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3107244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二地理试题(必修)一、选择题。江苏省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该图主要反映区域的( )A. 开放性 B. 差异性 C. 整体性 D. 联系性2. 据图中城市化水平的差异,由迁移的经济要素主要是( )A. 劳动力 B. 矿产资源 C. 能源 D. 资金【答案】1. B 2. D【解析】该图主要反映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面积、人口、城市化水平的不同,体现的是区域的差异性。城市化水平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城市化水平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足。【1题详解】该图主要反映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面积、

2、人口、城市化水平的不同,体现的是区域的差异性,B对。开放性体现区域间的相互联系,A错。整体性反映区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C错。材料不能体现区域间的联系性,D错。【2题详解】据图中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城市化水平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城市化水平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足。由城市化水平降低,迁移的经济要素主要是资金,D对。劳动力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迁移,A错。北部的矿产资源、能源比南部丰富,B、C错。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状况图,完成下列各题。3. 下列选项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 )A. 水田旱地林地荒地 B. 水田旱地草地林地C. 水田旱地林地草地 D. 水田林地草地荒地4. 图中我

3、国水田、旱地的大致分界与下列哪个选项吻合( )A. 秦岭淮河一线 B. 我国二、三两级阶梯分界C. 400毫米等降水线 D. 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大致分界5.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推断不正确的是( )A. 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B. 土地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C. 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D. 水田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答案】3. C 4. A 5. D【解析】【3题详解】根据图示土地资源分布状况,图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图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图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和东北地区,应是以林地为主

4、。图分布在我国西北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地带,应是以草地为主。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选项C,C对。A、B、D错。【4题详解】图中我国水田、旱地的大致分界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A对。我国二、三两级阶梯分界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错。4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坡-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C错。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大致分界都位于亚热带,水田、旱地分界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D错。【5题详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的是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A正确。土地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B正确。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C正确。水田主要分布在亚热

5、带地区,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D不正确。读图“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6. 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面积明显减少 B. 居住用地变化不大C. 林地面积显著下降 D. 工业用地增加最多7. 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地区生态影响,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增加 B. 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C. 水污染加重 D. 湖泊对长江的调蓄能力加强【答案】6. A 7. B【解析】试题分析:【6题详解】对比两幅图可知,大面积的湖面变成了聚落、杨树、鱼塘等,说明湿地面积明显减少,A对。聚落占地面积增加,规模扩大,说明居住用地变化大,

6、B错。林地面积增加,C错。聚落用地与农业用地大于工业用地,D错。故选A。【7题详解】由于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A错。湖泊面积减少,说明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B对。水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C错。湖泊面积减少,湖泊读长江调蓄能力下降,D错。故选B。【考点定位】湿地的生态效益【知识拓展】湿地的生态效益:(1)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超过40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许多濒危鸟类、迁徙候鸟都在湿地中栖息和繁殖。(2)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

7、的天然“海绵”。(3)提供水资源。水资源在人类文明史中被称为“生命之源”,专家特别指出,在考虑淡水资源的问题时,许多人都忽视了淡水湿地的重要作用。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4)降解污染物。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是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区域的环境免受污染。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读图分析下列各题。8. 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 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 B. 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深化和生产力水平的

8、提高C. 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D. 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9. 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该认识到( )A.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而然的解决C. 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建设有污染工业D. 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或者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答案】8. B 9. D【解析】【8题详解】这种关系随着工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环境质量先下降,后升高,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深化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B对。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在工业化初期环境质量下降,A错。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发达国家环保政策

9、的不断完善取决于人地关系认识的转变,C、D错。【9题详解】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或者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D对。经济发展,不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A错。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人地关系认识的提高,不是自然解决的,B错。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杜绝,C错。【点睛】这种关系随着工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环境质量先下降,后升高,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深化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或者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10.图中所示的争议体现了双方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应遵循

10、的原则是( )A. 阶段性和持续性 B. 公平性和共同性C. 公平性和发展性 D. 发展性和持续性【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所示的争议,亚马孙雨林属于全人类,保护雨林资源是全人类共同责任,体现了共同性原则。只要求发展中国家保护森林,发达国家只顾自己发展,不保护,不符合公平性原则。体现了双方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应遵循的原则是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B对。争论不能体现阶段性、持续性、发展性原则,A、C、D错。下左图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下右图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美、日、德三国

11、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B. 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C. 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D. 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12. 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A. 控制人口数量 B. 加快发展新能源C. 加强科技创新 D. 缩减生产规模【答案】11. CD 12. BC【解析】试题分析:【11题详解】两图分别是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和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图,读图可以看出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中国是1971-2008年

12、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国家,故答案选CD。【12题详解】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不排放碳,所以加快发展新能源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而缩减生产规模和控制人口数量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总量,不能减少单位GDP碳排放,故答案选BC。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之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3. 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黄河下游与海河上游地区B. 位于湿润区向干旱区. 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带C. 位于平原向山地、农业区向林业区过渡的地带D. 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14.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

13、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当重治理轻开发B. 提高植被覆盖率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唯一途径C. 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D. 综合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人为因素大于自然因素15. 下列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农业技术措施的是( )A. 科学施肥、选育良种 B. 修建淤地坝、平整坡面C. 推广沼气池的修建和使用 D. 在陡坡封坡育林育【答案】13. B 14. D 15. A【解析】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位于黄河中游与海河上游地区,是湿润区向干旱区,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带。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人为因素大于自然因素。土流失综合治理的

14、农业技术措施的是科学施肥、选育良种。【13题详解】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位于黄河中游与海河上游地区,A错误。位于湿润区向干旱区,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带,B正确。位于高原向平原、牧区向农业区过渡的地带,C错误。位于太行山以西,多为外流区,D错误。【14题详解】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当治理与开发并重,A错误。提高植被覆盖率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途径,还有打坝淤地等措施,B错误。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容易减少水土流失,C错误。综合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人为因素大于自然因素,D正确。【15题详解】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农业技术措施的是科学施肥、选育良种,A对。修建淤地坝、平整坡面

15、,属于工程措施,B错。在陡坡封坡育林育,属于生物措施,D 对。推广沼气池的修建和使用,是综合治理措施,C错。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读“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6. 图中表示“煤炭开采”的数字序号是( )A. B. C. D. 17. 陕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产业链不包括( )A. 煤-电-铝 B. 煤-焦-化C. 煤-电-气 D. 煤-铁-钢【答案】16. A 17. C【解析】【16题详解】图中表示“煤炭开采”的数字序号是 ,可以利用煤炭发电、炼铁、焦化等,A对。可以用做制作水泥的原料,是焦化后的焦渣,B错。表示机械,进行矿产开采,C错。是铝矿开采,用来炼铝,D错。【17题详解】根据图示箭头方向,陕西省煤炭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