法发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一群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动戊戌变法,因此也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但是创播了新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总结:救亡唤起启蒙。结语: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是经过维新志士的奔走呼号,终于在原来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观念的网罗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裂口,人们明显地看到:经历了戊戌维新运动潮流的冲刷,中国思想界已从原来一池死水似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变化的节奏异常地快速起来了。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奔腾的洪流就谁也阻挡不住了。新世纪的曙光在向人们招手。第7课 戊戌变法1、 风雨起波澜 1.维新志士康梁组合 2.公车上书 3.创办报刊,组织学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