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资料整理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127550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机原理资料整理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微机原理资料整理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微机原理资料整理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微机原理资料整理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微机原理资料整理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机原理资料整理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机原理资料整理剖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么样学习一块芯片(分五步走):1. 学习该芯片的功能2. 学习该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引脚信号3. 学习该芯片的工作方式4. 学习如何对该芯片进行编程5. 学习芯片的应用8086有哪些性能指标:1. 数据总线为16位2. 地址总线为20位3. 主存容量为1MB4. 时钟频率为5MHz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1.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2. 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程序和数据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指令和数据可以送到运算器中运算,即由指令组成的程序时可以修改的。3. 数据以二进制码表示。4. 指令按顺序执行。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1. 微处理器:微机控制和处理的核心,包括

2、运算器,寄存器阵列,控制器,这三个基本部分由内部总线连接在一起,微处理器又被称为CPU.2. 存储器:用来存放和记忆程序和数据的装置。3. I/O设备和I/O接口:为微机提供输入/输出。4. 系统总线:微机中各个部件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组公共数据传输线路。CPU芯片内部的称为内部总线,用于连接系统各部件的总线称为外部总线或系统总线。系统总线的分类:1. 数据总线:用于CPU与内存或I/O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递。2. 地址总线:用于传送存储单元或者I/O接口的地址信息。3. 控制总线:用于传送控制器的各种控制信息。(微机)字长:微处理器内部可以一次可以并行处理二进制数的最长位数,它一般决定于微机的通用寄

3、存器,内存储器,ALU(算数逻辑运算单元)的位数和数据总线的宽度。主频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主频=外频X倍频8086微处理器内部结构,按功能分可以分为两个独立的处理单元:总线接口单元(Bus Interface Unit,BIU)和执行单元(Execution Unit,EU)BIU功能:(由内部寄存器,地址加法器,总线控制逻辑和指令队列等组成)同外部总线连接,为EU和内存之间提供信息通路。EU功能:(由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算术逻辑单元(ALU)和EU控制电路组成),从BIU指令队列中获得指令,然后执行该指令,完成指令所规定的操作,用来寄存器内容和指令操作数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以及内存有

4、效地址的计算;负责全部指令的执行,向BIU提供数据和所需访问的内存或I/O端口的地址,并对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和指令操作数进行管理。8086共有8个通用寄存器:4个通用数据寄存器:1. AX,也作累加器用,算术运算的主要寄存器。2. BX,在计算机存储地址时,用作基址寄存器。3. CX,也可用于保存计数值。4. DX,在做双字节运算时把AX和DX组合在一起存放一个双字节数据,DX用于存放高位字节。也可用于存放I/O端口的地址。4个指针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1. SP,堆栈指针寄存器,用于指示栈顶的偏移地址。 2. BP,作为堆栈区的一个基地址以便访问堆栈中的信息。3. SI,源变址寄存器,与数据

5、段寄存器DS联用,确定数据段中某一存储地址单元的地址。4. DI,目的变址寄存器,与数据段寄存器DS联用,确定数据段中某一存储地址单元的地址。段寄存器: SS 堆栈段寄存器,DS数据段寄存器,ES附加段寄存器,CS代码段寄存器为什么分段:因为地址总线有20位,而寻址寄存器只有16位,为实现对1MB单元的寻址。分段的特点:物理地址=段地址X16+偏移地址(任需要自己理解后加些东西进去)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包括取指令时间和执行指令时间。总线周期: CPU通过总线与外部交换信息,是CPU的每一个这种信息输入输出过程所花的时间。时钟周期: 时钟脉冲CLK的重复周期。8086 处理器

6、总线读操作:一个读总线操作有四个T周期组成:T1,T2, T3, T4T1:发出地址信号,同时将地址信号锁存。T2:读信号线T3:等待T4:完成数据读入注意在T3快结束时要检测RD是否为高电平第三章DEBUG指令:-u 反汇编 -d 查看内存 q 退出 g 全速执行 t单步执行 r 查看或者修改寄存器内容指令组成:操作码字段操作数字段(地址码)用于定义字节用于定义字数据寻址方式:. 立即寻址: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也就是地址码),操作数紧跟操作码之后,常用来给寄存器赋值的如:,. 寄存器寻址:操作数在的寄存器的内部,由指令指定寄存器号与立即寻址不同的是,这里把数字改成了寄存器如:,. 直接寻址

7、: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注意给出的是地址,与数值区分开来,一般都有地址符号如:,:. 寄存器间接寻址:操作数的有效地址在在基址寄存器()或变址寄存器(),而操作数则在存储器中不是很理解,但是如果看到类似的情况就是寄存器间接寻址如:,意思是把数据段中以的内容为有效地址的子单元传送至. 寄存器相对寻址: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是一个基址寄存器或变址寄存器的内容与指令中指定的一个位移量之和。既然是寄存器寻址则应该有寄存器然后还有相对,则是再加一个地址,地址一般用符号代表,因此操作数应该为寄存器符号的形式如:,. 基址变址寻址:操作数是一个基址寄存器和一个变址寄存器之和类似寄存器相对寻址分析,只要分别

