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134675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9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下列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边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B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C人们听到雨滴打在树叶上的“嗒嗒”声 D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2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A音调太高 B响度太小 C速度太快 D音调太低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不能用声呐测距的方法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B“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模仿不同名人的声音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不同C医学上的“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D中考期间学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液化气储存在罐内C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5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固态氢259 固态酒精117 固态水银39 金1 064 钢1 300 钨3 410 A在268 时,氢是固态 B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钢掉入纯金水中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6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

3、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 ( )A杯中液态氮放热 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7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C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D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8日晷仪是我国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可知道时间,如图所示下列所述的光现象中与日晷仪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A拱

4、桥倒影B幻灯机投影C小孔成像D毕业合影9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OC是入射光线OA的折射光线10如图所示是人眼看到池底某点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11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门上的猫眼 D此类透镜可用来做放大镜12如图所示,甲图是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乙图是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紫光以相同的入射角i从空气射入长方体玻璃砖的同一点,并且都直接从下表面射出对于这一过程,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上表面射入时紫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大B从下表面射出时紫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折射角小C从下表面射出后紫光和红光一定平行D紫光和红光将从下表面的同一点射出13如图所示,为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军舰,下例描述正确的是()A人眼看到的军舰的像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一样高B人眼看到的军舰的像的位置到人眼的距离与实际军舰的位置到人眼的距离相同C人眼看到的军舰的像的位置到人眼的距离比实际军舰的位置到人眼的距离小D人眼看到的军舰的像的位置到人眼的距离比实际军舰的位置到人眼的距离大14题14如图,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薄膜

6、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这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5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16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min内振动了6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Hz,人类 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7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象(1)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为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从第_min开始凝固,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 _态(2)若将装有冰水

7、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量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8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家奖颁给了“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的三位发明者,在此前,红色、_色发光二极管己经面世,但直到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后,利用发光二极管才能产生白色光源,当白光找到鹦鹉图片上时(如右图),鹦鹉的最成红色,翅膀成绿色,若在暗室中,当_(选填某一单色光)光照时,嘴仍呈红色时,此时翅膀呈_色19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发射和折射,其中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 ,MM上方是_(选填“空气”或“玻璃”)20如图所示,岸上的人觉得水中的游泳运动员“腿变短了”,

8、这是光的 _现象,此现象说明:光从_中斜射入 _中时,折射光线将 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21如图小璐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吹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当布团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22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_(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23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显示的几种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音调最低的是_,响度最小的是_,音色

9、与其它不同的是_.三作图题 2分36分24(1)请在图中画出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2)如图甲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方A点处,看到浮在水面上B点的小鸭子与飞在天空中C点的小鸟“撞”在了一起请在图乙中画出能说明人眼看到小鸟的一条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3)作出图中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4 解答题25.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进行 (填 “较明亮”或 “较黑暗”);(2)改变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移动镜后的蜡烛B,发现B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选填“有关”或“无关”)。过了一段时间,

10、蜡烛A变短,则A的像的大小将_。(3)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厚为2mm的茶色玻璃厚为2mm的透明玻璃,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填序号)。(4)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 玻璃板(5)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_造成的;(6)在寻找像的位置时,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它重合,请你猜想原因可能是 。(7)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这种研究方法

11、叫_(8)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 (选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26.如图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

12、原因是 。多次实验的目的 。(3)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如图乙,若将F面向后折,F面上_(填“有”或“没有”)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填”有”没有”)改变(4)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上 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5)如图甲乙,得出的结论 27(8分)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实验前需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比较规范的操作是 (填

13、选项前的字母)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c将三者分散排列,用刻度尺分别测量高度进行调节(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3)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与像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5)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 。(填符号)(6)(2分)当固定透镜位置如图甲,蜡烛由图示位置逐渐向右移动到标尺“25cm”处,通过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出现清晰的像,在此次移动过程中,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变化是 ( )A始终增大 B始终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E.保持不变28(3分)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过程中,碰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他们小组一开始拿到一支刻度模糊的水银温度计,由于看不清刻度,所以不能直接用来测量水的温度。老师虽然给与调换,但是说它也是可以测量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