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区2014年高三地理二模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312601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区2014年高三地理二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区2014年高三地理二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区2014年高三地理二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区2014年高三地理二模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区2014年高三地理二模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区2014年高三地理二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区2014年高三地理二模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5 页静安区 2013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年级 地理试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 2014.04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准考证号与填涂数字的一致。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使用 0.5 毫米以上蓝、黑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共 6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中国南极第四个

2、考察站泰山站于 2014 年 2 月建成。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 1四个考察站中,地理坐标最接近 62S,59W 的是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 泰山站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中山站常年吹东北风 B昆仑站气压最高C泰山站光照时间最长 D长城站降水量最大(二)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3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准噶尔盆地4图中地形的发育主要受到的外力影响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5在甲地建设铁路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可能是 第 2 页 共 15 页A冻土和冰川 B地质基础不稳固 C沼泽、软土 D流

3、沙和水土流失(三)读三地气温与降水 统计表。1 月 4 月 7 月 全年气温() 21.3 28 23.9 24.1降水量(mm) 1 32 106 905气温() 24.6 30.9 30.7 28.8降水量(mm) 27 12 121 1 541气温() 26.8 29.6 26 27.5降水量(mm) 2 84 770 3 0636上表为右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甲 ;乙 ;丙 B甲;乙;丙C甲;乙;丙 D甲 ;乙 ;丙7右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地 7 月平均气温均高于 4 月B三地 4 月降水量均高于 7 月C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D

4、甲、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洋流(四)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是 2014 年冬奥会举办城市。8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其主要原因是北部有高大 山脉阻挡,冬季削弱了南下的冷空气 临近水域,冬季对沿岸有增温作用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冬不冷夏不热 地处大陆内部,冬季太阳辐射强A B C D 9索契有利于冬奥会室外项目比赛的主要条件是A依山面海,交通发达 B冬季降水量大,山地积雪多C位于大洲分界线,地理位置优越 D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增湿第 3 页 共 15 页(五)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月 14 日 6 时的气压形势,L 为低压。10图中甲地 14 日 6 时的风向为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

5、风 D西北风 11图中气压形势出现的地区及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 月份 B四川盆地,1、2 月份 C黄土高原,10、11 月份 D江南丘陵, 4、5 月份(六)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图甲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乙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 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12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At l Bt 2 Ct l 之前 Dt 2 之前13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C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第

6、 4 页 共 15 页(七)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14图中分别为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15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恰当的是取水 保护水源地 输水防止当地污染用水 节约、综合利用 排水减少过程损耗A B C D(八)下图为“印度洋西北部海域涌升流的形成”示意图。16图中所示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7涌升流对印度洋西部海域的影响有A大气以上升运动为主 B沿岸地区降水量增加 C沿岸地区海洋生物增多 D表层海水温度上升 第 5 页 共 15 页(九)

7、读“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18有关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A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C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D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192000年以后,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十)图甲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乙是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 a、b、c、d、e 依次递减)。 20乙图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8、 A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B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C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D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21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在 A B C D 22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的是 A中心商务区 B行政办公区 C旅游休憩区 D科教文化区第 6 页 共 15 页(十一)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巴西柑橘约 70在本国加工成橙汁,其中 98出口。橙汁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某州, 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3一般而言,影响橙汁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24巴西橙汁生产集中在某州的主要原因是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9、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十二)读下列四幅农业景观图。25形成四个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26下列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农业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较小B乙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区C甲农业生产对自然的依赖较大,农业机械化程度有较大提高D丁农业生产活动分散,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影响(十三)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 30 年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 约 9 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27精确获取沿海海平面上升数据,主要采用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

10、S) D数字地球28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实地测量技术(十四)家住上海的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图所示。29关于游览线路与地域文化景观组合正确的是 A登庐山,游漓江乙B看龙门石窟,赏林海雪原丁C住窑洞,进莫高窟丙D游三峡,看都江堰甲30若小华想观赏吊脚楼,品尝麻辣食品,应选择的游览线路是A甲 B乙 C丙 D丁第 7 页 共 15 页二、综合分析题(共 90 分)第(十五)至(十九)题为共同部分(十五)下图为“世界经纬网示意图”,回答问题。 (13 分)31若某日 A 点和 C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11、则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是_,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_。 (4 分)32图中 ABCDE 各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 (1分)33从 5 月 1 日到 9 月 1 日,A 点的昼夜状况及变化是_。 (3 分)34若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在 A、B 之间,则全球的热带范围将_(扩大或缩小),上海(31N)夏至日夜长时间将 _(增大或减小)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将_(增大或减小) 。 (3 分)35若 A 点某日昼夜平分,且时刻为 14:00,在图中用阴影画出这一时刻夜半球的范围。(2 分) (请画在答题纸上)(十六)读世界某区域图文资料,回答 问题。 (20 分)

12、图中 R 河是内流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R 河流经的甲平原是所在国政治、经济的核心区域,人口 1 亿。36分析 R 河 MN 段和 EF 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4 分)第 8 页 共 15 页37比较 X、Y 两地年积雪期的长短,并说明原因。 (3 分)38分析该国在甲平原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主要原因。 (4 分)39甲平原西部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分析该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 (4 分)40依据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概述甲平原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南部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5 分)(十七)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 问题。 (18 分)材料一:少儿抚养系数:14 岁及以下人口数1564 岁人

13、口数100老年抚养系数:65 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 岁人口数100人口负担系数:(14 岁及以下人口数和 65 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 岁人口数100注: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材料二: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 负担系数百分比曲线图材料三:日本 1980 年和 2010 年人口年龄构成表年份 014 岁(占人口总数) 1564 岁(占人口总数) 65 岁以上(占人口总数)1980 年 23.57 67.37 8.062010 年 13.3 64.1 22.641解释“人口机会窗口”的含义。 (2 分)42根据材料,从“人口机会窗口”期的角度描述韩国 1950 年2030 年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特点。 (3 分)43日本 1980 年和 2010 年人口负担系数都约为 60左右,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