8、把寄存器和符号改成基址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如:,. 相对基址变址寻址,操作数是基址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的内容与指令中的一个位移量之和同基址变址类似,只是再加一个符号如:,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开发步骤:. 编辑源程序,建立文件. 用把文件汇编成文件. 用程序把文件链接成文件. 用命令进行调试第五章存储器:计算机存储原始数据,程序及中间过程的设备。按照计算机系统的位置可分为:内部存储器(主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外存)按照制造工艺分:双极型金属氧化物型按照存取方式分: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又可以分为静态(,)动态(,)又可以分为掩模,可编程(),可擦除可编程(),电可擦除可编程(),闪速存储器

9、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存储容量存取速度.功耗.可靠性.性价比存储容量是以位为单位的,对于用户一般用“存储单元数每个单元的存储位数”表示存取速度通常由存取时间和存取周期决定存取时间:从存取命令发出到操作完成所经历的时间存取周期:两次存储器访问所允许的最小时间间隔地址重叠:多个地址寻址同一个内存单元产生原因:能够寻址的空间大于能够提供的空间(可能还要加一些语句)片选控制方法:直接选中法线选法部分译码法全译码法(不产生地址重叠)第六章端口编址方式:统一编址:将端口当做一个存储器的一个存储单元来看,按照存储器单元的编址方式来统一编排地址特点:.端口与存储器共用一个地址空间,占用存储地址,存储容量减少

10、.微处理器对端口的输入输出采用存储器的读写操作,不需要专门的指令.微处理器对外设的操作可使用全部的存储器操作指令,指令多,使用方便独立编址:端口和存储器单元分别独立编址,端口地址空间完全独立于存储器空间特点:. 每个端口有一个唯一的端口地址,不占用存储器的地址空间. 有专用的指令,用于与端口的数据传输。系列有指令作为专用的指令。在系列微机中,端口采用独立编址方式。指令输入指令输出指令(注意两者都是相对于而言的,输入是读端口数据,输出是向端口写数据)与外设之间传输数据的方法:. 无条件传送定义:已经确定外设已经准备好,不查询外设状态即直接进行数据传送。特点:不需要联络信号和控制信号,只需要通过数

11、据缓冲器和数据寄存器就可以进行数据交换。优缺点:传送效率高,但是可靠性不高,仅适用于简单外设的操作. 查询方式定义:微处理器在发送数据之前通过不断查询状态寄存器并检测外设状态,直到外设准备就绪,才执行指令进行数据传送特点:需要不断查询外设状态,外设准备就绪才开始发送优缺点:传送数据的可靠性高,但是查询过程消耗了大量工作时间,同时数据传输效率比较低. 中断传送方式定义:当外设与传送数据时,当输入设备将数据准备好或者输出设备准备好接受数据后,外设向发车中断请求,响应中断,暂停目前的工作而与外设进行数据传输,等数据传送完毕后,继续执行原来的工作。特点:不必查询外设的状态,而是由外设准备就绪后主动提醒

12、,然后通过执行输入输出中断处理程序进行数据的传送。优缺点: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传输效率高,但是中断的接口难以管理。.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方式)定义:外设利用专用的接口电路直接和存储器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一种数据传送方式。特点:数据传送不经过,也不必进行中断方式下保护现场与恢复现场之类的额外操作,数据的传输数据基本取决于外设与存储器的速度。优缺点:可以加大数据传送量,同时数据传送不经过,减轻了的负担,但是需要专门的控制接口,其硬件电路复杂。第七章中断:CPU在正常运行某个程序时,遇到内部或者外部紧急的事件需要处理,引起CPU中断正在处理的程序,而转去处理临时发生的事件,处理完毕,再返回执行被暂

13、时中断的程序。中断源:能够引起计算机中断的事件。中断向量表 定义:将中断向量按一定的规律排成的一个表。功能及作用:当中断源发出中断请求时,通过查找该表获取中断向量。中断向量表建立在内存最低端的1KBRAM区,地址范围为00x3ffH,每个中断向量占4个内存单元(一个内存单元为一个字节),中断向量表共有占1024字节 中断处理过程:(这个需要对这几个过程做解释的). 中断请求:外设需要CPU服务时,首先提出中断请求,使得中断控制系统的中断请求触发器置位。. 中断响应:CPU接收到中断请求信号,根据不同的中断类型做出不同的响应。. 中断处理:通过执行中断服务函数实现中断处理,中断服务函数一般包括保

14、护现场,处理中断,及恢复现场几个部分。. 中断返回:中断服务函数执行完毕后,CPU将堆栈内保存的IP/EIP和CS值弹出,恢复主程序断点处的地址值,同时自动恢复标志寄存器FR和EFR的内容,使CPU继续执行原来被中断的程序。中断分类:8086有两类中断内部中断:由CPU内部事件引起的中断。外部中断(硬件中断):由外部请求引起的中断。 外部中断分类:不可屏蔽中断(NMI):用户不能通过CPU内部的中断允许触发器IF控制的中断,由NMI引脚上输入有效的中断请求信号引起的一个中断向量号为2的中断。(理解:NMI用来通知CPU发生了致命事件,如电源掉电,存储器读写错误,总线奇偶错误等,不能用软件屏蔽,采用上升沿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